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腫瘤論文 >

乳腺浸潤性小葉癌的分子分型與腋窩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0-02 06:41

  本文關鍵詞:乳腺浸潤性小葉癌的分子分型與腋窩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浸潤性小葉癌 浸潤性導管癌 分子分型 腋窩淋巴結 Ki67


【摘要】:目的: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65例乳腺浸潤性小葉癌的臨床和病理資料,探討浸潤性小葉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的相關因素,并明確分子分型與腋窩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方法:回顧性分析從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在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乳腺外科手術治療的65例單純浸潤性小葉癌患者和242例單純浸潤性導管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比較浸潤性小葉癌和浸潤性導管癌之間腋窩淋巴結轉移的差異。根據(jù)免疫組織化學中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和Ki67的檢測結果,將65例浸潤性小葉癌患者分為Luminal A型(ER+和/或PR+,Her2-,Ki6714%)、Luminal B型(HER2陰性:ER+和/或PR+,Her2-,Ki67≥14%;HER2陽性:ER+和/或PR+,HER2+,Ki67任何水平)、HER2過表達型(ER-和PR-,Her2+)和Basal-like型(ER-,PR-,Her2-)四種分子亞型,比較四種分子亞型之間腋窩淋巴結轉移的差異,同時分析腫物大小、年齡、月經(jīng)狀態(tài)、Ki67、E-cad和HER2等臨床病理因素對浸潤性小葉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的影響。結果:本研究65例病人發(fā)病年齡為28-75歲之間,中位年齡是48歲。浸潤性小葉癌的腫瘤大小以T2最常見,占46.2%。浸潤性小葉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率(47.7%)大于浸潤性導管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率(35.1%),并且兩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浸潤性小葉癌亞型的分布中,Luminal A型27例(占41.5%),Luminal B型25例(其中HER2陰性16例,占24.6%;HER2陽性9例,占13.9%),HER2過表達型5例(占7.7%),Basal-like型8例(占12.3%)。其中Luminal A型所占比例最多,HER2過表達型所占比例最少。在浸潤性小葉癌不同分子亞型腋窩淋巴結轉移的情況中,Luminal B型(HER2陰性)腋窩淋巴結轉移率最高,為75.0%;其次是HER-2過表達型和Luminal B型(HER2陽性),分別為60%和55.6%;Basal-like型腋窩淋巴結轉移率為37.5%;Luminal A型腋窩淋巴結轉移率最低,為29.6%。浸潤性小葉癌各分子亞型腋窩淋巴結轉移率之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浸潤性小葉癌中Ki67高表達組腋窩淋巴結陽性率(68.4%)明顯高于Ki67低表達組腋窩淋巴結陽性率(39.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24;P=0.03)。當浸潤性小葉癌腫瘤直徑大于5cm時,腋窩淋巴結轉移率明顯增加,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浸潤性小葉癌中,HER2陽性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高于HER2陰性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E-cad陽性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高于E-cad陰性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颊吣挲g和月經(jīng)狀況在腋窩淋巴結轉移率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浸潤性小葉癌中,不同分子亞型腋窩淋巴結轉移率之間有差異,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子亞型是影響浸潤性小葉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的一個因素。浸潤性小葉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率大于浸潤性導管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率,兩者之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Ki67是影響浸潤性小葉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的重要因素,高表達的Ki67對腋窩淋巴結的轉移有更強的副作用,因此在浸潤性小葉癌Ki67高表達患者中應該高度重視輔助化療的重要性,同時在這樣的患者中應該加強化療的應用。HER2陽性可能導致了浸潤性小葉癌具有更強的侵襲性,因此對于HER2陽性的患者來說,HER2靶向治療是關鍵的。腫瘤大小是影響浸潤性小葉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的重要因素。浸潤性小葉癌患者的年齡、月經(jīng)狀況與腋窩淋巴結轉移無明顯相關性。
【關鍵詞】:浸潤性小葉癌 浸潤性導管癌 分子分型 腋窩淋巴結 Ki67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7.9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英文縮略詞13-14
  • 第1章 緒論14-17
  • 第2章 綜述 乳腺浸潤性小葉癌研究進展17-28
  • 2.1 浸潤性小葉癌的來源及流行病學17-19
  • 2.2 浸潤性小葉癌的臨床癥狀及影像學表現(xiàn)19-22
  • 2.3 浸潤性小葉癌的病理特點22-25
  • 2.4 浸潤性小葉癌的預后及治療25-26
  • 2.5 小結與展望26-28
  • 第3章 資料與方法28-31
  • 3.1 研究對象28
  • 3.2 排除標準28
  • 3.3 研究方法28-29
  • 3.4 統(tǒng)計學分析29-31
  • 第4章 結果31-37
  • 4.1 ILC患者臨床特征31-33
  • 4.2 ILC與IDC之間腋窩淋巴結的比較33
  • 4.3 ILC不同分子亞型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33-35
  • 4.4 ILC臨床病理特征與腋窩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35-37
  • 第5章 討論37-43
  • 5.1 ILC的臨床特征37-38
  • 5.2 ILC分子分型與腋窩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38-39
  • 5.3 ILC臨床病理特征與腋窩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39-43
  • 第6章 結論43-44
  • 參考文獻44-53
  • 作者簡介及科研成果53-54
  • 致謝5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蘭;畢曉峰;徐昕;劉秀云;沈貴華;郭蕾;袁燕玲;王芳;王明榮;楊紅鷹;;E-鈣黏附蛋白和p120-連環(huán)素蛋白在乳腺浸潤性小葉癌和導管癌中的表達差異及意義[J];中華腫瘤雜志;2010年04期

2 楊劍鋒;陳森林;劉志紅;高妮娜;李程;;p120~(ctn)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7年07期

,

本文編號:95811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95811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ff7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