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大學教師職稱晉升政策的歷史變遷與最新改革
本文關鍵詞:澳大利亞大學教師職稱晉升政策的歷史變遷與最新改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作為高等教育的核心力量,澳大利亞大學教師在促進高等教育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認可教師的成就、激勵教師的發(fā)展,以及設計合理的教師管理體系與晉升政策一直是澳大利亞大學的一項重要議題。澳大利亞大學的教師職稱晉升政策伴隨著高等教育改革和政府相關法律政策的實施不斷進行變革與調整。進入21世紀,澳大利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來提升大學的教學質量,隨之澳大利亞大學在晉升政策方面也實施了一些重大改革,如設立教學型崗位、在晉升政策方面調整權重、鼓勵教學優(yōu)秀的教師等。澳大利亞大學教師的職稱晉升政策改革體現了澳大利亞大學的管理文化,并與其高等教育改革歷程密切關聯,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啟示意義。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
【關鍵詞】: 澳大利亞 大學教師晉升政策 變革
【基金】: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學術新人培育項目(B-6002-13-003016)
【分類號】:G649.611
【正文快照】: 高等教育當前已成為澳大利亞第三大出口產業(yè),在創(chuàng)新、國際合作和繁榮地區(qū)經濟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為高等教育的核心力量,澳大利亞大學教師在促進高等教育發(fā)展、傳播和創(chuàng)造知識、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正如克拉克·克爾所認為的,“在非常實際的意義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東徽;明珠;蔡曉琳;;高等院校校園景觀特色化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13期
2 楊丹;劉自敏;;農林經濟管理專業(yè)統計學系列課程教學案例庫建設探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7期
3 王端慶;錢靜;于永華;;深化教改,培養(yǎng)前瞻性專業(yè)人才[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郝艷萍;弗萊克斯納的現代大學功能觀及其啟示[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5 王義遒;;高等教育培養(yǎng)目標中的“博通”與“專精”[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夏人青;歐美國家高校與政府關系的比較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7 王洲;;美國多渠道籌措高教經費的經驗及其啟示[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年04期
8 劉寶存;科爾大學理念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9 劉寶存;何謂大學——西方大學概念透視[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10 劉寶存;不合時宜的真理——赫欽斯大學理念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昕;;論公立大學法人治理的目標與制度功能[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徐文;劉仁釗;楊德全;;加強宏觀規(guī)劃和政策扶持是行業(yè)教育發(fā)展的根本保障[A];國土資源行業(yè)在我國職業(yè)教育改革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研究[C];2011年
3 方俊良;;日本高等教育投資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A];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秦國柱;羅勇;;特區(qū)大學能否“殺出一條血路”——知識分子與大學的現代性悖論[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6輯[C];2011年
5 劉法虎;;美國兩大高校分類研究的經驗與借鑒[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王炳華;江順;;文化融合:多校區(qū)大學建設不可或缺的工程[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8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08年
7 曾春花;;企業(yè)管理理論在貴州高校管理中的應用[A];第一屆貴州博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顧霞芬;;公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A];第三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劉曉斌;;我國大學管理行政化的弊端與改革思路[A];第三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馬廷奇;;大學利益相關者與高等教育評估制度創(chuàng)新[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衛(wèi)東;大學內部重點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郝進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付曄;中國高校專利產出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程靈;二戰(zhàn)以來美國對英國高等教育影響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9 敬然;政府分權下大學自主的實現[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文少保;美國大學跨學科研究組織變遷與運行治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姜海;我國高校經濟風險防范與化解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楊延軍;中國—東盟跨境教育政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李麗;旅游管理本科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黃臻;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入公平性對高等教育效率影響的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劉佳;論我國高校資助體系中大學生權利的法律保障[D];湘潭大學;2009年
