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小康思想研究
本文關鍵詞:康有為小康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康有為以傳統(tǒng)儒家“禮記”思想為基礎,吸收傳統(tǒng)公羊三世說,借鑒西方近代資本主義思想,獨創(chuàng)性提出了自己的小康思想?涤袨榈男】邓枷氩⒉皇菓{空而來,其來源和基礎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第一、中國傳統(tǒng)的小康思想;第二、在社會進化論中以公羊傳的三世學說為典型代表的社會進化論思想;第三、形成于歐洲傳播到中國的19世紀晚期以及20世紀早期的資產階級的早期思想?涤袨榈男】邓枷朐诓煌瑫r期有不同內容,依據(jù)歷史發(fā)展,可以將康有為的小康思想發(fā)展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戊戌運動之前以及戊戌維新期間康有為的小康思想主張;第二個階段是戊戌維新失敗后的小康思想主張;第三個階段是處在辛亥革命時期的康有為小康思想主張;第四個階段是辛亥革命之后的康有為小康思想主張。在上述四個不同發(fā)展階段過程中康有為的小康思想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思想內容,本文主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民生等方面加以簡要論述。康有為的小康思想主張既異于中國傳統(tǒng)中的歷史循環(huán)論概念中所描述的小康思想的理念,又異于從西方傳播而來的社會發(fā)展論,這里所講述的康有為小康思想是具有豐富內涵和典型特點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近代國勢以及世界潮流的思想理論,它具有深遠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價值?涤袨樾】邓枷氲臍v史價值在于:第一、它體現(xiàn)了中國當時先進分子對救亡圖存的理想追求;第二、康有為的小康思想是中國近代維新運動的理論武器,是參與資產階級變法運動的維新派的精神支柱;第三、它影響了孫中山等革命派,啟發(fā)和帶動了孫中山、毛澤東等革命者,走上革命道路,投身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偉大實踐?涤袨樾】邓枷氲臅r代價值在于:第一、它體現(xiàn)出了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華民族為了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理想與追求;第二、它為毛澤東等人領導的中國革命提供鑒戒,推動著中國先進分子不斷進行中國革命、改革和建設的偉大實踐;第三、康有為小康思想為今天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參考價值,為當今中共中央所倡導的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提供了理論借鑒。本文共分四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引言對康有為的小康思想以及整篇文章進行了簡要概述。第二部分對康有為的小康思想初衷、來源、基礎進行了論述?涤袨榈男】邓枷胧紫葋碓从谥袊鴤鹘y(tǒng)的儒家禮記思想?涤袨槿鍖W功底很深,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儒家禮記思想中的“小康”、“大同”之說,是康有為小康思想最直接的來源。其次,康有為吸收了以公羊三世說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進化論思想,他繼承并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公羊三世學說,闡明了自己主張的從“據(jù)亂世”到“升平世”再到“太平世”的循序漸進的歷史進化論,形成了完整的具有進化特點的社會發(fā)展論,成為康有為小康思想的重要理論根據(jù)。19世紀后期和20世紀初期中國社會思想中的早期維新思想為康有為的小康思想提供了直接思想來源。此外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也是康有為小康思想的重要來源?涤袨槲樟松鲜鏊枷刖A,并以推動維新變法作為實現(xiàn)其小康思想的途徑。第三部分內容對康有為小康思想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內容主張進行了簡要地闡述?涤袨榈男】邓枷氚l(fā)端于維新變法之前。這一時期他的小康思想處于思想構建的初期,一方面他深入學習儒家學說,借鑒儒家小康思想和公羊三世說,同時也開始接觸大量西方思想構建他的小康思想;在戊戌變法時期康有為的小康思想形成并走向成熟。戊戌變法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領導的救亡愛國運動,也是一場資本主義性質的政治改良運動,更可以說是一場對中國社會起到思想啟蒙作用的文化運動?涤袨榉e極領導戊戌維新運動,這一時期,他全面考察了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之后寫了《孔子改制考》等文章,并前后多次對光緒皇帝進行了上書,對他主張的維新變法思想進行了闡述,由此康有為的以維新變法為核心的小康思想走向成熟。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有為的小康思想繼續(xù)發(fā)展,這一時期他進一步拓展研究領域,通過深入實地考察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來充實自己的小康思想理論。這一時期刊印的《大同書》反映了其小康思想的發(fā)展成果,康有為的小康思想進一步得到發(fā)展,完善;康有為小康思想發(fā)展的第三個階段處在當時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時期?涤袨樵谛梁ジ锩陂g關于小康理想社會的主張與革命派的激進式革命產生鮮明的對比,甚至爆發(fā)沖突。辛亥革命失敗后是康有為小康思想發(fā)展的第四階段。面對反對孔教反對專制,提倡民主科學的新文化運動康有為的小康思想表現(xiàn)出更為復雜的兩面性。一方面他依然堅持君主立憲制,維護孔教,尊崇帝制,并積極參與了1917年張勛復辟。而張勛復辟的失敗證明其小康思想注定難以實現(xiàn)。另一方面他反對全盤的西化也有一定進步意義,他注重中國文化,借助東方文化建設、復興中華文化也有可取性,同時他也全面研究中國文化。借助文化建設,實現(xiàn)其小康思想,是這一時期康有為小康思想特點。在這不同的四個歷史階段當中康有為小康思想所呈現(xiàn)出的思想內容和理論主張也是有區(qū)別的。第四部分對康有為的小康思想所體現(xiàn)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價值進行了論述。第一、歷史意義。首先康有為的小康思想是康有為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它體現(xiàn)了以康有為為代表的當時中國先進分子為救亡圖存、社會進步做出的巨大貢獻,展示了康有為對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不懈追求。而且康有為的小康思想也是激勵孫中山、毛澤東等人走上民族救亡道路的思想動力。第二,康有為小康思想的時代價值。首先在于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夢提供了歷史借鑒,同時也為當今我國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若干理論和實踐上的參考。
