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K4與p63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及其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RSK4與p63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及其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食管鱗癌 核糖體S6激酶4 腫瘤蛋白p63 免疫組織化學 生存分析 預后
【摘要】:【研究背景】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是食管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發(fā)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女比約為2~4:1。食管癌全球每年發(fā)病約50萬例,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占2%;年死亡約40萬例,居全球癌癥死亡例數(shù)的第6位。國內食管癌發(fā)病率占全球50%以上,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0%。在食管癌發(fā)生的高危區(qū),鱗狀細胞癌是主要的組織學類型,在癌癥死因中居第七位。食管鱗癌患者病死率高,預后不良,手術風險較大,并且缺乏特異性的診斷及預后評估指標。食管鱗癌的發(fā)病機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1999年由Yntema等發(fā)現(xiàn)的核糖體S6激酶4(p9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4,RSK4)是核糖體S6蛋白激酶(RSK)基因家族成員之一,其定位于人類Xq21位點,具有X染色體連鎖基因的特性,處于Ras-MAPKs信號傳導途徑的下游,是MAPK/ERK激酶途徑中最重要的下游調控因子及Ras通路中重要的信號傳遞分子。RSK4作為一類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參與細胞周期調控,影響細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據文獻報道,RSK4在結腸癌、腎細胞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腫瘤中存在異常表達,提示其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相關聯(lián)。然而,目前對于RSK4與食管癌的相關研究尚未見報道。p63于1998年由Yang等首次發(fā)現(xiàn),其與p53和p73的基因序列及功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有研究表明,p63在細胞生物學上與腫瘤的發(fā)生有關,在浸潤性腫瘤中,由于基底層細胞或肌上皮細胞的缺失,p63表達往往缺失。大量實驗證據表明,p63在外胚層分化發(fā)展和復層上皮祖細胞的維護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與p53的抑癌功能相反,許多鱗癌組織細胞伴有p63的過表達,提示p63可能是一個潛在的致癌基因。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p63基因敲除小鼠的皮膚鱗狀上皮細胞RSK4表達下調,提示在鱗狀上皮中兩者可能有一定相關性。另外,本課題組前期發(fā)現(xiàn),RSK4在腎細胞癌及胰腺癌中表達高于相應的正常組織,提示其可能具有癌基因的功能。然而,目前RSK4與p63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情況及其與食管鱗癌的進展關系尚不清楚,這正是本課題著眼的研究內容!灸康摹勘狙芯窟\用組織病理學及分子生物學方法,明確RSK4及p63的表達與食管鱗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的關系,并初步探討其作為潛在的食管鱗癌惡性進展的分子標志及預后評估因子的可能,研究RSK4與p63及其相互關系,將有助于探討食管鱗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為其臨床早期診斷、治療以及預后評估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方法】1.利用免疫組織化學Envision兩步法,對72例食管鱗癌組織中RSK4及p63的蛋白表達及兩者相關性進行研究。2.q RT-PCR:從食管鱗癌細胞系及正常食管細胞中提取m RNA,進一步反轉錄為c DNA,采用q RT-PCR檢測其RSK4及p63 m RNA的表達水平。3.Western blot:從食管鱗癌細胞系及正常食管細胞中提取蛋白,定量后進行SDS-PAGE電泳,轉膜后孵育一抗及二抗,最后通過ECL化學發(fā)光檢測RSK4和p63的蛋白表達情況。4.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9.0軟件中的卡方檢驗、Kaplan-Meier法及Cox風險回歸模型分別進行相關性分析和生存分析,研究食管鱗癌組織中RSK4及p63的表達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并探索其與預后的關系。【結果】1.食管鱗癌與癌旁組織中RSK4和p63的表達與分布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發(fā)現(xiàn)RSK4及p63在食管鱗癌組織中的表達高于腫瘤周圍組織。2.RSK4與p63在食管鱗癌組織中的表達及相關性分析72例食管鱗癌組織中RSK4陽性表達率為62.5%(45/72),而p63陽性表達率為83.3%(60/72)。RSK4和p63均為陽性的有42例,均為陰性的有9例,經Pearson相關分析,RSK4與p63的表達呈正相關。3.RSK4與p63在食管鱗癌細胞系中的表達水平檢測RSK4及p63 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在食管鱗癌細胞系中的表達較正常食管細胞高,并且不同食管鱗癌細胞系之間的RSK4及p63的表達水平各不相同。