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臨理學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05 00:20
【摘要】:宋明理學是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個重要學術思潮。面對佛道對儒家主體地位的沖擊,具有道統(tǒng)意識的儒家學者從新的角度詮釋理氣、心性、知行、天人等,以期在理論上對儒家學說的合理性進行說明和論證,從而實現(xiàn)中國哲學理學思想的歷史繼承性和時代創(chuàng)新性。他們從不同層面為理學的開創(chuàng)和奠基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出現(xiàn)了邵雍的圖書學、周敦頤的濂學、張載的關學、呂氏兄弟的呂學、程朱理學以及陸王心學等理論形態(tài)。理學的真正奠基者是張載和二程,以他們?yōu)榇淼年P學和洛學對整個理學的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而最能體現(xiàn)關洛學術宗旨的莫過于呂大臨,他先師從張載,后東見二程,其思想兼有關學和洛學特征,并且對朱子理學以及陸王心學都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呂大臨的理學思想在宋明理學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本文通過考察呂大臨對張載和二程思想的繼承和調(diào)整,探討其理氣論、心性論、修養(yǎng)功夫論的特質及對朱子理學和陸九淵心學的影響,從而將其理學思想的全貌完整地展現(xiàn)出來。在理氣論方面,呂大臨繼承了張載的氣論思想,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天道論、心性論,形成了“天下通一氣,萬物通一理”的思想。他的“大氣本一”的思想與張載的氣論思想是一致的。同時,他又認為“理”具有多種內(nèi)涵,“理”最重要的一個特質是“誠”。在心性論方面,他承接孟子的“本心”,提出“理義同然之心”,也就是“赤子之心”,并就此問題與程頤展開論辯。就本心而言,他認為為了持守本然之心就要“求其本心”、克除私欲、識得仁理。就性而言,他認為“天道性命相貫通”、“中即性”,因此不能使人性中的本然善性被遮蔽,這就需要通過后天的學習,并以外在的禮儀規(guī)范加以制約,從而變化氣質。呂大臨的理學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朱子對其十分推崇,尤其是對其《中庸解》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從中得到了很多啟發(fā)。他的“本心”思想對陸九淵的心學思想也有重要意義。在呂氏的思想體系里,“理”與“氣”兼容并包,他是儒家道統(tǒng)的維護者,也是獨具個人思想特質的理學家。由于英年早逝,其思想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也有些不成熟的方面,但其思想價值和在理學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是不容忽視的。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B244.99
本文編號:2614260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B244.9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邸利平;;“道由中出”與“通經(jīng)踐禮”——論呂大臨的道學實踐宗旨[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期
2 劉艷;;程顥對呂大臨修養(yǎng)工夫論的指導——以《識仁篇》為中心[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期
3 李敬峰;;呂大臨的心性論及其與關學、洛學的融合[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02期
4 王文娟;;呂大臨的“禮”論[J];蘭州學刊;2010年06期
5 文碧方;;呂大臨與北宋理學[J];嘉應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文碧方;;論張載、呂大臨對“性與天道”問題的探討[J];嘉應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艷;性與天道—本體論視域中呂大臨理學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13年
2 石磊;呂大臨學術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61426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61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