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國高中課程的改革發(fā)展趨勢
本文關鍵詞:美國高中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對美國高中課程改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高中教育危機和課程政策轉變的背景下,美國高中課程不斷出現分化,課程目標更加強調批判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課程體系上更加注重現代核心課程和突出多元選修課程,課程管理上更加注重聯(lián)邦、地方和學校的協(xié)作機制、靈活多樣的課程安排和形式多樣的成績檢測,上海博華國際高中(, 021-52308153)解析美國高中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
一、美國高中課程的分化與課程目標的確立
2001年,布什總統(tǒng)頒布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No Child Left Behind,NCLB)法案,該法案要求各州設定年度進步(AYP)目標,并把高中畢業(yè)率包含在年度進步目標,以確保所有高中畢業(yè)生達到合格水平。
2010年7月7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密歇根州卡拉馬祖高級中學(Kalamazoo Central High School)畢業(yè)典禮上發(fā)表的演講中指出,高中教育的目標是拓展學術才能和個人責任以勝任大學教育和職業(yè)生涯。[1]這既是奧巴馬總統(tǒng)提出的建議,實際上也是美國高中課程改革一直在著力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高中教育目標的變革與高中課程的分化
在美國公立學校發(fā)展初期,公立學校課程目標主要強調共同的道德要素。隨著公立中學數量的快速增長,中學教育目標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面對中學不斷拓展的課程領域與大學入學要求之間的沖突,1893年,全美教育協(xié)會下屬的“十人委員會”發(fā)表了一份報告試圖提出解決方案。他們根據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為4年制中學制訂了古典課程、科學課程、現代語言課程和外語課程4組可供選擇的課程。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套全美統(tǒng)一課程,該課程以學術性為核心,具有大學預備課程的傾向。
1913年,全美教育協(xié)會成立了中等教育改組委員會,并在1918年發(fā)表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則》(The Cardinal Principles of Secondary Education)的報告。該報告確立了中等教育的七項基本原則: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基本的學習技能;成為有效的家庭成員;為就業(yè)做準備;勝任公民職責;有價值地利用閑暇時間;講究倫理道德。這幾條原則為中學課程拓展提供了依據和框架,標志著中等教育的課程目標從追求大學預備轉向關注未來的公民生活。在該報告及進步主義教育協(xié)會主持進行的“八年研究”的影響下,美國中學課程從傳統(tǒng)的學術性課程中掙脫出來。20世紀20和30年代,大部分公立學校都增加諸如消費、家政、保健、健康等生活性和實用性課程,并在學術性科目中增加了現代社會發(fā)展新成果的課程。從1922年到1973年,美國中學開設的各種課程從175門增加到大約2,100門,高中課程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現象,而課程分化的原因則在于教育目標的轉變。
(二)高中課程目標的確立