4.食管鱗癌組織RSK4的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72例食管鱗癌組織中,RSK4表達陽性共有45例(45/72,62.5%)。分析RSK4表達與其中66例手術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結果顯示:p T1~p T2期陽性率為48.3%(14/29),p T3~p T4期陽性率為73.0%(27/37),隨著臨床病理分期的增高,RSK4陽性率明顯升高,且兩者RSK4表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RSK4陽性表達與腫瘤的p T分期具有顯著相關性。另外,RSK4的表達與分化程度以及淋巴轉移有關。然而,RSK4的表達水平與患者其他幾項臨床病理特征(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大體分型等)無統(tǒng)計學意義。5.食管鱗癌組織中p63的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72例食管鱗癌組織中,p63表達陽性共有60例(60/72,83.8%)。分析p63表達與其中66例手術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結果顯示:p T1~p T2期陽性率為75.9%(22/29),而p T3~p T4期陽性率為89.2%(33/37),且兩者p63的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p63的表達水平與患者其他幾項臨床病理特征(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大體分型、有無淋巴轉移等)也無相關關系。6.RSK4及p63與食管鱗癌患者生存預后的關系單因素生存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結果顯示,RSK4陽性表達與食管鱗癌患者不良預后具有相關性,且分期、分化程度、有無淋巴結轉移等因素均可影響食管鱗癌患者的生存期,而吸煙、大體分型與其預后不存在相關關系。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p63陽性表達及各項臨床病理特征均與食管鱗癌的預后無關。【結論】本研究發(fā)現(xiàn)RSK4及p63在食管鱗癌組織及細胞系中的表達明顯上調,并且RSK4與食管鱗癌患者的p T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生存預后之間存在顯著相關,而p63與上述指標無相關性,提示RSK4可能作為潛在的食管鱗癌惡性進展的分子標志及預后評估因子,為進一步探索RSK4與p63的相互關系及其在食管鱗癌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機制奠定研究基礎。
【關鍵詞】:食管鱗癌 核糖體S6激酶4 腫瘤蛋白p63 免疫組織化學 生存分析 預后
【學位授予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5.1
【目錄】:
- 縮略語表4-6
- 中文摘要6-10
- 英文摘要10-15
- 前言15-16
- 文獻回顧16-34
- 第一部分 食管鱗癌中RSK4及p63蛋白的表達情況及二者相關性分析34-44
- 引言34-35
- 1 材料35-36
- 2 方法36-40
- 3 結果40-42
- 4 討論42-44
- 第二部分 RSK4與p63在食管鱗癌細胞系中的表達研究44-56
- 引言44
- 1 材料44-46
- 2 方法46-53
- 3 結果53-54
- 4 討論54-56
- 第三部分 RSK4與p63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及其預后的相關性56-66
- 引言56
- 1 材料56-57
- 2 方法57
- 3 結果57-63
- 4 討論63-66
- 小結66-67
- 參考文獻67-77
- 個人簡歷和研究成果77-78
- 致謝7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胡楊;;第12屆國際食管疾病大會在日本舉行[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0年05期
2 于皆平;食管疾病的概況[J];中級醫(yī)刊;1996年06期
3 ;食管疾病[J];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yī)藥衛(wèi)生;1997年07期
4 ;食管疾病[J];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yī)藥衛(wèi)生;1998年10期
5 ;食管疾病[J];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yī)藥衛(wèi)生;1998年12期
6 ;食管疾病[J];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yī)藥衛(wèi)生;1998年11期
7 李義,馬宗英;食管鋇丸檢查對食管疾病診斷價值的探討(附487例分析)[J];臨床放射學雜志;1999年11期
8 ;食管疾病[J];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yī)藥衛(wèi)生;1999年04期
9 ;食管疾病[J];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yī)藥衛(wèi)生;1999年10期
10 ;食管疾病[J];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yī)藥衛(wèi)生;199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程邦昌;黃杰;王土生;胡浩;吳曉健;余振;毛志福;;75歲以上老年食管疾病的外科治療[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胸心血管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胸外科分冊)[C];2006年
