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源流考
發(fā)布時間:2020-04-19 05:46
【摘要】:對《莊子》的研究自其成書以來便從未停止過,漢代至清代前后研究《莊子》的著作多停留在對原著的整理、校釋以及闡發(fā)義理方面,近代以后的作品則多論及莊子哲學思想,考證莊子的生平、作品的真?zhèn)?以及探討莊學研究狀況等,很少有針對《莊子》成書、篇目流變、內外雜篇的劃分等方面對《莊子》的源流進行一次全面梳理的。 《莊子》的源流問題是現代莊學研究中的一個難題,是每一位研究《莊子》的人必須解決的。首先,探討《莊子》一書成于何時,對于后世了解《莊子》與《呂氏春秋》、《韓非子》等先秦著作以及《淮南子》等漢初著作的關系有很大幫助。其次,通過崔婽、向秀、司馬彪、郭象等人對《莊子》的訓釋,考察玄學盛行時的注莊百態(tài),從而更深入理解魏晉時期莊子哲學思想與玄學的相互影響。再次,能夠以歷史的眼光看待歷代對《莊子》的訓釋、義理闡述,方便理順《莊子》由五十二篇到三十三篇的篇目流變過程。最后,通過明確認識《莊子》內外雜篇三劃分的形成過程,將有利于我們深入了解其他先秦諸子作品的產生、流傳及內外篇劃分。 因此,研究《莊子》源流成為能否順利解決《莊子》文本、哲學思想問題以及其他一切問題的關鍵。 本課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對本論文的選題原因、研究現狀及研究方法作簡要論述。 第二部分:莊子簡介。這部分將對莊子的姓名、生卒、國屬及故里問題做簡單介紹。 第三部分:《莊子》成書之年代。這一部分我們通過對先秦著作的成書規(guī)律進行分析,進而大致推斷《莊子》一書的成書過程。 第四部分:《莊子》內外雜篇的劃分。古書多分內外,論證篇分內外的著書體例起于何時及劃分標準,有助于推斷《莊子》內外雜篇的劃分過程及標準問題,即內外篇何時劃分,雜篇何時從外篇中分離,且為何人所為。 第五部分:從《莊子音義》看《莊子》篇目流變。本部分通過對《莊子音義》各家注的引用情況來探討《莊子》篇目流變的大致過程,即《莊子》由五十二篇到二十七篇,再到三十三篇的流變情況。同時,將《音義》中的佚文與佚失篇目聯系起來,以探求《莊子》佚失的十九篇。 第六部分:結語。對《莊子》源流問題所要解決的成書問題、內外雜篇劃分、篇目流變及佚文整理問題進行總結。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223.5
本文編號:2632995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223.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飛;;《呂氏春秋》援引《莊子》研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張偉偉;吳玉嬌;;《莊子》外、雜篇歸屬新探[J];焦作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3 王榮花;;《莊子》外雜篇辨正[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鄧聯合;;《莊子》內七篇之篇名由來問題的再檢討[J];南京社會科學;2010年02期
5 朱謙之;《莊子》書之考證[J];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04期
6 朱謙之;《莊子》書之考證[J];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05期
7 張f^;;莊子學研究綜述[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8 張遠山;;劉安版《莊子》大全本篇目考[J];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03期
9 張遠山;;郭象所刪《莊子》佚文概覽[J];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04期
10 許正文;;西漢時期劉向父子的古籍編校與整理[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元朋;莊周與《莊子》關系新探[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6329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632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