1983年,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協(xié)會發(fā)表了《大學學術準備:學生應該知道且能夠去做》(Academic Preparation For College:What Students Need to Know and Be Able to Do,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綠皮書,認為所有想升入大學的學生應當享受公平的學習機會,以促進高等教育的成功。為此,學生必須接受升入大學的預備教育。綠皮書闡述了所有升入大學深造者所必要的基礎學力——即有效地學習所有學科所必要的一般技能,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聽說能力、數學思維能力、推理能力、探究能力、觀察能力以及使用電腦的能力。為了有效地發(fā)展這些能力,應當設置英語、藝術、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外語等基礎學科。這些基礎學科為美國高中教育提供了基本的課程框架和目標指向。[2]后來,卡內基教育促進委員會在《高中:關于美國中等教育的報告》(High School:A Report on Secondary Education in America)中提出,高中課程應達到4項基本目標:(1)通過語言教學,幫助所有學生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有效溝通的能力;(2)通過核心課程,幫助所有學生認識自己、認識人類文化遺產、認識他們生活其中的相互依賴的世界;(3)通過選修課程,為所有學生參加工作或繼續(xù)接受教育做好準備,培養(yǎng)個性和興趣;(4)通過學校和社區(qū)服務,幫助所有學生履行社會和公民義務。[3]2004年,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經過17個月的調查研究發(fā)表了《為了成功的課程》(Course for Success)報告,對高中課程改革提出了三點建議:(1)為所有學生提供嚴格的以大學預備為導向的課程;(2)所有學生都應該享有以大學為導向課程的高質量教師的教學;(3)現行核心課程應該重新評估,以確保學生具備大學學習和工作所需的技能。[4]
2005年,在華盛頓召開了由全美州長協(xié)會(NGA)和Achieve公司主辦的全美中學教育峰會,來自各州的州長、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家們參加了本次會議。美國微軟集團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在會上拋出了美國高中教育已經過時的觀點。會議圍繞提升美國高中教育展開了討論并發(fā)布了《改進美國高中的行動議程》報告,提出了改進美國高中教育的5項議程:第一,通過修訂學術標準、升級課程結構和內容、完善評價機制來重建高中學歷價值,以勝任大學學習和工作的期望;第二,重新設計并提供高水平的知識和能力的課程;第三,為高中學生提供杰出的教師和校長;第四,通過設定目標、測驗進步使高中和大學為學生未來的成功擔起責任;第五,重塑教育管理制度,促進基礎教育與中學后教育更緊密的聯(lián)系。[5]
雖然美國高中在課程目標的規(guī)定上不盡相同,但美國高中課程改革為推動美國高中課程在課程目標方面走向統(tǒng)一傾向起到了重要作用,高中課程改革的努力方向為各州課程目標的確立提出了基本要求。奧巴馬總統(tǒng)入主白宮后,也提出了基礎教育改革的方案。該方案將改革美國公立學校,意圖使所有學生都能勝任新型的全球化的勞動力市場。他為全美公立學校提出了“力爭上游”計劃(Race to The Top,簡稱RTIT),主張建立世界一流的學術標準和課程體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批判的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運用知識創(chuàng)新的能力,使學生勝任未來大學學習或職業(yè)生涯。[6]
二、美國高中課程體系與課程設置
高中課程既要為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服務,又要為學生的就業(yè)和生活做準備。在這一目標下,美國高中課程設置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一)確立現代核心課程
美國高中教育一直強調提高學生學術水平,加強學術性課程。為解決這一問題,20世紀80年代《國家處在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法案要求獲得高中文憑的學生必須學習“五項基礎課”:4年的英語、3年的數學、3年的科學、3年的社會研究、1年半的計算機科學,并把它們作為現代核心課程。1994年《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在繼續(xù)強調5門核心課程的基礎上,新增加了公民與政府、經濟、藝術3門課程,使核心課程達到8門,即英語、數學、科學、外語、公民與政府、經濟、藝術、歷史,并規(guī)定了核心課程的基本標準。進入21世紀以后,美國進一步完善了高中核心課程:數學包括代數、幾何、統(tǒng)計、微積分,設置4學分,開設3或4年;英語包括文學、寫作、推理、邏輯和交際,設置4學分,開設4年;科學包括化學、物理、生物、地球科學,設置3學分,開設3年;社會研究包括世界歷史和地理、美國歷史和政府、經濟、公民,設置4學分,開設4年。[7]