2 戎鐵華;;戎鐵華人工食管的研究進展[A];中南地區(qū)食管癌綜合治療研討會暨河南省第二屆食管癌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7年
3 劉麗波;王劍鋒;吳鎮(zhèn)鳳;;放射性食管疾病的臨床觀察[A];第6屆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何曉暉;;論食管的生理特性與臨床用藥特點[A];第二十三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消化疾病診治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5 封巍;鄭曉;;食管胃交界部腫瘤的綜合治療[A];2013華東胸部腫瘤論壇暨第六屆浙江省胸部腫瘤論壇論文集[C];2013年
6 于振濤;尚曉濱;;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概念與對策[A];中國第九屆全國食管癌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陳明耀;邵令方;高宗人;務森;;食管縱隔胃頸部吻合術后食管胃的壓力監(jiān)測及評價[A];全國食管癌診斷與治療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黃壯士;;機器人手術在微創(chuàng)食管外科的應用現(xiàn)狀[A];中國第九屆全國食管癌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王孝瓊;李榮香;;放大內鏡診斷食管疾病的護理[A];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10 吳剛;韓新巍;高劍波;高雪梅;馬南;王艷麗;劉子倫;白衛(wèi)星;;高位食管內支架的臨床應用研究[A];全國非血管性與血管性介入新技術學術研討大會(第二屆介入放射學新技術提高班、第二屆河南省腫瘤介入診療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記者 趙豐民 王躍紅 通訊員 王峰;全國食管良性疾病學術會議在保召開[N];保定日報;2010年
2 北京世紀壇醫(yī)院干療科副主任醫(yī)師 齊穎;有一種胸痛源于食管[N];保健時報;2009年
3 孫雪松;胸痛,原來是食管過度敏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4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副主任藥師 李中東;防治藥物引起的食管疾病[N];家庭醫(yī)生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哲;可吸收脫細胞豬主動脈基質人工食管替代犬食管缺損的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2 王慶良;覆膜支架在食管疾患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04年
3 陳剛;殼聚糖管支架的生物特性及內襯于肺組織瓣修補食管部分缺損的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康敢軍;結腸重建上消化道的臨床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5 李惠凱;葉酸與食管上皮內瘤變風險的相關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3年
6 王雯;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并發(fā)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機理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7 朱昭瓊;經食管監(jiān)測動脈血氧飽和度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8 楊敏;食管內臟高敏感性參與非糜爛性反流病發(fā)生的外周及中樞敏感化機制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6年
9 史永軍;內鏡下經隧道治療食管相關性疾病的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10 郭曉青;碘染色法結合p16、FHIT基因CpG島甲基化在食管癌前病變及早期癌中的診斷價值[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艷紅;RSK4與p63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及其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5年
2 張超玉;食管癌手術前后食管測壓及24hpH監(jiān)測[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3 杜程;成人食管長度及與體表標志長度相關關系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
4 陳翠;近五年胃鏡下檢出的16898例食管疾病的分析[D];中南大學;2014年
5 趙俊剛;自體肺組織瓣替代食管壁部分缺損的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2年
6 吳剛;高位食管疾病內支架置入的解剖學研究與臨床應用[D];鄭州大學;2004年
7 陳德林;自體肺組織瓣替代食管動物實驗并發(fā)癥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2年
8 王立巖;食管化學傷晚期并發(fā)癥的治療[D];吉林大學;2005年
9 彭旭;犬肺組織瓣替代食管部分缺損的病理學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2年
10 申秋;賁門黏膜長度和賁門/食管固有層腺體組織學和組織化學特點[D];鄭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8867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88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