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腫瘤論文 >

146例年輕乳腺癌及其分子亞型的臨床病理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26 23:07

  本文關鍵詞:146例年輕乳腺癌及其分子亞型的臨床病理特征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乳腺腫瘤 年輕 分子分型 臨床病理特征


【摘要】:目的:探討年輕乳腺癌及其分子亞型在臨床病理特征方面的情況。方法:回顧性分析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乳腺外科及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腫瘤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46例均經術后病理證實的浸潤性乳腺癌患者的臨床及病理資料(均女性,年齡均≤40歲),按照患者年齡分為≤30歲(組),31至35歲(組)和36至40歲(組),并統(tǒng)計分析各亞組在臨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異;再依據(jù)患者ER, PR, Her-2及Ki-67的表達狀況將全部病例分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過表達型、Basal-like型4種分子亞型,并統(tǒng)計分析各亞型在病理類型,腋窩淋巴結轉移數(shù)目,腫瘤最大徑,組織學分級及pTNM分期方面的差異。結果:在不同年齡組的年輕乳腺癌患者中,各組在病理類型,組織學分級,腫瘤最大徑,pTNM分期方面無差別,但在腋窩淋巴結轉移方面:≤30歲(組)和31至35歲(組)較36至40歲(組)出現(xiàn)腋窩淋巴結轉移的可能性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分子分型方面:Luminal A型24例(24/146,16.4%);Luminal B型77例(77/146,52.7%);Her-2過表達型17例(17/146,11.6%);Basal-like型28例(28/146,19.2%);各分子亞型在腫瘤最大徑及組織學分級方面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病理類型,淋巴結轉移和pTNM分期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組間比較發(fā)現(xiàn)Basa-like型的腫瘤直徑大于Luminal A型(P0.05/6)和Luminal B型(P0.05/6),Basa-like型的組織學分級也均高于Luminal A型(P0.05/6)和Luminal B型(P0.05/6);Her-2過表達型的組織學分級也高于Luminal A型(P0.008)。結論:不同分子亞型年輕乳腺癌在相關臨床病理特征方面存在差異,這預示著不同分子亞型在治療及預后方面有著不同的特點,為開展乳腺癌個體化治療提了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乳腺腫瘤 年輕 分子分型 臨床病理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7.9
【目錄】: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2
  • 資料與方法12-14
  • 1. 資料12-13
  • 2. 方法13-14
  • 結果14-21
  • 討論21-28
  • 小結28-29
  • 致謝29-30
  • 參考文獻30-34
  • 綜述34-40
  • 參考文獻38-4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40-41
  • 導師評閱表4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磊;乳腺癌患者手術前后實施健康教育的臨床意義[J];齊魯護理雜志;2001年05期

2 劉煜,韓承新,朱曉丹,張紀華,潘惠娟,王沁德;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J];武警醫(yī)學;2001年04期

3 余淑坤,董明新,趙彤,劉金,劉淑芹,馮燕;乳腺癌治療策略與實施[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4 任書偉,張鋒,楊富斌;乳腺癌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的綜合治療[J];陜西腫瘤醫(yī)學;2002年01期

5 陳海湖;參芪延生湯配合西醫(yī)治療乳腺癌100例療效分析[J];廣東醫(yī)學;2004年09期

6 郭蘭青,譚利娜;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4年04期

7 蔡利鋒,李蔚青,李來英;乳腺癌手術患者護理體會[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5年07期

8 薛淑英,王志彥,張彥樓;影響乳腺癌手術患者睡眠形態(tài)紊亂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河北醫(yī)藥;2005年07期

9 ;乳腺癌手術可能觸發(fā)遠處腫瘤生長[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5年20期

10 武志恒;馮冬花;;乳腺癌的外科治療[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綜合版);2005年1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銳;;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問題[A];第十一屆全國中醫(yī)及中西醫(yī)結合乳腺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任國勝;;乳腺癌的診斷和治療進展[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8分會場-癌癥流行趨勢和防控策略研究研討會論文集(補充)[C];2011年

