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中國漢族女性HMMR基因多態(tài)性與乳腺癌易感性的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8 17:22
本文關鍵詞:探討中國漢族女性HMMR基因多態(tài)性與乳腺癌易感性的相關性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來,乳腺癌有發(fā)病率大幅度上升而平均發(fā)病年齡下降的趨勢。乳腺癌不僅對患病的身體健康也對其心理也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憑借其惡劣的社會學影響特征,乳腺癌成為了全世界腫瘤學關注的重點之一。雖然,現(xiàn)在乳腺癌的治療除了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放化療,又有靶向治療的出現(xiàn),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治療,對患者及患者家庭造成的極大心理損傷及經(jīng)濟損失無法避免。因此,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對患者尤為關鍵。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是由環(huán)境、遺傳、生活習慣等等因素作用下的一個復雜的病理生化過程,本實驗即研究HMMR基因多態(tài)性與乳腺癌易感性的關系,希望從基因角度剖析乳腺癌的易感性規(guī)律。目前,全世界科學家公認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c-erbB-2、Ki-67等的狀態(tài)與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治療效果及預后有著尤為密切的聯(lián)系。乳腺癌在臨床上有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腫瘤的生長浸潤特征也不盡相同,科學家們認為,導致這種差異主要是源于基因與分子水平的差異。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作為乳腺癌最重要的預后指標,它展望了經(jīng)輔助、新輔助治療及晚期乳腺癌治療中激素治療的療效?茖W家又依據(jù)這些指標,將乳腺癌分為4種分子亞型:管腔A型、管腔B型、ERBB2過表達型和基底細胞樣亞型。最早的腫瘤分子分型的觀點是由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于1999年提出。此概念的提出對隨后的乳腺癌指導治療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管腔A型即免疫組織化學檢測ER/PR陽性,ERBB2陰性,Ki67低表達。此類型為乳腺癌中發(fā)病率最高、預后最好的亞型。由于激素受體為陽性,故對內(nèi)分泌治療敏感,而不適合于靶向治療。臨床上常見于早期患者,且治療效果較好。HER-2過表達型,即免疫組織化學檢測ER、PR陰性,ERBB2陽性,Ki-67多為高表達。在原發(fā)性乳腺癌患者中,有20%-30%的患者存在HER-2過表達。該型的特點為ERBB2基因擴增,17號染色體上的RAD5、RRM2等基因表達下調(diào),而GRB7、TRAP100等基因的表達上調(diào)。因為ER、PR均為陰性,所以對內(nèi)分泌治療幾乎無效。在術后輔助化療中,該型對含蒽環(huán)類的化療方案較為敏感,而且具有一定的量效關系。HER-2既是靶向藥物的預測指標,又是一項預后指標。管腔B型即免疫組織化學檢測ER陽性或PR陽性,而HER-2也陽性,多見于高齡的乳腺癌患者。且對他莫昔芬的療效相對管腔A型差,對芳香化酶抑制劑的效果卻較好。Basal-like型是免疫組化ER, PR、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RHAMM(透明質(zhì)酸介導的細胞游走受體),在細胞表面又稱為CD168。編碼該蛋白的基因目前研究證實在人類及鼠類中存在。在人類中我們稱之為HMMR基因,而在鼠類中我們稱之為Hmm基因。HMMR基因定位于人第5號染色體5q33.2-qter,基因組跨度31669bp,含有14個外顯子,cDNA全長2672bp,有一個2175bp的讀碼框架,編碼725個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84Ku。鼠RHAMM基因定位于第11號染色體q臂,距著絲點19cM(CentiMorgan,厘摩),cDNA全長3539bp。RHAMM既以膜型存在,又以胞內(nèi)型存在。研究顯示,其產(chǎn)物RHAMM蛋白可作為H-ras通路下游的調(diào)節(jié)因子參與細胞信號的無序傳導和惡性轉(zhuǎn)化。RHAMM被證實是多面性分子:首先RHAMM具有促進腫瘤的作用,其產(chǎn)物己被證實為促癌物,且可能成為腫瘤細胞移動的促進因素,其表達促進了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且與腫瘤的病理分期相關。其產(chǎn)物與腫瘤分級、浸潤程度呈一定的正相關關系;RHAMM也參與抗腫瘤的作用:人工合成的RHAMM蛋白在細胞體外培養(yǎng)中可以抑制細胞的增殖和細胞克隆的形成,。