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上皮內瘤變內鏡活檢與術后病理的一致性及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關鍵詞:大腸上皮內瘤變內鏡活檢與術后病理的一致性及影響因素分析
【摘要】:背景:隨著內鏡診斷和治療技術的發(fā)展,大腸上皮內瘤變病灶的檢出率明顯提高,同時對病變的積極治療可有效阻止病變向大腸癌發(fā)展,目前公認大腸檢查+內鏡活檢病理是診斷瘤變病灶的金標準,而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發(fā)現,消化道上皮內瘤變術前病理與術后病理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而目前國內尚缺乏關于大腸上皮內瘤變的此類研究,且導致診斷差異的影響因素尚無統(tǒng)一定論。目的:通過對大腸上皮內瘤變的內鏡活檢病理與內鏡切除術后病理的分析比較,探討術前活檢病理與術后病理的一致性及其影響因素,為提高術前診斷提供理論依據。材料與方法: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間在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內鏡中心行內鏡切除術治療符合納入標準的大腸上皮內瘤變患者的臨床資料,共336名患者,350例病變,分析活檢病理與術后病理的一致率,按病理診斷是否一致將研究對象分為一致組與不一致組,分析導致病理診斷不一致的影響因素。結果:(1)符合納入標準的大腸上皮內瘤變患者共336例,其中男227例,女109例,年齡30~87歲,平均年齡為(58.3±10.5)歲。共350例病變,其中,91例病變具有外院術前活檢病理結果,259例病變具有本院活檢病理結果。(2)350例瘤變病灶的術前活檢病理與ER術后病理診斷的一致率為60.8%(213/350)。低級別上皮內瘤變的一致率為62.5%(168/269),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一致率為55.6%(45/81),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299);32.9%(115/350)病變的術后病理加重,其中76例(28.3%)低級別上皮內瘤變的術后病理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17例(6.3%)低級別上皮內瘤變術后病理診斷為早癌,22例(27.2%)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術后病理為早癌;6.3%(22/350)病變的術后病理減輕,其中8例(3.0%)低級別上皮內瘤變的術后病理診斷為非腫瘤性病變,14例(17.3%)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術后病理診斷為低級別上皮內瘤變。(3)單因素分析與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病變直徑≥30mm(P=0.013,OR=2.171)、凹陷型病變(P=0.030,OR=4.183)、混合型病變(P=0.029,OR=2.709)、病變結節(jié)樣改變(P=0.002,OR=2.185)、外院活檢(P0.001,OR=2.834)是影響術前活檢病理與術后病理診斷不一致的獨立危險因素。(4)單因素分析與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病變直徑≥30mm(P=0.012,OR=2.688)、凹陷型病變(P=0.020,OR=8.647)、混合型病變(P=0.008,OR=4.132)、病變結節(jié)樣改變(P=0.005,OR=2.382)是影響我院術前活檢病理與術后病理診斷不一致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1)術前活檢病理診斷與術后病理診斷的一致率僅為60.8%,故不能完全依靠活檢病理結果指導臨床治療。(2)病變直徑≥30mm、凹陷型或混合型病變、病變結節(jié)樣改變是影響內鏡活檢診斷準確性的獨立危險因素,發(fā)現此類病變時要仔細觀察,選擇最佳的活檢位置和方式,以便提高術前活檢診斷率。
【關鍵詞】:上皮內瘤變 活檢 病理 內鏡切除術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5.34
【目錄】:
- 前言4-6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4
- 英文縮略詞14-15
- 第1章 緒論15-17
- 第2章 綜述17-29
- 2.1 大腸上皮內瘤變和早期大腸癌的定義和臨床病理特征17-20
- 2.2 大腸上皮內瘤變和早期大腸癌的診斷20-24
- 2.3 大腸上皮內瘤變和早期大腸癌的處理原則及治療方法24-29
- 第3章 資料與方法29-33
- 3.1 研究對象29
- 3.2 研究方法29-32
- 3.2.1 病理診斷分類標準29
- 3.2.2 內鏡下治療方法及其適應癥、禁忌癥29-30
- 3.2.3 術后標本處理30-31
- 3.2.4 主要研究指標31-32
- 3.3 統(tǒng)計學分析32-33
- 第4章 結果33-44
- 4.1 基本臨床資料33-34
- 4.2 術前活檢病理與術后病理的一致率34-39
- 4.2.1 術后病理較活檢病理加重的情況35-37
- 4.2.2 術后病理較活檢病理減輕的情況37-39
- 4.3 影響活檢病理與術后病理一致性的因素分析39-41
- 4.4 影響我院活檢病理與術后病理一致性的因素分析41-44
- 第5章 討論44-47
- 第6章 結論47-48
- 參考文獻48-54
-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4-55
- 致謝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郁寶銘;;直腸上皮內瘤變的新概念[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年06期
2 鐘曉剛;黃順榮;殷舞;麥威;秦千子;;結直腸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臨床分析38例[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7年17期
3 司明遠;;如何判讀活檢病理報告——胃上皮內瘤變[J];中國現代醫(yī)生;2008年36期
4 黃曉赤;羅克樞;;上皮內瘤變[J];現代臨床醫(yī)學;2008年03期
5 彭偉;張青漢;黃耿;顧磊;;直腸代膀胱上皮內瘤變1例[J];現代泌尿生殖腫瘤雜志;2009年01期
6 綦盛健;吳巍;陳佩璐;程時丹;孫萍胡;董文杰;李晨;胡月亮;蔚青;郭滟;胡偉國;鄭民華;燕敏;吳云林;;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對胃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診斷價值[J];內科理論與實踐;2010年03期