3 張東云;;乳腺癌的飲食指導及康復鍛煉[A];腫瘤研究新進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李泉水;;乳腺癌超聲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二次全國淺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5 盛立軍;;乳腺癌的診斷和治療[A];山東省第四屆“CSCO——山東”首屆腫瘤化療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6 朱雅群;田野;季永領;李先明;劉景杰;余德;;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可手術乳腺癌治療模式:1999年和2006年的抽樣調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李泉水;;乳腺癌超聲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8 趙祥生;唐金海;蔣謙;徐曉明;龔建平;;從我院乳腺癌收治情況談乳腺癌“三早”的重要性[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9 孫燕;;乳腺癌內科治療進展[A];中國臨床腫瘤學教育專輯(2001)——中國抗癌協(xié)會臨床腫瘤學協(xié)作中心(CSCO)第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10 肖勝洛;程靜霞;;綜合治療46例乳腺癌的體會[A];第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乳腺疾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崔立新;心理問題 乳腺癌患者不能承受之重[N];中國人口報;2003年

2 趙寶椿;乳腺癌手術后的康復鍛煉[N];家庭醫(yī)生報;2003年

3 黃馨;乳腺癌術后手臂常舉抬[N];保健時報;2007年

4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腫瘤科 曹陽;乳腺癌不同時期飲食有別[N];保健時報;2007年

5 姚敏;乳腺癌治療發(fā)布最新研究成果[N];中國消費者報;2007年

6 李洪濤;乳腺癌患者注意調整飲食結構[N];中國消費者報;2008年

7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 何裕民;乳腺癌是可以控制的[N];溫州日報;2008年

8 李清晨;治乳腺癌一定要毀形嗎?[N];科技日報;2009年

9 洪宋貞 廣東省中醫(yī)院乳腺科副主任醫(yī)師羅秀麗 湖北省中醫(y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yī)師李明琪 鄭州市第二中醫(yī)院乳腺科主任林毅 廣東省中醫(yī)院乳腺科主任醫(yī)師張豈凡 哈醫(yī)大第四附屬醫(yī)院腫瘤中心主任;乳腺癌不是女人專利[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衣曉峰 通訊員 陳英云 喬蕤琳;女性要高度警惕乳腺癌[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邢唯杰;乳腺癌個案管理護理實踐模式的建構與實施:一項行動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陳健;中藥活性成分姜黃素對乳腺癌細胞自噬和內質網應激通路的影響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3 郝爽;三陰性乳腺癌預后因子的驗證及探索[D];復旦大學;2014年

4 章倩;放射治療聯(lián)合系統(tǒng)治療在乳腺癌輔助治療和腦轉移綜合治療中的應用[D];復旦大學;2013年

5 胡薇;乳腺癌N-乙酰氨基葡萄糖轉移酶V的活性和粘蛋白1的表達及意義[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6 苗瑞政;乳腺癌血管生成因子的表達和臨床意義[D];山東大學;2005年

7 李海平;乳腺癌和區(qū)域淋巴結中腎上腺髓質素表達及干預治療的實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6年

8 張子豹;人工流產與乳腺癌關系的病例對照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9 胡躍;蛋白質指紋圖譜和生物信息學在乳腺癌中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王紅;鈣化型乳腺癌基于蛋白質組學技術的血清診斷模型的建立和鈣化機制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春春;乳腺癌術后局部復發(fā)研究進展[D];蚌埠醫(yī)學院;2013年

2 林曉萌;早期乳腺癌超象限切除同期背闊肌皮瓣轉移乳房重建術的臨床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3 孔祥忠;乳腺癌患者圍手術、化療期細胞免疫狀態(tài)的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14年

4 李紅梅;“Y”型整復法治療乳腺癌術后腋窩瘢痕攣縮療效觀察[D];泰山醫(yī)學院;2014年

5 吳杰;含順鉑化療方案對中年乳腺癌患者血清促紅細胞生成素影響的臨床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14年

6 左瑋瑋;乳腺癌鉬靶X線腫塊邊緣征象與臨床預后因子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韓慧娜;乳腺癌術后放療與否對亞型和預后關系影響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楊海萍;miR-320a對乳腺癌預后的影響及與其靶蛋白Rab14相關性分析[D];復旦大學;2014年

9 姚穎;乳腺癌病證規(guī)范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10 殷蕾;ATP檸檬酸裂解酶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治療應用[D];蘇州大學;2015年

,

本文編號:92624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92624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ae5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