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膦酸鹽治療晚期乳腺癌骨轉移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8-04 10:00
本文關鍵詞:雙膦酸鹽治療晚期乳腺癌骨轉移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晚期乳腺癌骨轉移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及治療特征,探討影響晚期乳腺癌骨轉移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間,由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乳腺腫瘤內科收治的晚期乳腺癌骨轉移患者,共183例符合入組標準,所有患者至少有6個月的雙膦酸鹽治療史,記錄其臨床病理資料。并根據(jù)雙膦酸鹽類藥物的類型,將患者分為帕米膦酸二鈉組、唑來膦酸組和轉換治療組,探討乳腺癌骨轉移的轉移規(guī)律、SREs發(fā)生情況、治療特征,并分析影響預后的相關因素。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比較三個組間的數(shù)據(jù),并用Kaplan-Meier法進行生存分析,采用Log rank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采用Cox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入選的183例乳腺癌骨轉移患者確診乳腺癌的中位年齡為46歲,病理類型以浸潤性導管癌為主,激素受體陽性者占80.9%,HER-2表達陽性者占15.8%。乳腺癌患者發(fā)生骨轉移的中位年齡為50歲,確診乳腺癌到發(fā)生骨轉移的中位時間為42.3(0~244.9)個月,胸椎和肋骨為乳腺癌骨轉移的常見轉移部位,四肢及顱骨少見。183例患者中,單純骨轉移者占10.9%(20/183)、骨轉移合并有內臟(肺、肝、腦)轉移者占73.2%(134/183)、其余15.8%(29/183)為骨轉移合并非內臟轉移(淋巴結、胸壁等)。隨訪期間發(fā)生SREs的患者為95例,占51.9%,骨轉移至發(fā)生首次SREs的中位時間為4.2個月。SREs事件數(shù)共計達167次,其中110次(65.9%)發(fā)生在骨轉移后1年內。SREs類型以骨放療比例最高,其次為病理性骨折。排除雙膦酸鹽治療前已發(fā)生的SREs,帕米膦酸二鈉組SREs的發(fā)生率為36.8%(25/68)、唑來膦酸組SREs的發(fā)生率為51.2%(22/43)、轉換治療組SREs的發(fā)生率為51.4%(37/72),三組患者用藥后SREs的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雙膦酸鹽用藥時間≥2年的84例患者進行亞組分析,結果顯示雙膦酸鹽用藥1年以后SREs的發(fā)生率明顯減少。入組的183例患者骨轉移后的中位生存期為43.1個月,3年及5年的骨轉移后生存率分別為58.9%及39.1%。對可能影響乳腺癌骨轉移患者預后的指標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TNM分期、淋巴結轉移情況、激素受體狀態(tài)、DFS、是否合并內臟轉移、是否存在椎體轉移均與乳腺癌骨轉移患者的預后相關(P0.05)。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激素受體狀態(tài)、DFS、是否合并內臟轉移及是否存在椎體轉移是乳腺癌骨轉移患者的獨立預后因子。激素受體陽性和陰性患者骨轉移后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49.7和25.7個月,激素受體陽性患者其生存時間明顯優(yōu)于激受素體陰性患者。DFS≥36月及DFS36月的患者其骨轉移后的中位BM-OS分別為55.3及33.6個月,DFS≥36月的患者其預后明顯好于DFS36月的患者。無內臟轉移或無椎體轉移患者的預后明顯好于合并內臟轉移或椎體轉移的患者。結論骨轉移是晚期乳腺癌的常見轉移部位,而胸椎和肋骨是乳腺癌的常見骨轉移部位。發(fā)生SREs是乳腺癌骨轉移的常見并發(fā)癥,SREs主要發(fā)生在骨轉移后1年內,其類型以骨放療為主。雙膦酸鹽治療1年以后SREs的發(fā)生率明顯減少。帕米膦酸二鈉、唑來膦酸及轉換治療組間,患者用藥后SREs的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乳腺癌骨轉移后的中位生存期為43.1個月,3年及5年的骨轉移后生存率分別為58.9%及39.1%。激素受體陰性、合并內臟轉移、合并椎體轉移、無病生存期36月是影響乳腺癌骨轉移患者不良預后的獨立因素。
【關鍵詞】:乳腺癌 骨轉移 骨相關事件 雙膦酸鹽 預后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7.9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縮略語/符號說明11-12
- 前言12-17
- 研究現(xiàn)狀、成果12-16
- 研究目的、方法16-17
- 對象和方法17-21
- 1.1 研究對象17
- 1.2 觀察指標及其判斷標準17-18
- 1.3 分組18
- 1.4 隨訪18-19
- 1.5 研究因素賦值19-20
- 1.6 統(tǒng)計學方法20-21
- 結果21-39
- 2.1 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21-25
- 2.2 乳腺癌骨轉移發(fā)生時間及部位分布特點25-28
- 2.3 SREs發(fā)生情況28-31
- 2.4 預后31-39
- 2.4.1 統(tǒng)計學描述31
- 2.4.2 單因素生存分析31-36
- 2.4.3 多因素生存分析36-39
- 討論39-46
- 結論46-47
- 參考文獻47-55
- 發(fā)表論文及參加科研情況55-56
- 綜述 乳腺癌骨轉移的內科治療56-67
- 綜述參考文獻62-67
- 致謝67-68
- 個人簡歷68
本文編號:6189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6189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