其具體參數(shù)尚不明確,有待更多的實驗研究。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GWAS)提供了對于適度關聯(lián)進行一個可理解、無偏倚的研究的潛在可能。至2005年末,在基因組序列的30億個堿基對中,每1250個堿基間的平均距離提供了一個常見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定義為較少等位基因頻率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較少等位基因頻率(MAF)5%數(shù)據(jù)庫。分析顯示,超過90%的將近1000萬個估計存在的常見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中至少有一個與其他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高度相關:稱為連鎖不平衡現(xiàn)象。理論上說,應該對有足夠數(shù)目病例和對照的50萬-60萬個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位點評估,應該對特殊癌癥易感性和相關數(shù)量癥狀進行全基因組研究。研究方法:1.選取樣本。所有樣本選自南方醫(yī)科大學生物抗體研究所組織樣本庫,均為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期間首次確診為浸潤性乳腺癌的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為漢族。確保所有患者無關聯(lián)性且無乳腺癌家族史及乳腺疾病史。所有樣本均統(tǒng)一由2名以上有經(jīng)驗的病理學專家經(jīng)HE染色后確診為浸潤性乳腺癌。本研究中統(tǒng)計了所有患者的姓名、年齡、腫瘤分級分型、免疫組化等詳細信息。2.選取SNPs位點。參考GWA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即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從HMMR基因上選取16個可能與乳腺癌相關的SNP位點,即rs213505,rs299290,rs299318,rs427056,rs2069345,rs2069347,rs2303077, rs4869089,rs6556674,rs10035535,rs1006017,rs13183712,rs17535909, rs17601374,rs74805168, rs193028482。3.行引物設計后進行PCR、SAP、IPLEX及脫脂點樣等步驟行]HMMR基因多態(tài)性的檢測。所有的操作過程嚴格參照MassARRAY(?)-IPLEX檢測平臺的操作說明由兩名技術人員(包括作者)共同完成。參照儀器說明,由2名以上技術人員通過自動和人工兩種方式進行多態(tài)性圖像的分析,由作者進行結(jié)果的統(tǒng)計。4.首先對病例組和對照組基因型分布頻率進行Hardy-Weinberg平衡檢驗,其次,采用統(tǒng)計分析的方法計算位點與乳腺癌,分析位點的多態(tài)性與乳腺癌發(fā)生趨勢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再分層分析位點多態(tài)性分別與雌激素受體狀態(tài)、孕激素受體狀態(tài)的關系。最后分析這些位點的多態(tài)性是否因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差異而有規(guī)律性的關聯(lián)。基因的遺傳有顯性、共顯性、隱性、超顯性四種,那么,本實驗中也詳盡分開為4個模型,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本實驗使用了SNP分析軟件(http://bioinfo.iconcologia.net/SNPStats)的進行了更為簡單快捷的分析。此外,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了x2檢驗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實驗結(jié)果:1.對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的乳腺癌特征信息進行統(tǒng)計:最常見的病理類型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占所有病例的92.36%。根據(jù)ER、PR狀態(tài)進行分類,其中ER陽性患者占60.5%,PR陽性患者占57.1%。本研究中的管腔A型(ER和/或PR+, Her-2-)乳腺癌患者占了半數(shù)以上。本研究中確保所有的病例均關聯(lián)無乳腺疾病史及乳腺癌家族史,但是,本研究中仍然有9.3%的患者有其他惡性腫瘤的家族史。2.對所有研究的SNP位點進行病例組和對照組的Hardy-Weinberg平衡檢驗,共有7個SNP位點通過了Hardy-Weinberg平衡檢驗(P0.05),即rs299318, rs4869089,rs6556674,rs13183712,rs17601374,rs74805168,rs193028482。