在2010年,由全美州長協(xié)會(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NGA)以及州教育官員理事會(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CCSSO)聯(lián)合起草的“K-12共同核心課程標準”(K-12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已經獲得了全美大部分州的支持,這些州表示愿意將這一標準與本州標準結合,推進全國課程標準的建立。[8]這個標準目前包含了按照基礎教育年級排序的(K-12)英語和數學兩類科目,重點是提升基礎教育質量,為全部學生進入大學和?業(yè)做準備,并且著力改革目前州級課程標準參差不齊的狀況,力圖統(tǒng)一全國課程標準。該課程標準是在確立核心課程之后,對州級課程標準在全國范圍內加強統(tǒng)一性、一致性和高標準的一次嘗試。在該標準的推廣過程中強調各州的獨立性和自愿性,聯(lián)邦政府不參與標準的開發(fā)與實施,但是提供靈活的政策法律和長期的財政支持。
(二)設置多元選修課程
為適應學生的興趣需求及個性發(fā)展,也為學生今后的求學、就業(yè)、生活做好準備,美國高中開設了多元的選修課程。各州、各學區(qū)、各學校的選修課程可謂五花八門。據初步統(tǒng)計,美國中學開設的選修課多達200多門。在這些選修課程中,最具特色的是高中與大學的銜接課程。美國政府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學畢業(yè)生繼續(xù)接受中學后教育,并且事實上每年有68%以上的高中畢業(yè)生選擇升入大學繼續(xù)學習。[9]以2009~2010學年美國馬里蘭州惠特曼高中為例,96%的學生選擇繼續(xù)中學后教育。[10]所以,美國超過半數的高中廣泛開設了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術性課程,代表性的有AP課程、IB課程、DE課程。
1.AP課程(the 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又稱“大學預修課程”,發(fā)端于20世紀50年代,是為高中3、4年級學生提供,旨在向學有余力的高中生提供大學初級水平的課程。進入21世紀以后,AP課程進一步發(fā)展,凸顯了美國教育“追求卓越”的基本精神和加快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的努力方向。高中各學科的AP課程均由6~8名美國著名大學教授或有豐富經驗的高中AP課程任課教師組成的課程編制委員會負責編制。選修AP課程并參加AP課程考試的美國高中生,更容易被所申請的大學接收,同時也可以得到美國眾多大學的學分認可和高額獎學金,因此AP課程頗受美國高中生青睞。至2007年,美國有近60%的高中開設了AP課程,90%以上的高校承認AP課程的成績和學分。[11]2009年,全美公立高中3,019,361名畢業(yè)生中有798,629名學生(占總畢業(yè)生人數的26.5%)參加了AP課程考試。[12]
2.IB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也稱“國際大學預科證書課程”,發(fā)端于20世紀60年代,是國際學校的高級階段和世界聯(lián)合學院以及其他國際學校提供的針對16~18歲青少年中等教育高級水平的課程體系,也是世界范圍內30多個國家高等教育入學的資格。中學項目面向6~10年級學生開放,文憑項目面向11~12年級學生開放。IB課程包括理論知識、創(chuàng)造力與行動、研究論文三個核心領域,包括第一語言、第二語言、個人和社會、實驗科學、數學和計算機、藝術6門學科。IB課程以學術性為取向,考試費用昂貴,因此受益的多是家庭經濟背景較好的優(yōu)秀學生。
3.DE課程(Dual Enrollment Transition Program),又稱“高中——大學雙學分”課程,發(fā)端于20世紀70年代,是指高中生可以在高中,也可以在大學或社區(qū)技術學院里修習大學教學大綱所要求的課程。其教學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由大學或社區(qū)學院教師為高中學生授課;二是由高中教師授課,大學或社區(qū)學院負責課程設置和考核評價;三是大學或社區(qū)學院通過衛(wèi)星網絡等電教手段為高中學生提供遠程教學。DE課程通過讓學生接觸高學術水準的大學課程,激勵高中學生做好迎接大學學術的挑戰(zhàn)。同時DE課程設置的豐富多彩的職業(yè)技術課程提高了高中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適應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批同時具備基礎文化知識和專業(yè)技術知識的人才。
