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絡止痙方”結合針刺治療早期風寒型周圍性面癱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03 14:27
【摘要】:目的:采用“通絡止痙方”結合針刺治療早期風寒型周圍性面癱,借助面神經機能麻痹程度評價分析表及H-B分級量表觀察試驗結果及療效判定,同時設置單純針刺組進行對照,觀察“通絡止痙方”結合針刺治療該病的臨床療效,并與對照組對比,明確兩種方法在臨床療效上的優(yōu)劣,剖析其作用機理,為臨床應用本方案治療本病提供依據。方法:將符合標準的60例受試者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予以“通絡止痙方”聯(lián)合針刺治療。針刺治療每日1次,每次30分鐘,6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2天,共治療兩療程;中藥治療以“施今墨對藥”組成的經驗方:“通絡止痙方”,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用,7劑為1療程,共2個療程。本研究參考日本顏面神經研究會擬定的面神經功能評價標準“面神經機能麻痹程度評價分析表”和H-B分級量表進行評價、分析,來判定“通絡止痙方”合用針刺治療早期風寒型Bell麻痹的臨床效果。結果:1、兩種方法治療早期風寒型面神經炎均有效;2、治療結束后,治療組與對照組在面神經功能分級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在H-B分級中對面部功能的改善上優(yōu)于對照組;3、療程結束后,治療組與對照組在面神經機能麻痹程度評價分析表的癥狀體征累計積分方面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在提升癥狀體征綜合積分上優(yōu)于對照組;4、療程完畢后,觀察H-B面神經分級量表,治療組、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6.67%,66.67%,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通絡止痙方”配合針刺治療早期風寒型面神經炎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針刺療法,“通絡止痙方”治療本病的療效確切。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246.6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246.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建欣;;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年31期
2 趙健嫦;;中藥川芎中有效成分川芎嗪的藥理作用研究[J];海峽藥學;2015年08期
3 董錦麗;;針刺結合刺絡放血療法治療周圍性面癱20例臨床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5年07期
4 李艷華;;電針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80例[J];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年02期
5 孫恒聰;;辨證分型結合溫針灸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的臨床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5年05期
6 史磊;張?zhí)戾a;杜聰穎;苑如;王聰聰;李峰;;中藥全蝎活性成分、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年04期
7 徐永亦;劉宏飛;;淺刺法治療周圍型面癱急性期58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年03期
8 龔可;張世俊;毛毅;彭曉虹;嘉士健;曹娣;李觀榮;;龍膽瀉肝湯與牽正散治療周圍性面癱初期的療效比較[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15年02期
9 呂鳳立;楊建;;艾灸治療風寒型周圍性面癱23例[J];河南中醫(yī);2015年02期
10 李瑩;張中一;陳躍來;宗蕾;李w,
本文編號:26476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26476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