然而,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rs193028482在我們研究的群體中是非多態(tài)性的,所以排除在我們的研究之外。3.位點rs13183712在人群中存在GG、GT、TT三種基因型,這三種基因型在乳腺癌組中的分布頻率為57.3%GG,37.6%GT和5.1%TT,而在對照組中的頻率為47.5%GG,45%GT和7.4%TT,基因型分布在兩者中存在明顯的差異(P=0.012)。進一步分析OR值與可信區(qū)間CI發(fā)現(xiàn),共顯性模型codominant (OR=0.69,95%CI=0.52-0.91,p=0.013),超顯性模型overdominant (OR=0.74, 95%CI=0.56-0.96, p=0.026)。所以,rs13183712位點的GT基因型是降低了乳腺癌發(fā)生的風險的。4.根據(jù)雌激素受體ER(+/-)分組進行分層分析,rs13183712位點的顯性模型中,G/T-T/T基因型與雌激素受體ER有顯著性關聯(lián),見表3-3-1。其中,ER陰性狀態(tài)時(OR=0.66,95%CI=0.46-0.95,P=0.024)。而ER陽性狀態(tài)時(OR=0.68,95%CI=0.50-0.94,P=0.018)。rs17601374位點的共顯性與顯性模型中,AT基因型與ER陰性乳腺癌呈負相關,共顯性模型(OR=0.62,95%CI=0.37-1.06,P=0.036)。5.進一步研究孕激素受體PR與本研究中位點多態(tài)性的關聯(lián)發(fā)現(xiàn),rs4869089位點AA基因型傾向于發(fā)生PR陰性乳腺癌,隱性模型(OR=1.99,95%CI=1.08-3.67,P=0.03)。rs13183712位點GT基因型與PR陽性乳腺癌呈負相關,共顯性模型(OR=0.68,95%CI=0.48-0.95,P=0.04);而在顯性模型中,無論PR的狀態(tài),G/T-T/T基因型均降低乳腺癌發(fā)生風險。在rs17601374位點AT基因型降低PR陰性乳腺癌發(fā)生風險,共顯性模型(OR=0.62,95%CI=0.37-1.04,P=0.027),6.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為本研究的重點,我們進一步分析了各位點的多態(tài)性與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rs4869089,rs17601374,rs13183712與管腔B型乳腺癌相關。rs4869089位點AA基因型傾向于管腔B型乳腺癌,隱性模型(OR=2.23,95%CI=1.17-4.25,P=0.019)。rs17601374位點AT基因型降低管腔B型乳腺癌發(fā)生風險,共顯性模型(OR=0.5,95%CI=0.27-0.92,P=0.015),超顯性模型(OR=0.51,95%CI=0.27-0.94,p=0.021)。rs13183712中的GT基因型降低管腔B型、HER2+型乳腺癌發(fā)生風險,在共顯性(OR=0.57,95%CI=0.38-0.86,p=0.011)、及超顯性模型(OR=0.62,95%CI=0.41-0.92,p=0.017)。對于rs74805168的CT基因型,超顯性(OR=0.24,95%CI=0.06-1.02,P=0.017),降低基底亞型乳腺癌的發(fā)生風險。結(jié)論:1) HMMR基因的位點rs13183712多態(tài)性對乳腺癌的發(fā)生有保護作用。2) HMMR基因上的4個多態(tài)性位點:rs4869089,rs13183712,rs17601374和rs74805168與乳腺癌ER、PR狀態(tài)或分子分型有不同的相關性,具體見結(jié)果部分。3)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的研究是人類基因組計劃很重要的一部分,目的發(fā)現(xiàn)更多與乳腺癌有關聯(lián)的易感基因,以進一步探究其發(fā)病機制和更好地進行該疾病的基因診斷治療。
【關鍵詞】:HMMR 乳腺癌 SNP 易感性
【學位授予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7.9
【目錄】:
- 摘要3-9
- ABSTRACT9-18
- 第一章 前言18-30
- 第二章 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30-45
- 2.1 實驗材料30-32
- 2.2 實驗方法和步驟32-45
- 第三章 結(jié)果45-55
- 討論55-60
- 結(jié)論60-61
- 參考文獻61-68
- 碩士論文發(fā)表情況68-69
- 致謝69-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邱增華;;雌激素受體與乳腺癌的關系[J];山東醫(yī)藥;2009年41期
2 南昊成;吳立剛;劉奇?zhèn)?;乳腺癌分子標志及分子分型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3年09期
,本文編號:9953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9953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