三、美國高中課程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必然帶來課程實施的復雜性,因而必須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課程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從而為高中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提供制度保障、措施保障和運行保障。
(一)課程管理體制
美國高中課程管理實行分級管理體制。(1)國家指導。美國聯(lián)邦教育部對各州的教育主要起號召和建議的作用,一般不直接插手各州教育事務。但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聯(lián)邦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和管理更加明顯。布什政府《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為課程實施確立了有效可行的措施。與以往各屆政府不同,這屆政府創(chuàng)建一種問責文化,建立績效制度。在責任和經費方面加強聯(lián)邦政府和各州的聯(lián)系,實行聯(lián)邦政府經費與特定業(yè)績目標掛鉤,以提高課程實施的有效性。(2)地方分權。美國各州教育局和教育委員會享有極大的教育管理權力,他們制定本州的課程標準,作為學區(qū)和學校課程制定的主要依據,此外還制定畢業(yè)標準、測驗標準和必修課程的成績標準,為地方學區(qū)提供各種必要的資源。(3)學區(qū)決策。對課程領導起實際作用的是學區(qū),學區(qū)擁有極高的自主權,各學區(qū)根據本州的課程標準選擇不同版本的教材,學區(qū)組織一個專門的課程委員會依據州課程標準編制具體課程。(4)學校實施。學校根據學區(qū)課程安排及教材選擇進行本校的課程設置。由于美國中學采用學分制,開設選修課的空間較大,學?梢愿鶕拘:捅镜貐^(qū)的特點向學區(qū)申請校本課程,這樣學校在課程安排、教學方式等方面享有更大的改革空間。美國課程管理具有明顯的分權特點,但近30年來,管理體制也在發(fā)生變化,即由地方分權和聯(lián)邦指導逐漸轉化為聯(lián)邦政府政策主動引領和地方相繼跟進的協(xié)作機制。在學區(qū)和學校層面也逐漸形成權利共享、共同決策、民主開發(fā)和互動合作的新機制。
(二)課程安排制?
美國的高中多為4年制,也有少數3年制學校,1學年的學期設置也不同,有2學期、3學期、5學期三種不同方式。除去周六、日及寒暑假和節(jié)假日外,美國中學全年的上課時間平均在180天左右。近年來,美國很多中學在學期設置上進行改革,實行“常年開學”(Whole Year Schooling),不間斷地利用學校的資源,實現小班化教學,并吸納更多的學生入學。“常年開學”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在1學年180天的學習日里學生分4部分輪流上課,45個學習日(其間雙休和全國例行假日不包括在內)后連續(xù)放假幾天。另一種形式是1學年225個學習日分5個學期,每學期9個星期,每學期之后連續(xù)放假2個星期。此外,還有兩種形式分別是4學期制和3學期制,前者是每學期12個星期,后者是每學期16個星期,兩者全年學習日都達到240天。為了配合這種多學期的時間安排,學校特意在不同的學期安排不同程度的多種課程,方便不同能力的學生自由選擇時間和課程上課。目前,在全美大約有30%的中學實行一種“分塊時間表”(Blocking Scheduling),其做法是把1學習日劃分為20~30個模塊,每一個模塊設定為20分鐘。每節(jié)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模塊,一般為3~4個。這種“分塊時間表”不僅是把1個學習日里的時間進行分塊而相對集中,同時在使用過程中,教師對學科內容也進行相應的分塊和集中,分不同的專題進行實施。
(三)選課指導制度
高中課程表一般是由學校教務管理人員和各學科領域的領導以及相關的教師共同制定的。學校的指導服務部門和管理部門要發(fā)送一本指導手冊,以幫助學生選課,制定4年計劃,合理有序地安排4年的高中學習生活。選課的登記表輸入到電腦,其原始登記表交給學科負責老師,經由他們匯總信息后決定本學科領域具體開設的學科。這樣的工作在每學期末都要進行一次,以保證9~12年級學生下一學期學習的順利進行。當各個學科領域的負責老師都確定了下一學期開出的課程及相關的任課教師后,學校的教務管理人員最后制成全校的總課程表。輔導老師(Guidance Counselor)是美國高中學生選課指導制度的執(zhí)行者。學生進入高中后,學校依據學生姓氏字母排列,把學生安排給輔導老師。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選擇課程、課外活動、為升大學做準備、就業(yè)了解以及與家長聯(lián)系等,都由輔導老師負責指導。學生進入高中時,輔導老師會舉辦“課程安排”講座,說明如何依據升學目標選修課程,說明高中畢業(yè)應選修的課程及學分以及各高校招生入學標準;進入10年級,輔導老師要對學生作“如何準備考試”講座;進入11年級,輔導老師再對學生作“大學入學準備”講座。
