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性橫結腸Y型造瘺在高危因素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的應用價值
本文關鍵詞:預防性橫結腸Y型造瘺在高危因素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的應用價值
更多相關文章: 低位直腸癌 保肛手術 預防性橫結腸Y型造瘺 吻合口瘺 高危因素
【摘要】:[目 的]吻合口瘺(AL)是直腸癌低位前切除術(LAR)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患者存在年齡≥60歲、男性、高血壓病、糖尿病、腫瘤TNM分期Ⅲ-Ⅳ期、腫瘤距肛緣小于等于7cm、急診手術和腫瘤惡性程度高等高危因素時,吻合口瘺的發(fā)生率顯著上升,而吻合口瘺明顯增加患者致死率。傳統(tǒng)的預防性回腸末端及橫結腸袢氏造瘺二期手術還納時同樣面臨手術難度大及術后吻合口再次發(fā)生瘺的風險。本研究的目的討論預防性橫結腸Y型造瘺在高危因素直腸癌前切除術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直腸癌根治術447例患者,對比分析性別、年齡、高血壓、糖尿病、是否急診手術、腫瘤TNM分期、腫瘤病理分型、距肛緣的距離對術后吻合口瘺影響。將存在高危因素的157例患者按有無行預防性造瘺及不同造瘺方式分組,進行預防性腸造瘺對術后吻合口瘺發(fā)生率及不同造瘺二次手術并發(fā)癥相關的研究。將157例存在高因素的直腸癌患者對照分析分為預防性橫結腸Y型造瘺(A組)27例(均由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胃腸外科一病區(qū)完成)、預防性腸袢氏造瘺(末端回腸及橫結腸袢氏造瘺)(B組)50例和未進行預防性造瘺(C組)80例。A組和B組分別與C組對比術后吻合口瘺、腸道通氣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A組與B組對比術后吻合口瘺、腸道通氣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以及造口還納時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吻合口瘺、術后通氣時間、切口感染及術后住院天數(shù),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結果]1、447例患者中,共有30例發(fā)生吻合口瘺,發(fā)生時間在術后3-11天,多發(fā)生在4-8天(占65.4%)。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齡大于或等于60歲22例,小于60歲8例;有糖尿病患者18例,無糖尿病患者12例;有高血壓9例,無高血壓21例;急診手術9例,擇期手術21例;距齒狀線小于等于7cm有21例,大于7cm有9例;腫瘤分期T1-T2共14例;T3-T4期16例;腺癌23例、粘液腺癌5例、未分化癌2例;按照是否發(fā)生吻合口瘺分組,對各統(tǒng)計變量做單因素分析,結果見表1。從相關因素結果分析顯示患者術后吻合口瘺發(fā)生與患者的性別、年齡、距齒狀線的距離、腫瘤的TNM分期Ⅲ-Ⅳ期、糖尿病、是否急診手術等因素有關,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與高血壓病、術前白蛋白及腫瘤病理分型無關。2、157例存在高危因素的直腸癌根治術患者中共發(fā)生吻合口瘺19例,其中A組1例,B組2例,C組16例,A組和B組分別與C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與B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腸道通氣時間A組為2.85±0.72天,B組為3.00±0.98天,C組為3.12±1.06天;術后住院時間A組為9.96±1.68天,B組為9.74±1.81天,C組為12.45±5.31天,A、B兩組分別與C組的腸道通氣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3、77例預防性造瘺患者在造口還納術后共出現(xiàn)吻合口瘺5例,其中A組1例,B組4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造口還納手術時間A組為52.96±10.22min,B組為86.04±14.73min,術中出血量A組為40.74±8.05m1,B組為80.40±13.09m1: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腸道通氣時間A組為1.37±0.49天,B組為2.30±0.51天,術后住院時間A組為5.41±1.05天,B組為7.48±1.05天,兩組的腸道通氣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結論]存在高危風險因素(男性、年齡960歲、腫瘤肛門7cm、合并糖尿病、腫瘤TNM分期Ⅲ-Ⅳ期、急診手術)的直腸癌患者行保肛手術時選擇預防性橫結腸Y型造瘺不僅能有效降低術后吻合口瘺的發(fā)生率與吻合口瘺相關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而且能有效降低Ⅱ期造瘺口回納時手術難度及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關鍵詞】:低位直腸癌 保肛手術 預防性橫結腸Y型造瘺 吻合口瘺 高危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5.37
【目錄】:
- 縮略詞表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3
- 材料與方法13-17
- 結果17-20
- 討論20-25
- 結論25-26
- 參考文獻26-29
- 綜述29-38
- 參考文獻34-38
- 攻讀學位期間獲得的學術成果38-39
- 致謝3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第三次全國直腸癌保肛手術研討會征文通知[J];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0年04期
2 王雁飛,李軍;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治療76例體會[J];山東醫(yī)藥;2001年06期
3 王樹生 ,蔡興炎;一層吻合在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的應用體會[J];交通醫(yī)學;2001年05期
4 汪建平;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的回顧和思考[J];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3年02期
5 鄒衛(wèi);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探討[J];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3年04期
6 鄧海軍;直腸癌保肛手術的哲學思考[J];醫(yī)學與哲學;2003年01期
7 刁玉平,齊峰,高穎慧;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72例分析[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4年03期
8 王旭生,侯庭選,李衛(wèi)東;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二期吻合及綜合治療(附26例報告)[J];臨床醫(yī)藥實踐;2004年10期
9 劉葆金,朱圣權,夏愛麗;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32例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5年08期
10 袁松亮;;直腸癌保肛手術28例報告[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耿桂飛;王紹臣;;下段直腸癌保肛手術96例分析[A];中西醫(yī)結合大腸肛門病診治新進展——理論與實踐[C];2006年
2 李相陽;姜培成;;直腸癌保肛手術后經(jīng)腹膜外骶前置管引流臨床分析[A];中醫(yī)肛腸理論與實踐——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大會暨二零一零年中醫(yī)肛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張波;毛寬榮;;經(jīng)肛補救操作在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的運用[A];中國肛腸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4 郁寶銘;;直腸癌保肛手術治療的進展[A];第六次全國大腸癌會議暨中日韓大腸癌會議論文匯編[C];1998年
5 馬東旺;馬玉蘭;;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評價[A];第六次全國大腸癌會議暨中日韓大腸癌會議論文匯編[C];1998年
6 張繼堯;張志國;;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78例體會[A];大腸肛門病論文匯編[C];2001年
7 李相陽;孫永信;張彤;吳凌云;韓方海;;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兩種吻合方法的比較[A];第十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大腸肛門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崔q輝;;直腸癌保肛手術新進展[A];2007年浙江省腫瘤學術會議消化系統(tǒng)腫瘤的治療策略及轉移相關研究進展資料匯編[C];2007年
9 張波;毛寬榮;;經(jīng)肛補救操作在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的運用[A];中國肛腸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10 李相陽;孫永信;張彤;韓方海;;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兩種吻合方法的比較[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二次大腸肛門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舒杰;預防性橫結腸Y型造瘺在高危因素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的應用價值[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蔡明發(fā);老年人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與Miles術后預后對比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趙亮;直腸癌保肛手術中影響腸腔腫瘤細胞脫落的相關因素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閆曉菲;預防性回腸造瘺對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后生活質量及肛門功能的影響[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5 王丹陽;結腸內(nèi)旁路技術在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6204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620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