6 曾強;破解高校管理“行政化”問題的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7 張健妹;青島市住院醫(yī)師培訓管理模式建構初探[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8 杜保鵬;江西理工大學“3+1”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袁昆明;在校大學生對高校服務滿意度調查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10 王勇;蘭州大學科技服務社會功能體系及其未來發(fā)展對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范義臣;大學教師育人觀念之我見[J];四川畜牧獸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李獻斌;淺談教師素質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教育;2003年06期
3 曹連眾;;基于知識管理視角的大學核心競爭力研究[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張效赤;寇荷超;;試論大學教師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6年24期
5 李鵬銀;;論大學教師禮儀與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6 成黎明;黃艷;;大學教師教學以人為本之策略[J];大學教育科學;2007年01期
7 王珂;盧曼萍;;論大學與大學教師[J];中國電力教育;2007年07期
8 李碧虹;;人力資本理論:大學教師薪酬制度研究的新視野[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9 孟新丹;孔秀娥;;大學教師的非權力影響力與管理效能[J];教育科學;2008年04期
10 章坤;;論大學教師的職業(yè)教育素養(yǎng)[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設與大學教師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對策與發(fā)展”教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杜屏;李琳琳;;大學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調查[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潘欣;;大學教師職業(yè)壓力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張騰;;西歐中世紀大學教師的角色及啟示[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劉兆吉;;大學教師的威信及師生關系[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6 陳媛;;我國大學教師角色地位的歷史演變[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焉華;王樹京;孫艷;;大學教師師德教育觀[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第12卷)[C];2010年
8 楊慧敏;七十三;;大學生對教師角色期望的調查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張治中;;掌握信息技術是21世紀大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李虹;;大學教師工作壓力的性別和年齡差異[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公共經濟學系教授、系主任 蔡江南;現在如何教書育人[N];解放日報;2009年
2 徐敏;一心教書是“毀滅自己”?[N];解放日報;2011年
3 王彬彬;大學教師講課好壞不被看重[N];南方周末;2008年
4 武潔;大學教師理應主動參與學生就業(yè)工作[N];貴州日報;2009年
5 郭京霞;武漢一大學教師一審敗訴[N];人民法院報;2003年
6 甘勃 江道輝 (本報記者 甘勃);科學商店“量身”打造社區(qū)科普服務[N];大眾科技報;2009年
7 南京大學 顧肅;大學教師面臨精力問題和質量問題[N];社會科學報;2006年
8 通訊員 陳勝偉 本報記者 朱振岳;“談戀愛”講座緣何在高校受熱捧[N];中國教育報;2010年
9 大阪;日重視大學教師教學能力[N];中國教育報;2000年
10 英教;英大學教師老齡化日趨嚴重[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金鳳;當代大學教師學術人格探論[D];西南大學;2010年
2 潘奇;西方大學教師國際流動研究:1100-1970[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吳振利;美國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立;美國大學教師發(fā)展研究:歷史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羅志敏;大學學術倫理及其規(guī)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6 薛紹聰;大學主體間文化的缺失與構建[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張宛;美國大學教師知識分子向度的歷史考察(二戰(zhàn)后~1990年代)[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區(qū)柏權;傳媒人轉型大學教師的社會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夏敏;我國大學知識創(chuàng)造能力的評價與管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吳洪富;大學場域變遷中的教學與科研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章坤;大學教師教育素養(yǎng)及其養(yǎng)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陽春;大學教師教學知識的形成研究[D];山西大學;2006年
3 蔣福玲;大學教師和諧管理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海燕;大學教師科研評價目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5 羅婷;大學教師發(fā)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zhí)K;大學教師社會角色百年回顧[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7 成黎明;論大學教師教學以人為本[D];湖南大學;2005年
8 王瑩;大學知識產權管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9 李文濤;大學教師績效考評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10 王靜靜;大學教師課程意識的現狀與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澳大利亞大學教師職稱晉升政策的歷史變遷與最新改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91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ichenpingshen/zhichengaigedongtai/349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