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教版和美國IB高中化學教材中化學平衡內容比較的教學設計
本文關鍵詞:基于人教版和美國IB高中化學教材中化學平衡內容比較的教學設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當今國際科學教育以及化學教育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我國化學課程與教學改革的主流就是科學素養(yǎng)教育、培養(yǎng)終身學習者為目標。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將認識科學本質作為重要的課程目標之一,化學教材作為課程標準具體化的產物,是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載體,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化學課程內容與科學本質的聯系,增進對科學本質的理解進而提升科學素養(yǎng)。美國IBDP(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教材是國際文憑組織(IBO)提供面向全世界學生的課程,它的宗旨是培養(yǎng)博學、探求和創(chuàng)新、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終身學習者,IBDP教材擁有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統(tǒng)一的考試、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專門為高二學段之后設置的,化學教材內容是以教學活動呈現的,學生通過參與化學教學活動從而獲得各方面的發(fā)展,而化學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的開始和源頭,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具體預設,對教學活動起著一定的導向作用,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研究選用Pearson Education于2008年出版的標準水平《Chemistry》(以下簡稱IBC)教材與我國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選修四作為研究載體,以化學平衡為研究內容,首先對“化學平衡第一課時”和“化學平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以及教材內容比較分析進行綜述,結合教學設計要素確定從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內容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化學平衡內容主要圍繞內容結構體系、編排方式兩個方面展開,基于內容分析基礎上進行化學平衡教學設計,并在課堂實施針對問題對教學設計加以修改與完善。最后結合教材內容分析和教學設計實施得出研究結論。(1)美國IB教材注重化學科學思維和化學方法、滲透STSE思想和化學史的教育價值,人教版教材注重學科知識體系;IB教材化學平衡移動原理重視在工業(yè)氨合成和硫酸制取方面的運用,化學平衡常數緊密聯系產物的產率(2)美國IB教材注重化學計算能力、知識應用能力,人教版教材注重科學探究、思辨推理能力,IB化學平衡常數以實驗數據得出概念,平衡常數內容編寫翔實,可讀性強,化學平衡移動原理注重原理在各個影響因素中的應用;人教版教材化學平衡注重實驗探究,從探究中發(fā)現規(guī)律注重推理能力(3)化學平衡移動原理教學設計以勒夏特列原理概念提出,指導分析濃度、溫度對平衡移動更有助于學生掌握和內化這一原理,判斷平衡移動方向從勒夏特列原理分析簡單易懂(4)化學平衡常數教學要重視實驗數據定量學習,按照例—題—例有利于學生理解化學平衡常數。(5)教學設計需考慮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學生接受能力三方面因素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尤其要重視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過程要突出教學重點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點突出,內容精而短,講述細而詳。
【關鍵詞】:化學平衡 化學平衡移動原理 化學平衡常數 教學設計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33.8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選題緣由9-13
- 1.1 呼應科學素養(yǎng)9
- 1.2 化學平衡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作用9-10
- 1.3 研究的意義10
- 1.4 研究內容及方法10-13
- 1.4.1 研究內容10
- 1.4.2 研究方法10-13
- 2 文獻綜述13-27
- 2.1 核心概念界定13-16
- 2.1.1 化學教材13
- 2.1.2 教學設計13-15
- 2.1.3 化學教學設計15-16
- 2.1.4 化學平衡的界定16
- 2.2 研究現狀16-27
- 2.2.1 化學教材比較的相關研究16-18
- 2.2.2“化學平衡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綜述18-21
- 2.2.3“影響化學平衡移動因素”的教學設計綜述21-26
- 2.2.4“化學平衡”教學設計現有研究的特點與不足26-27
- 3 教學背景分析27-35
- 3.1 教材簡介27-29
- 3.1.1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27
- 3.1.2 美國IB高中化學教材27-29
- 3.2 課程標準分析29-35
- 4 教學內容分析35-47
- 4.1“化學平衡”結構體系分析35-38
- 4.1.1“化學平衡”在人教版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35-37
- 4.1.2 化學平衡內容編排思路37-38
- 4.2 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編排特點38-43
- 4.2.1. 濃度影響38-41
- 4.2.2. 溫度改變影響41-43
- 4.2.3. 壓強影響43
- 4.3 化學平衡常數的編排特點43-47
- 5 教學目標分析47-51
- 5.1 教學目標分類學理論47
- 5.2“化學平衡”教學目標分析47-51
- 6 教學策略分析51-57
- 6.1 教學策略概述51-52
- 6.2 化學平衡的教學策略分析52-57
- 7“化學平衡教學設計”實施與評價57-79