(四)課程成績測驗制度
在教育標準化運動之后,美國各州都相繼建立學科課程標準和框架!恫蛔屢粋孩子掉隊》法案的頒布,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學校和課程質量成為新的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各州開始了以州級統(tǒng)考、州內測驗和ACT、SAT等各種測試項目來評價高中課程的潮流。
1.全國測驗。一是聯(lián)邦舉行的“全國教育進步普查”(The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簡稱NAEP),以了解各州與學區(qū)學生的成績及其變化。從2001年開始,《不讓一個孩子掉隊》要求NAEP每兩年測試4年級和8年級的語文及數學,NAEP也抽測12年級。NAEP的考試是抽樣進行的,并不是每個學校、每個班級或每個學生都要參加。凡是得到聯(lián)邦對落后地區(qū)資助的州和學區(qū)都必須參加這項普查。二是全美教育研究和統(tǒng)計中心、全美教育進展評估小組、全美教育標準與檢測委員會以及卡內基教學促進委員會等官方和非官方團體與組織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全國中學教育進行綜合調查和質量評估,合格者可以繼續(xù)得到不同渠道的資金支持,幾次綜合評估為不合格者將被定為“失敗學校”(Failing School),不能再享有資助,有的還會被關閉或重組。
2.州級考試。從2002年起,《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要求各州制訂具體的統(tǒng)考計劃。美國教育部給予州政府一定的靈活性,各州在制訂統(tǒng)考計劃時可以自選考試種類,自定細則,數學和英語一般每個州都會測試,部分州還測試歷史和科學。州級考試是一種與標準相關聯(lián)的考試,因為在編制此類考試時是以教學目標為基礎的,一個好的標準關聯(lián)考試在理論上應該能夠考察學生的學術水平。
3.畢業(yè)考試。不是所有州都實行高中畢業(yè)考試,許多州是以修夠學分作為畢業(yè)的標準,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要求各州高中畢業(yè)百分率達到一定標準,于是,,許多州紛紛開始計劃實行高中畢業(yè)考試。畢業(yè)考試也是州級考試的一種類型。這種考試可以用現成的商業(yè)性標準化測驗,也可以用州編制的標準化測驗。一般來說這種考試是在10年級開始舉行,以留給學生充足的補考時間,考試科目各州不同,如俄亥俄州將寫作、數學、閱讀、科學和社會研究5門課程作為畢業(yè)考試的內容。
4.SAT和ACT考試。美國沒有國家高等學校入學考試,各種入學標準考試是由獲得承認的民間機構組織的。目前,主要的入學考試有兩種,一是民間教育考試服務機構(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簡稱ETS)承辦的學術性向考試(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簡稱SAT)。美國現有850多所高等學校和300多個獎學金主辦單位要求參加這項考試,每年報名考試人數為200萬人左右。SAT考試類型多樣,主要包括PSAT、SAT1、SAT2等。ACT考試(American College Testing)是美國學考另外一種標準化考試?荚嚢4種學科領域:英語、數學、閱讀和科學。
上海博華教育開設的中美雙國際高中項目,備受考生家長追捧。目前學校的自主考試和考試報名工作已經開始,要參加考試的學生可以到學校招生辦或者撥打我校的招生咨詢電話021-52308152 52308153,和網上在線進行報名!報名后,學校會通知學生考試時間。也歡迎同學查看我們的網站,相信更多的同學能夠在國際高中的課程當中獲得成功。
本文關鍵詞:美國高中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79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227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