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頭部CT的三維重建在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術前規(guī)劃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頭部CT的三維重建在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術前規(guī)劃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內翻性乳頭狀瘤 鼻竇 手術規(guī)劃 逆向工程 手術設計 三維重建
【摘要】:目的:內翻性乳頭狀瘤是鼻腔和鼻竇常見的良性腫瘤。瘤體多發(fā)生在鼻腔;其次是上頜竇和篩竇,額竇和蝶竇的最少見。臨床表現(xiàn)為鼻塞、流涕和出血。臨床檢查可見腫瘤外觀呈乳頭狀,粉色紅,質地較硬,觸碰容易出血。治療以手術切除為首選,要求切除要徹底,對于腫瘤的基底部和腫瘤浸潤的部分要求完全切除,否則容易復發(fā)。內翻性乳頭狀瘤對放療效果不佳。常用的方法為鼻外側入路手術、鼻內鏡手術以及鼻內鏡聯(lián)合柯-陸氏入路手術。本研究基于個體化的CT圖像進行手術規(guī)劃,對復雜的內翻性乳頭狀瘤的病人經鼻內鏡手術完成腫瘤的切除,規(guī)劃和設計手術切除的范圍、注意事項、術中的對比分析等,在保證面部最少影響的情況,徹底完全地切除腫瘤,防止復發(fā)。方法:1獲取圖像:本實驗選取患者,65歲,體重70kg,身高170cm。無頭部外傷史、手術史以及顱腦疾病家族史。以聽眥線為掃描基線,行SIEMENS 64層螺旋CT從顱底部掃描至額結節(jié)平面,掃描范圍包括頭部的顱骨及周圍的軟組織。64排螺旋CT掃描厚度為0.7mm,層間距0.7mm,掃描范圍為頭部,得到CT圖像序列166張。2建立三維立體模型:將患者的CT掃描圖像數(shù)據以Dicom格式輸出到光盤中貯存。在逆向工程軟件Mimics 15.0中,利用圖像導入功能模塊讀取CT原始圖像,軟件自動配準。然后,利用軟件的圖像分割工具,對感興趣部位,包括骨組織、腫瘤組織和鼻竇進行域值劃分和圖像分割分別生成掩膜,通過軟件三維重建得到相應的三維模型。3術前規(guī)劃:在3-Matic軟件中,將mimics生成模型文件導入,借助于軟件簡單方便的移動、旋轉、測量等工具進行術前規(guī)劃、設計和測量。4術前測量和術后觀察對比:將手術仿真成功的三維模型組件在3-Matic 7.0進行測量,鼻竇和內翻性乳頭狀瘤的形狀、各個軸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體積等。術中病理診斷為內翻性乳頭狀瘤。結果:1建立了頭部顱骨及鼻竇的三維立體模型,其中顱骨模型包括、雙側上頜骨、顴骨、鼻骨、顳骨、蝶骨、額骨、枕骨等,鼻竇模型包括額竇、上頜竇、篩竇以及蝶竇。三維模型圖像清晰、外觀逼真。經測量三維模型鼻竇,與ct圖像測量結果一致。2建立了頭部皮膚的三維立體模型,皮膚連續(xù)性好,能直觀地反映患者本人的外部形態(tài)。3建立了鼻部通道和腫瘤的三維模型,鼻部通道是手術仿真和手術設計的入路,內翻性乳頭狀瘤是術中需要切除的部分。4完成了復雜鼻部腫瘤的手術設計。由于腫瘤侵及雙側額竇,并且在三維重建的圖像上看出,兩側額竇相互連通,故行鼻內鏡手術時,應該開放額竇,盡量徹底切除腫瘤;腫瘤又累及到篩竇,但是三維重建時,觀察到篩竇壁不完整,特別是篩竇的外側壁,骨質非常少,使手術變得更為復雜,如果誤入眶內后果嚴重。5鼻竇腫瘤手術根除后的評估。術中觀察腫瘤的形態(tài)、大小與術前分析一致。術中切除的腫瘤組織測量其高度、長度、寬度和體積與術前三維重建的腫瘤體積基本一致,說明術后較徹底地切除了病變。結論:1個體化鼻竇腫瘤的手術設計指導臨床徹底切除腫瘤組織具有重要意義。本實驗通過個體化顱骨、鼻竇、呼吸通道以及腫瘤組織的三維立體模型分析得出的數(shù)據,并沒有推廣及類比的作用,只是針對個別復雜病例設計和規(guī)劃手術。但是,該方法可以推廣,進行個體化、定制化的手術設計。2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的術前和術中對比分析。按照術前設計與規(guī)劃的手術方案,在術中實施能夠順利完成手術,避免并發(fā)癥,節(jié)約了手術時間,術前設計與規(guī)劃收集到鼻竇術中切除的腫瘤,測量其體積,與術前測量基本一致。3通過ct掃描圖像序列行三維重建,對骨組織和空氣成像清晰,重建效果好,適合術前的設計和規(guī)劃。4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i期和ii期是鼻內鏡的手術適應證,不借助于頭部ct的三維重建技術,也可以順利進行手術。但是,對于iii期和iv期的病例,如果術前能夠進行充分的規(guī)劃和設計,有一部分病例經鼻內鏡也可以順利完成手術。
【關鍵詞】:內翻性乳頭狀瘤 鼻竇 手術規(guī)劃 逆向工程 手術設計 三維重建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9.62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0
- 前言10
- 材料與方法10-15
- 結果15-16
- 附圖16-22
- 討論22-29
- 結論29-31
- 參考文獻31-33
- 綜述 鼻竇的數(shù)字化分析及應用進展33-44
- 參考文獻41-44
- 致謝44-45
- 個人簡歷4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彭瑞云,王德文,張振聲;全國形態(tài)定量和三維重建講習班在北京舉辦[J];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1997年03期
2 萬明;;多層螺旋CT及三維重建在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年08期
3 趙安東;連國云;劉志剛;;三維重建技術在寄生蟲研究中的應用[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2年03期
4 王素梅,陳巨坤,蔡祖龍;顱底病變的CT三維重建[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7年11期
5 方馳華,鐘世鎮(zhèn),原林,唐雷,王博亮,王興海,吳坤成,黃文華,張剛慶;數(shù)字化虛擬肝臟圖像三維重建的初步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2004年02期
6 潘展鵬;楊國敬;丘海勝;戴鳴海;李陽;;螺旋CT掃描和三維重建在脛骨Pilon骨折中的應用[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6年04期
