竹黃顆粒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療效及對miRNA155-SOCS1軸調(diào)控Th17細胞因子的干預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0-12-16 05:13
目的:從miRNA155-SOCS1軸調(diào)控Th17細胞及相關(guān)因子角度探索尋常型銀屑。≒V)的發(fā)病機制,同時觀察竹黃顆粒治療PV的臨床療效及對miR-155、SOCS1和Th17細胞及相關(guān)因子的干預作用。方法:于竹黃顆粒治療前后分別檢測40例PV患者外周血PMBC中miR-155、SOCS1、RORγt、IL-17的mRNA表達水平及Th17細胞比例,血漿中IL-17、IL-6、IL-23的含量,隨機選取15例同期體檢健康者作為對照。并同時檢測觀察組中5例重度PV患者皮損與皮損周圍組織中miR-155、SOCS1、RORγt及IL-17 mRNA的表達水平,以5例正常皮膚組織標本為對照。同時分析竹黃顆粒劑干預前后患者miR-155、SOCS1、RORγt及IL-17的基因表達及IL-17、IL-6、IL-23血漿含量的變化。結(jié)果:竹黃顆粒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達87.5%,PASI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PV患者外周血PMBC中miR-155、RORγt、IL-17mRNA基因表達及Th17細胞比例較正常人顯著上調(diào),SOCS1下調(diào)(P<0.05),PV患者血漿中...
【文章來源】: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0年04期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標準
1.5治療方法
1.6觀察指標
1.7 療效評定標準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jié)果
2.1 兩組IL-17、IL-6和IL-23含量比較
2.2 兩組mi R-155、SOCS1、RORγt及IL-17m RNA基因表達水平比較
2.3 兩組外周血PBMC中相關(guān)因子基因表達水平及Th17細胞比例比較
2.4 治療前后血漿IL-17、IL-6、IL-23表達水平比較
2.5 治療前后外周血PBMC中相關(guān)因子基因表達水平及Th17細胞比例比較
2.6治療前、治療第4周、第8周PASI積分比較
2.7 外周血PBMC及皮損組織中mi R-155與相關(guān)因子基因表達水平等的相關(guān)性
2.8 不良反應
3 討論
本文編號:2919594
【文章來源】: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0年04期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標準
1.5治療方法
1.6觀察指標
1.7 療效評定標準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jié)果
2.1 兩組IL-17、IL-6和IL-23含量比較
2.2 兩組mi R-155、SOCS1、RORγt及IL-17m RNA基因表達水平比較
2.3 兩組外周血PBMC中相關(guān)因子基因表達水平及Th17細胞比例比較
2.4 治療前后血漿IL-17、IL-6、IL-23表達水平比較
2.5 治療前后外周血PBMC中相關(guān)因子基因表達水平及Th17細胞比例比較
2.6治療前、治療第4周、第8周PASI積分比較
2.7 外周血PBMC及皮損組織中mi R-155與相關(guān)因子基因表達水平等的相關(guān)性
2.8 不良反應
3 討論
本文編號:29195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29195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