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和《儒門事親》針藥并用思想淺析
本文選題:張子和 + 《儒門事親》; 參考:《天津中醫(yī)藥》2017年04期
【摘要】: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探討了針灸方面特別是刺血方面諸多理論依據和成功案例。針灸和服藥在本書中經常聯合運用,療效甚佳。文章從張子和臨床辨證聯合運用針藥的5個特點即治分主輔、法有先后、互補救弊、灸藥兼施、注重時機來分析討論,以供針灸臨床參考。
[Abstract]:Zhang Zihe discussed many theoretical bases and successful cases in acupuncture, especially blood pricking.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are often used in combination in this book, the effect is very good. According to the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Zhang Zi and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ombined use of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that is, the main and auxiliary points of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the method has order, complementary to save the harm, moxibustion and medicine, pay attention to the opportunity to analyze and discuss, in order to provide clinical reference f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作者單位】: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基金】:基金項目:建國前齊魯針灸史研究(15-ZZ-WX-17)
【分類號】:R249;R2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首屆全國張子和學術研討會全國張子和學術研究(會)學組籌備會通知[J];內蒙古中醫(yī)藥;2000年03期
2 王慧杰;張子和“不藥之藥”學術思想與實踐[J];中醫(yī)研究;2000年05期
3 舞陽;全國張子和學術研討會在開封召開[J];光明中醫(yī);2001年02期
4 杜耀戰(zhàn),張慧珍,張大明,楊建宇;張子和外科學術思想淺探[J];內蒙古中醫(yī)藥;2001年05期
5 舞陽;全國張子和學術研討會在開封召開[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1年01期
6 舞陽;全國張子和學術研討會在開封召開[J];中華醫(yī)史雜志;2001年01期
7 楊建宇 ,劉艷驕;張子和學術研討呈現良好的態(tài)勢[J];光明中醫(yī);2002年01期
8 熊杰 ,畢桂泉 ,張果忠;張子和兒科學術思想芻議[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2年19期
9 蓋國忠,張紅,辛國;張子和中醫(yī)補益理論的研究[J];長春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10 耿建領,黃濤,楊建宇,魏素麗;張子和心系疾病學術經驗略要[J];光明中醫(yī);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陳素美;于崢;溫長路;孫永章;徐江雁;楊建宇;;21世紀張子和學術研究的新進展[A];2008北京·第二屆扶陽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董尚樸;;張子和的文化修養(yǎng)與人文精神[A];第十二屆全國中醫(yī)藥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王君;賈少謙;史金花;范竹雯;李彥知;高君;鄭紹明;陳培紅;鄒天瓊;;略論張子和吐下方藥[A];2008北京·第二屆扶陽論壇論文集[C];2008年
4 卞立群;;張子和治法芻議[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第十九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暨國家級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疾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7年
5 溫長路;;對張子和及其《儒門事親》的考辨[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九屆中醫(yī)醫(yī)史文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萃[C];2006年
6 吳e,
本文編號:18009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1800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