7 胡榮慧;巫北海;張紹祥;譚立文;王健;陸明;;髖關節(jié)CT三維重建與可視化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年14期
8 馬衛(wèi)華;張樹棟;王詩軍;蓋青竹;趙中原;王維光;劉克貴;;骨盆CT三維重建下髖臼形態(tài)的初步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jié)外科;2009年01期
9 劉明海;方智鵬;高江平;;單排螺旋CT三維重建在淚道造影中的應用[J];江西醫(yī)藥;2012年06期
10 劉凱;張學燕;;3D打印機與CT三維重建的結合應用[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穎穎;張偉成;;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的三維重建技術[A];第三屆全國數(shù)字成像技術及相關材料發(fā)展與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2 彭貞;汪時機;;巖土體CT圖像三維重建方法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3 陳昊;焦紅杰;康曉鵬;原建榮;周平;胡熙;梅舒婷;;螺旋CT三維重建在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的術前應用[A];第六屆西部骨科論壇暨貴州省骨科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曹治;;多層螺旋CT二維和三維重建在骨折中的臨床應用[A];全國醫(yī)學影像技術學術會議(CMIT-2004)論文匯編[C];2004年
5 李佳;羅月童;龍鵬程;黃善清;閆鋒;孔維華;吳宜燦;FDS團隊;;三維放射治療計劃系統(tǒng)中快速三維重建方法的研究與應用[A];第二屆全國核技術及應用研究學術研討會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楊玉模;梁瑋;;多視角體三維重建中的分層可視性[A];第十五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胡霞;朱虹;;基于生物圖像的三維重建技術研究[A];2007年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張愛東;李炬;陳發(fā);孫靈霞;;基于面操作的工業(yè)CT圖像的三維重建[A];2004年CT和三維成像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胡罷生;譚歡慶;曲華麗;邱士軍;張雪林;昌仁民;;多層螺旋CT掃描三維重建后逐層顯示解剖結構及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10 劉帥;陳軍;;一種基于物體橫向切片的可量測三維重建方法[A];中國測繪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會成立50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張質堅 劉海君;航測局申報“國家863計劃”專項課題喜獲成功[N];中煤地質報;2011年
2 深圳商報記者 肖晗;“博士后創(chuàng)新講堂”場場精彩[N];深圳商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王星;還原洞窟佛像[N];文匯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孫向軍;場景三維重建的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2 王劍;果樹枝干三維重建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9年
3 劉道明;利用“中國虛擬人”的三維重建構建外科三維診療平臺[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2003年
4 高劍;三維重建應用系統(tǒng)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5 劉勇;基于非定標圖象的三維重建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6 楊宇;水下多通道真彩色三維重建與顏色還原方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7 吳恩啟;微細管道內表面檢測及三維重建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8 朱新勇;肝臟及其內部血管64排螺旋CT掃描數(shù)據三維重建及虛擬手術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7年
9 王宇宙;計算機視覺三維重建理論與應用[D];西北大學;2004年
10 呂濱;電子束CT冠狀動脈造影及三維重建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曄;基于MRI序列的鯊魚影像三維重建系統(tǒng)的軟件設計與實現(xiàn)[D];燕山大學;2015年
2 倪海明;基于多重分形頻譜理論的野生東北虎頭骨三維重建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3 方程駿;基于雙目視覺的自由曲面三維重建研究[D];江南大學;2015年
4 張建;基于雙目視覺的三維重建研究與實現(xiàn)[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5 王偉;基于TerraSAR-X影像的城市建筑物的三維重建[D];長安大學;2015年
6 李琛;基于Kinect的三維重建與形態(tài)識別[D];長安大學;2015年
7 錢文秀;基于PAL相機的三維重建[D];長安大學;2015年
8 陳崢嶸;基于RGBD傳感器的室內三維重建[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9 應兆平;采用光學和圖像方法的三維重建[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10 馬福建;蝙蝠翅膀的三維重建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6885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688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