- 7.1 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57-59
- 7.1.1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化學平衡”教學設計的意義57
- 7.1.2 信息加工理論對“化學平衡”教學設計的意義57-58
- 7.1.3 情境認知理論對“化學平衡”教學設計的意義58-59
- 7.2“化學平衡常數”的教學設計與評價59-70
- 7.2.1“化學平衡常數”教學設計思路59-62
- 7.2.2“化學平衡常數”課堂教學實證分析62-64
- 7.2.3“化學平衡常數”教學設計修改與完善64-70
- 7.3“化學平衡移動原理”教學設計與評價70-79
- 7.3.1“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教學設計思路70-73
- 7.3.2“化學平衡移動原理”教學設計實證分析73-75
- 7.3.3“化學平衡移動原理”教學設計修改與完善75-79
- 8 研究結論及啟示79-83
- 8.1 化學平衡內容結論79-80
- 8.2 化學平衡教學建議80
- 8.3 研究反思80-83
- 參考文獻83-85
- 附錄85-97
- 附錄I 化學平衡常數教學設計85-91
- 附錄II 化學平衡移動原理教學設計91-97
- 致謝97-99
- 參加課題和發(fā)表論文9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阮曉雯;;走近IB課程[J];福建教育;2013年Z2期
2 范曉菡;;案例·IB物理實驗[J];上海教育;2012年29期
3 李煒;新教材 新理念 新目標──外語新教材IB使用指導[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1年05期
4 陸蕙文;數學IB課程設置[J];職教論壇;2000年05期
5 劉姍;;IB數學課程評價及其體系初步簡介[J];數學教學;2008年01期
6 吳亞東;挑戰(zhàn)‘一卷定終身’的IB考試[J];比較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7 徐星;;五國校長談IB[J];上海教育;2013年14期
8 王作梅;陳沁;;IB物理實驗[J];上海教育;2012年29期
9 張紅;;IB課程在中國[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4年01期
10 劉繼和,李楨;日本高中新課程《化學IB》的顯著特征[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199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錢麗麗;賈青;李雪梅;;山羊高繁殖力候選基因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受體IB的多態(tài)性分析[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養(yǎng)羊學分會全國養(yǎng)羊生產與學術研討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王媛媛;葉陽東;;一個基于IB原理的單類算法——OCRD-BA算法[A];計算機研究新進展(2010)——河南省計算機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徐獻群;范俊麗;吳業(yè)勤;常江;;腦梗死患者血漿Fib、AT-Ⅲ和D-二聚體含量檢測及臨床意義[A];第四屆全國臨床檢驗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證券時報記者 禾禾;金融期貨IB業(yè)務鎖定創(chuàng)新類券商[N];證券時報;2006年
2 特約撰稿 心理學博士,曾任英國國際證書項目學校教師 劉春;IB國際證書課程是留學的敲門磚嗎[N];中國教育報;2012年
3 本報見習記者 江光南;小期貨公司IB業(yè)務狂想 業(yè)界呼喚制度規(guī)范[N];第一財經日報;2005年
4 萬敏;期貨IB業(yè)務 雞肋還是美味?[N];證券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屈紅燕;規(guī)范類券商渴望獲得金融期貨IB資格[N];上海證券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黃嶸;期貨公司曲線應對IB困局[N];上海證券報;2006年
7 黃嶸;IB“懸念”告破 期貨商獨挑風控業(yè)務[N];上海證券報;2007年
8 陸星兆;期貨公司繞道IB限制獨辟蹊徑[N];證券時報;2007年
9 羅文輝;16家券商獲批期貨IB業(yè)務資格[N];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
10 熊宇家;期貨市場大裂變 券商熱捧期貨IB業(yè)務[N];華夏時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軍麗;基于人教版和美國IB高中化學教材中化學平衡內容比較的教學設計[D];西南大學;2016年
2 宋嘉佳;IB數學課程簡介及啟示[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3 邵志同;IB業(yè)務背景下證券營業(yè)部的利潤與服務[D];天津大學;2010年
4 朱真峰;基于IB理論的連續(xù)優(yōu)化算法的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5 梅露燕;ZX證券武漢營業(yè)部期貨IB業(yè)務案例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吳夏;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對血小板膜蛋白Ibα酶切的調控作用[D];蘇州大學;2015年
7 孫偉江;IB族金屬及其納米顆粒催化的炔烴的酰化和氫胺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8 劉東;IB理論及其參數有效性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9 陳靜;鼻咽癌調強放射治療不予Ib區(qū)淋巴結預防照射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10 周海文;放療對直腸癌術后患者血漿FIB和D-D水平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基于人教版和美國IB高中化學教材中化學平衡內容比較的教學設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09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25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