7 郭霜;粟占三;;結直腸活檢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與手術切除標本的對比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1年06期
8 師英強;;胃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新認識與正確處理[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年08期
9 韓繪宇;;結直腸上皮內瘤變病理臨床診斷探討[J];中外醫(yī)療;2011年27期
10 苑曉軍;;結直腸上皮內瘤變病理診斷價值[J];中外醫(yī)療;2011年3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綦盛健;吳巍;陳佩璐;吳云林;;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對胃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診斷價值[A];第二十二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消化疾病診治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0年
2 林錦鏞;李恩江;;角膜上皮內瘤變的診斷和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3 胡桂梅;葉國良;盛紅;鄭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食管上皮內瘤變的臨床分析[A];2013第六屆浙江省消化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4 宋學紅;王秋曦;劉軍;王躍;唐小奈;;80例外陰上皮內瘤變的臨床研究與隨訪結果[A];第八次全國婦產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5 朱蘭;郎景和;沈鏗;陳杰;龔曉明;;外陰上皮內瘤變[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婦科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6 廖謙和;;結直腸高級別上皮內瘤變89例臨床病理分析[A];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與科學發(fā)展——瑞安市第十屆自然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11年
7 呂賓;;胃上皮內瘤變的演變與逆轉治療[A];第二十三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消化疾病診治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8 吳巍;吳云林;袁耀宗;郭滟;蔚青;朱延波;朱正綱;胡偉國;;胃黏膜活檢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手術病理對比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冊)[C];2007年
9 朱燕華;吳云林;吳巍;張夢茵;程時丹;郭滟;蔚青;胡偉國;;胃復春聯用葉酸治療胃低級別上皮內瘤變332例臨床研究[A];第二十五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10 呂賓;;胃上皮內瘤變的演進與藥物逆轉[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暨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會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 許能;結直腸腫瘤病變診斷名稱的應用及臨床處理建議[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秀麗;外陰鱗狀上皮內瘤變皮損中HPV16、18癌基因的整合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2 胡耿誠;消化內鏡在胃腸道疾病診斷和隨訪中的作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李真;共聚焦顯微內鏡在體診斷胃黏膜上皮內瘤變和胃癌分子成像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熊巍;術前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在外陰鱗癌與外陰上皮內瘤變的診斷中應用[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5年
2 曾冉冉;胃上皮內瘤變患者胃黏膜微生態(tài)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5年
3 胡娟;126例陰道上皮內瘤變患者臨床特征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高玉海;探討低位直腸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診治[D];皖南醫(yī)學院;2015年
5 劉明慶;大腸上皮內瘤變內鏡活檢與術后病理的一致性及影響因素分析[D];吉林大學;2016年
6 徐亞;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在消化道上皮內瘤變中診治價值的初步探討[D];蘇州大學;2013年
7 范月娟;胃黏膜上皮內瘤變的臨床及病理分析[D];蘇州大學;2014年
8 吳蓓;胃黏膜低級別上皮內瘤變的轉歸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和早癌的內鏡治療與外科手術療效對比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9 趙曉中;高危HPV在食管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和鱗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10 王海姣;51例陰道上皮內瘤變病例臨床病理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9715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97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