【關鍵詞】:康有為 小康思想 大同 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B258
【目錄】: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1 引言13-20
- 1.1 選題的背景與意義13-15
- 1.1.1 研究背景13
- 1.1.2 選題意義13-15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5-17
-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5-16
-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6-17
- 1.3 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17-18
- 1.3.1 研究內容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1.4 研究創(chuàng)新點及難點18-20
- 1.4.1 研究創(chuàng)新點18
- 1.4.2 研究難點18-20
- 2 康有為小康思想的基礎20-24
- 2.1 康有為提出小康思想的初衷20-21
- 2.2 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是文化基礎21
- 2.3 公羊三世說是其哲學基礎21-22
- 2.4 早期維新思想是其小康思想直接來源22-23
- 2.5 西方近代思想的影響23-24
- 3 康有為小康思想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內容24-43
- 3.1 戊戌變法前與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小康思想24-35
- 3.1.1 戊戌變法前康有為小康思想主張24-30
- 3.1.2 戊戌維新時期康有為的小康思想30-35
- 3.2 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有為的小康思想35-38
- 3.2.1 政治:反對共和民主,只能;矢牧,不能暴力革命35-36
- 3.2.2 經濟:物質救國36-37
- 3.2.3 文化:主張定孔教為國教37
- 3.2.4 軍事外交;對西方制度進行批判學習37-38
- 3.3 辛亥革命時期康有為的小康思想38-40
- 3.3.1 政治:反思變法,反對共和38-39
- 3.3.2 經濟:反對動亂,追求國家經濟恢復發(fā)展39-40
- 3.3.3 文化:宣揚尊孔、保護傳統(tǒng)文化40
- 3.4 辛亥革命失敗后康有為的小康思想40-43
- 3.4.1 政治:批判共和制度40-41
- 3.4.2 經濟:謀求中國經濟振興41-42
- 3.4.3 文化:重構中國文化42-43
- 4 對康有為小康思想的評價43-47
- 4.1 康有為的小康思想是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精神支柱43
- 4.2 康有為的小康思想是戊戌變法運動的指導思想43-44
- 4.3 康有為的小康思想影響了孫中山等革命派44
- 4.4 康有為的;逝膳c孫中山革命派的論戰(zhàn),推動了辛亥革命的發(fā)展44-45
- 4.5 康有為的小康思想為毛澤東等人領導的中國革命提供鑒戒45
- 4.6 康有為的小康思想對今天實現(xiàn)中國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45-47
- 結論47-48
- 參考文獻48-50
- 后記50-51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單5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房德鄰;;論康有為從經古文學向經今文學的轉變——兼答黃開國、唐赤蓉先生[J];近代史研究;2012年02期
2 黃開國;唐赤蓉;;《教學通義》中所雜糅的康有為后來的經學思想[J];近代史研究;2010年01期
3 楊芳;;淺析康有為、梁啟超社會教育的異同[J];科學時代;2009年01期
4 馬洪林;;康有為研究百年回顧與展望[J];東方論壇;2008年05期
5 茅海建;;“康有為自寫年譜手稿本”閱讀報告[J];近代史研究;2007年04期
6 張治;;康有為海外游記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7 馬忠文;康有為自編年譜的成書時間及相關問題[J];近代史研究;2005年04期
8 茅海建,鄭匡民;日本政府對于戊戌變法的觀察與反應[J];歷史研究;2004年03期
9 湯志鈞;康有為《上清帝第一書》新探──翁同煝摘抄手跡讀后[J];學術月刊;2000年07期
10 張莉;康有為研究的新視野——何一民著《康有為傳》讀后[J];文史雜志;199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岑大利;;近五年來晚清政治史研究的動態(tài)和成果綜述[A];清代政治制度與民族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伍永忠;康有為美學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2 王淑琴;中國近代維新政治思潮的興起[D];吉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艷霞;康有為社會進化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2 王云;晚清立憲派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康有為小康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893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44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