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高,惡性程度高,死亡率高,并且起病隱匿,侵襲性強,大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多已處于中晚期,預后較差。巴塞羅那臨床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Classification,BCLC)推薦B期HCC行經(jīng)導管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術(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但是,學術界對此存有爭議。歐美學者普遍支持BCLC分期意見,歐洲肝病研究協(xié)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歐洲癌癥治療研究組織(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歐洲腫瘤內(nèi)科學會(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和美國肝病研究協(xié)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等指南均推薦BCLC B期HCC患者行TACE治療。但是,亞太及國內(nèi)學者認為BCLC B期HCC可以行手術治療,并且肝切除術比TACE治療有更好的生存期。目前,已有大量文獻報道TACE聯(lián)合局部消融治療HCC的療效優(yōu)于單純TACE。但是,對于BCLC B期HCC而言,二者聯(lián)合與肝切除術相比結果如何?目前國內(nèi)外尚無相關文獻報道。筆者認為TACE聯(lián)合局部消融具有姑息治療與根治性治療雙重優(yōu)勢,其療效優(yōu)于手術切除。目的對比TACE聯(lián)合局部消融與肝切除術治療BCLC B期HCC的療效,并探討B(tài)CLC B期HCC的預后影響因素。方法搜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確診為BCLC B期HCC并行TACE聯(lián)合局部消融治療和肝切除術治療的270例初診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首次治療方式分為TACE聯(lián)合局部消融組(A組)136例和肝切除術組(B組)134例。通過對臨床資料及隨訪數(shù)據(jù)進行回顧性分析,評估兩種治療方法的療效,并探討B(tài)CLC B期HCC的預后影響因素。本研究的主要觀察指標是從治療開始后的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其次是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評估影響OS和PFS的預后因素。結果1.A組1、2、3、5年生存率分別為98.5%,83.1%,66.2%和37.1%;而B組分別為89.6%,69.4%,53.7%和30.3%;A組和B組MST分別為46個月和38個月;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652,P=0.017)。2.A組中位PFS為21個月,B組中位PFS為8個月,兩組PF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864,P0.001)。3.亞組分析顯示:當最大腫瘤直徑≤7cm時,A組OS顯著優(yōu)于B組(χ~2=14.308,P0.001);當腫瘤數(shù)目2時,A組患者術后OS明顯優(yōu)于B組(χ~2=9.155,P=0.002)。4.A組的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B組(χ~2=8.244,P=0.004)。5.單因素分析(K-M法)顯示:治療方式、年齡、最大腫瘤直徑、腫瘤總直徑、腫瘤數(shù)目、Child-Pugh分級、是否抗病毒治療、術前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是影響患者OS的因素;而治療方式、年齡、術前AFP水平、最大腫瘤直徑、腫瘤總直徑、腫瘤數(shù)目是影響患者PFS的因素。6.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顯示:治療方式、最大腫瘤直徑、腫瘤數(shù)目、Child-Pugh分級、是否抗病毒治療和AFP水平是顯著影響OS的獨立因素;而治療方式、最大腫瘤直徑、腫瘤數(shù)目是顯著影響PFS的獨立因素。結論1.對于BCLC B期HCC患者,TACE聯(lián)合局部消融療效優(yōu)于肝切除術,特別是當最大腫瘤直徑≤7cm或腫瘤數(shù)目2時。2.抗病毒治療是影響B(tài)CLC B期HCC患者OS的保護因素。3.Child-Pugh分級、術前AFP水平、最大腫瘤直徑、腫瘤數(shù)目也是影響OS的獨立因素。4.治療方式、最大腫瘤直徑、腫瘤數(shù)目是影響PFS的獨立因素。5.年齡是影響OS和PFS的因素之一,高齡患者的療效優(yōu)于低齡患者。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35.7
【圖文】:
12圖2 兩組患者術后無進展生存期比較圖4 最大腫瘤直徑≤7cm時,兩組患者術后總生存期比較3.4 預后影響因素3.4.1 單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K-M 法)顯示:治療方式、年齡、是否抗病毒治療、Child-Pugh分級、術前 AFP 水平、最大腫瘤直徑、腫瘤總直徑、腫瘤數(shù)目是顯著影響患者OS 的初始因素;而治療方式、年齡、術前 AFP 水平、最大腫瘤直徑、腫瘤總直徑、腫瘤數(shù)目是顯著影響患者 PFS 的初始因素。見表 3、表 4。圖 1兩組患者術后總生存期比較圖3 腫瘤數(shù)目>2時,兩組患者術后總生存期比較

12圖2 兩組患者術后無進展生存期比較圖4 最大腫瘤直徑≤7cm時,兩組患者術后總生存期比較3.4 預后影響因素3.4.1 單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K-M 法)顯示:治療方式、年齡、是否抗病毒治療、Child-Pugh分級、術前 AFP 水平、最大腫瘤直徑、腫瘤總直徑、腫瘤數(shù)目是顯著影響患者OS 的初始因素;而治療方式、年齡、術前 AFP 水平、最大腫瘤直徑、腫瘤總直徑、腫瘤數(shù)目是顯著影響患者 PFS 的初始因素。見表 3、表 4。圖 1兩組患者術后總生存期比較圖3 腫瘤數(shù)目>2時,兩組患者術后總生存期比較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伍路;沈鋒;;腔內(nèi)導管射頻消融聯(lián)合化療栓塞對治療肝細胞癌伴門脈癌栓生存影響的隊列研究[J];中華航海醫(yī)學與高氣壓醫(yī)學雜志;2017年02期
2 楊學剛;周石;吳戈;李政文;孫顏媛;文華長;吳輝;曹蓉;文永均;許國輝;;糖尿病對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非肝炎病毒肝細胞肝癌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7年01期
3 李愛軍;吳孟超;;原發(fā)性肝癌伴下腔靜脈癌栓的分型與外科治療[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6年07期
4 高文斌;肖帥;雷雄;楊連粵;;孤立性大肝癌患者肝切除術后長期預后因素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16年07期
5 趙鵬;鄭加生;張洪海;袁春旺;崔石昌;杜寧;趙隸贏;;肝動脈導管化療栓塞聯(lián)合CT引導精準微波消融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療效及影響因素[J];中華腫瘤雜志;2016年02期
6 譚凱;杜錫林;楊濤;陳安;蔡亮;臧莉;賀小軍;陳亞峰;郝娜;;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術后門靜脈化療療效分析[J];西部醫(yī)學;2015年07期
7 吳照宇;;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療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5年04期
8 張立潔;彭泉;蘆東徽;侯宇宸;付貴峰;;三維適形放療聯(lián)合TACE治療肝癌并發(fā)門靜脈癌栓療效的Meta分析[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5年03期
9 栗晨;栗玉彬;王輝;;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結合超聲造影鑒別門靜脈栓子的性質(zhì)[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年06期
10 梁彤彤;鄭志杰;喬永霞;;糖尿病與原發(fā)性肝癌關系及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14年10期
本文編號:
27281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72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