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腫瘤論文 >

吉非替尼一線治療和二線治療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療效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7 06:18

  本文關鍵詞:吉非替尼一線治療和二線治療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療效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吉非替尼 一線治療 二線治療 EGFR 突變


【摘要】:目的:肺癌的發(fā)病率在全球迅速上升,世界范圍內發(fā)病幾率以及死亡幾率最高的幾種惡性腫瘤,肺癌占有一席之地,而在這其中NSCLC即非小細胞性肺癌是數(shù)量最多的肺癌類型,其發(fā)生率達到肺癌總發(fā)生率的八成以上。EGFR即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可作為EGFR-TKIs也就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結合位點,EGFR-TKIs是以吉非替尼為代表的分子靶向藥物,已經(jīng)成為肺腺癌的重要治療方法。本研究進行回顧性分析,經(jīng)篩查,選出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收治的38例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均已明確存在EGFR突變,且突變類型為吉非替尼敏感型,入院后該組患者均接受吉非替尼作為一線或二線治療,收集其治療情況、生存資料。對入組患者進行治療效果的分析,探討分子靶向治療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過程中介入的時機,以及EGFR-TKI單藥進行一線治療和二線治療的優(yōu)劣。方法:收集2014.4-2015.2間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臨床及門診96例肺腺癌患者的腫瘤標本,對其進行基因檢測,按照經(jīng)組織學或細胞學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EGFR基因突變檢測為陽性、對EGFR-TKI治療敏感、TNM分期為ⅢB期或Ⅳ期、有符合RECIST療效評價標準的可測量病灶、預計生存時間至少三個月、方便隨訪、在一線或二線治療時使用了吉非替尼等要求,并排除:同一時間內非吉非替尼單藥抗腫瘤的患者、合并其他身體部位腫瘤的患者、手術后愈合情況較差的患者、孕婦或尚處于哺乳期的患者、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篩選出38例入組病例,囑在院或已出院患者定期復查胸部ct、腹部彩超、骨掃描及血清學檢查,采取評價體系recist1.1—瘤療效評價標準,來評價近期療效,并采取隨訪的方式了解患者無進展生存期以及總生存期。該組資料顯示其中男15人,女23人;Ⅲb和Ⅳ期晚期分別為5人和33人;小于65歲患者13人,大于等于65歲患者25人;非吸煙或輕度吸煙患者28人,有吸煙史患者10人;18例患者使用易瑞沙等分子靶向治療作為一線治療,20例患者將其作為二線治療。本研究的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的軟件是“統(tǒng)計產(chǎn)品與服務解決方案19.0”,患者的一般臨床指標采用卡方檢驗進行比較,由于樣本總量小于40,故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分析其對一二線治療的比較是否造成影響,對吉非替尼進行一二線治療的效果進行評判,用pfs即無進展生存期以明確腫瘤實體的進展情況,并分別計算總體pfs以及dcr患者的pfs,采用kaplan-meier法計算生存曲率,以上統(tǒng)計方法中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入組病例在性別(p=0.741)?吸煙史(p=0.468)?年齡(p=0.087)?疾病分期(p=0.653)幾個方面進行比較,得出的p值說明患者這幾項一般臨床特征統(tǒng)計學差異不顯著,不影響吉非替尼單藥進行一線和二線治療效果的比較?進入本實驗組的38例患者中,無cr患者,pr有20例,sd有9例,pd存在9例,近期有效率為52.6%,疾病控制率為76.3%;其中18例使用egfr-tki(易瑞沙)進行一線治療的患者中,無cr患者,pr有13例,sd有4例,pd存在1例,近期有效率為72.2%,疾病控制率為94.4%;28例患者使用分子靶向藥物進行二線治療,cr0例,pr7例,sd5例,pd8例,rr為35.0%,疾病控制率為60.0%。egfr-tki的一線治療方案較二線的rr及cdr明顯提高,比較二者,得出p值分別為0.028與0.021?18位患者接受吉非替尼一線治療,其中dcr患者共17例;20位患者接受吉非替尼二線治療,其中dcr患者共12例;共29位患者被評價為dcr。其總中位pfs分別為23周與20周(p=0.537);而29個dcr患者病例中接受吉非替尼一線治療的患者與接受吉非替尼二線治療的患者其中位pfs分別為23.0和24.0周,(p=0.021)結論:采用吉非替尼進行一線或二線治療的兩類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其一般臨床病理特點比如性別、吸煙史、年齡、疾病分期等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針對有EGFR敏感型突變的患者,分子靶向藥物的使用時機具有可比性;吉非替尼一線較二線治療的近期療效明顯提高,說明吉非替尼一線應用于肺腺癌病人,臨床獲益率較高,雖然根據(jù)此生存資料得出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比已有資料略短,但RR與CDR仍能證明這一點,而患者的總生存期,因隨訪時間過短,暫無法比較。根據(jù)既往報道,結合化療與分子靶向藥物的毒性對比,分子靶向藥物,副作用較輕,對EGFR-TKI敏感且不耐藥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治療應首先使用分子靶向藥物;更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可使病例資料中的各個因素間關系更加清晰明朗,找到快速、準確、經(jīng)濟且能在床旁檢測EGFR突變的新方法是必要的;手術、穿刺等取材方法獲得的標本,預處理困難,也應找到更佳的檢測對象加以替代。
【關鍵詞】:吉非替尼 一線治療 二線治療 EGFR 突變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4.2
【目錄】: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一、前言12-14
  • 二、材料方法14-15
  • 三、結果15-19
  • 討論19-23
  • 結論23-24
  • 參考文獻24-29
  • 綜述29-37
  • 參考文獻34-37
  • 致謝37-3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書生;孫德彬;孫蕾;;吉非替尼治療肺癌16例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8年01期

