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譚嗣同《仁學》作為“新子學”的先聲和經典文本
發(fā)布時間:2021-06-20 11:25
譚嗣同《仁學》文本嚴整,邏輯嚴密,關注當時中國的文化轉型、學術融合和中國性問題,不僅諦聽中國的現實苦難,還玄觀整個宇宙的終極命運。不僅有從仁到通到不生不滅,再到現實政治,再到宇宙終極拯救的理論推衍,還大量運用了傳統(tǒng)中國、古代印度、近代西方的思維方法,在理論企圖心和完成度上都高出同儕。指出了一條新的求理、治國和人生路徑,同當下"新子學"所設想的理論圖景不謀而合,應列其為經典文本。
【文章來源】: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30(02)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仁學》論述過程中代數思想的應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譚嗣同仁學的心學屬性[J]. 魏義霞.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17(04)
本文編號:3239102
【文章來源】: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30(02)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仁學》論述過程中代數思想的應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譚嗣同仁學的心學屬性[J]. 魏義霞.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17(04)
本文編號:32391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23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