2 鐘延霞;陳艷雪;王寶君;;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吉非替尼的含量[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3 許坤;;吉非替尼在老年非小細胞肺癌中的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年12期

4 玄香蘭;安昌善;周彩存;;肝細胞生長因子誘導敏感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對吉非替尼耐藥及機制的研究[J];中國肺癌雜志;2013年01期

5 李小龍;黨亞正;陸婉玲;;低分割放療聯(lián)合吉非替尼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觀察[J];西部醫(yī)學;2013年09期

6 王燕;王穎;王彬;王子平;張湘茹;儲大同;孫燕;;吉非替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初步結果[J];中國肺癌雜志;2006年05期

7 陳玲;陳強;葉韻斌;;吉非替尼敏感性預測指標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6年11期

8 David W Sharp;接英;馬建華;;由吉非替尼所引發(fā)的持續(xù)性討論[J];科學觀察;2006年06期

9 徐朝江;王卓;姚遠兵;;吉非替尼治療肺癌的研究進展[J];醫(yī)藥導報;2007年03期

10 王春敏;李煒;仇綴百;;靶向抗腫瘤藥物吉非替尼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陶;李玉;;吉非替尼,厄羅替尼,?颂婺嵩跐系貐^(qū)2家三甲醫(yī)院的應用調查[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3第十四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2 徐瑞彤;束永前;;氟維司群逆轉耐吉非替尼非小細胞肺癌細胞株耐藥性的機制探討[A];2010’全國腫瘤分子標志及應用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國中青年腫瘤專家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3 張琳琳;吳志浩;尤嘉琮;李洋;劉彬;祖玲玲;李雪冰;常銳;周清華;;上皮間質轉化在尼古丁誘導肺癌吉非替尼獲得性耐藥中的作用及分子機制[A];第13屆全國肺癌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4 陳良安;孔進;田慶;范保星;劉又寧;;吉非替尼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0例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呼吸病學術會議暨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5 陳雪琴;陳達棟;李鑫;潘月龍;;吉非替尼所致嚴重肝損害后再使用一例[A];2013年第六屆國家級分子靶點藥物治療新進展學習班暨浙江省腫瘤化療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6 王芳;付占昭;顧濤;高立明;;吉非替尼耐藥的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繼續(xù)原藥治療有效的4例報道[A];中國腫瘤內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7 傅健飛;王蓓;;吉非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敏感性預測指標[A];腫瘤化學治療新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7年

8 莊洪卿;秦培艷;袁智勇;王平;;吉非替尼不同給藥時間放射增敏作用體外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肖西祥;;以吉非替尼為例淺談我國藥企的專利布局策略[A];發(fā)展知識產(chǎn)權服務業(yè),支撐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2012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第三屆知識產(chǎn)權論壇論文選編(第一部分)[C];2011年

10 張國毅;;吉非替尼相關皮疹1例[A];華東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吉非替尼:對東方人群情有獨鐘[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5年

2 記者 靖九江;我國研究肯定吉非替尼治療肺癌效果[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3 馮友根;靶向治療腫瘤藥吉非替尼[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4 凌棟;國際臨床腫瘤專家高度評價?颂婺醄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5 盛文;吉非替尼增加腫瘤出血發(fā)生率[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6 ;吉非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有成本效益[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4年

7 本報特約撰稿人 陸志誠;進入靶向抗癌新時代[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4年

8 侯嘉;關于吉非替尼的SIGN研究[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5年

9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副院長 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所長 吳一龍 本報記者 吳剛;別讓醫(yī)學研究遠離患者[N];健康報;2011年

10 張旭;阿斯利康腫瘤靶向藥物在歐洲獲批[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嵩;依維莫司聯(lián)合吉非替尼抑制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系的效果和機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潘馳;吉非替尼耐藥型非小細胞肺癌中順鉑聯(lián)合吉非替尼的協(xié)同作用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3 王平;吉非替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和預測因素分析及其致肺纖維化作用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4 陳佳;成纖維細胞對NSCLC細胞HCC827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響及相關機制的探討[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5 王燕;吉非替尼靶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預測和預后因素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劉雨桃;吉非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與生存分析[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7 楊小兵;扶正抗癌方對吉非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增效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8 廖瑜倩;凋亡通路及藥物代謝酶基因多態(tài)與吉非替尼治療的進展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療效及生存的相關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9 周麗娜;18F-FDG microPET-CT用于監(jiān)測裸鼠移植瘤吉非替尼療效的實驗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10 陳世敏;扶正抗癌方聯(lián)合吉非替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悅;康萊特注射液聯(lián)合吉非替尼對人肺腺癌NCI-H1975細胞株的作用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李煥煥;塞來昔布聯(lián)合吉非替尼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實驗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年

3 武玲;不同氧濃度下吉非替尼對人肺癌細胞的影晌[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鄭杰;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吉非替尼的合成與優(yōu)化[D];復旦大學;2014年

5 沈明輝;6-位修飾的吉非替尼衍生物的合成與活性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5年

6 劉亮;吉非替尼按時辰給藥對荷瘤裸鼠的藥效學影響及機制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7 紀潔;吉非替尼對奧沙利鉑體外抗睪丸癌作用的影響及可能機制[D];蚌埠醫(yī)學院;2015年

8 李建軍;抗腫瘤藥物吉非替尼的合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9 邱華成;伊立替康與吉非替尼聯(lián)合應用治療肝癌的藥效學及機制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10 顏偉偉;抗腫瘤藥物吉非替尼(GEFITINIB)的合成工藝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

本文編號:9873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9873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a3b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