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與目的:胃癌的早期診斷與及時治療是備受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尋找新的診斷、治療和預后預測靶點至關重要;旌线B鎖白血病因子(Mixed Lineage Leuemia factor,MLL)是目前備受關注的一種組蛋白甲基轉移酶[1-3],其基因表達不僅存在于各種造血細胞中,同時見于多種實體瘤組織細胞[4-7]。組蛋白甲基化酶在染色體修飾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它參與了基因表達調控、細胞增殖分化等多種生命過程,其突變與異常表達所引起的多種遺傳性疾病和惡性腫瘤正在成為學者們的研究熱點。MLL家族蛋白(MLL1、MLL2、MLL3、MLL4、SET 1A、SET1B)是一類特異性針對H3K4的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其活性依賴于C末端的保守SET結構域。已證實,mll基因重排參與多種急性白血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2],m114基因在神經膠質瘤和胰腺癌組織細胞中存在過度擴增和異常表達的現(xiàn)象[8]。然而截至目前,關于MLL、MLL4蛋白在胃惡性腫瘤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及其表達異常對胃癌患者預后的影響罕有報道。本研究通過組織微陣列與免疫組化實驗技術,對胃惡性腫瘤(胃腺癌為主)及胃癌癌旁組織中MLL、MLL4兩種蛋白的表達情況進行檢測,首次探討了它們各自的過度表達與胃惡性腫瘤相關臨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預后之間的關系,試圖尋找與胃腺癌臨床診斷和治療相關的免疫標記物。方法和材料:運用山東省立醫(yī)院病案管理系統(tǒng)搜集2008年1 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間在胃腸外科施行胃惡性腫瘤切除術的患者病例約534例,通過電話隨訪等方式獲得患者術后治療情況與預后信息,最終得到隨訪資料可用的病例242例,于病理科獲取術后標本蠟塊,制作成組織芯片。為保證研究變量的一致性,篩選入組的患者未接受任何新輔助治療。詳細核對患者信息,根據(jù)山東省立醫(yī)院術后病理報告,其中胃惡性腫瘤組織共190例,隨訪資料完整者180例,絕大多數(shù)(179例)為胃腺癌,其中2例為腺癌伴神經內分泌組織,1例為胃鱗狀細胞癌,胃癌旁組織共41例,胃間質瘤組織9例,慢性胃潰瘍組織2例。運用兩塊相同的組織芯片,分別行MLL、MLL4免疫染色,檢測242例組織中MLL、MLL4蛋白的表達情況。MLL及MLL4組織染色情況的判讀及評分由2名病理科醫(yī)師單獨進行,他們不了解組織對應的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結果判定借鑒改良的IRS評分方法,最終評分綜合染色強度及陽性率兩項指標進行判定,根據(jù)MLL組織染色最終評分分為MLL過表達、MLL低表達或陰性兩組,根據(jù)MLL4組織染色情況分為MLL4過表達、MLL4低表達或陰性兩組。運用SPSS(23.0 Mac版)軟件進行所有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earman's相關性分析法分析MLL、MLL4的表達情況與胃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探討MLL的表達情況、MLL4的表達情況、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浸潤深度、術前淋巴結轉移數(shù)量、TNM分期、腫瘤組織分化程度等因素對術后胃癌患者預后的影響時運用了 Kaplan-Meier法和log-rank統(tǒng)計檢驗分析,同時繪制MLL、MLL4表達分組的生存曲線,影響術后胃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由Cox多因素回歸分析獲得,應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方法分別對比MLL、MLL4在胃癌組織與胃癌旁組織、胃間質瘤組織、慢性胃潰瘍組織中的表達差異。結果:1、在180例胃惡性腫瘤細胞中,MLL的過表達主要分布在細胞漿中,部分癌細胞核呈現(xiàn)MLL低表達,無細胞膜表達;不同的是,癌組織的胞漿與胞核均有MLL4的過表達,分布情況以胞漿為主,細胞膜未發(fā)現(xiàn)MLL4的表達。在41例胃癌旁組織中,部分組織胞漿呈現(xiàn)出MLL、MLL4的過表達,少量組織胞核呈現(xiàn)MLL4的過表達,包膜未發(fā)現(xiàn)MLL與MLL4的表達。9例胃惡性間質瘤組織中,MLL、MLL4在部分組織胞漿成過表達,胞核低表達。2例慢性胃潰瘍組織中,1例慢性胃潰瘍組織細胞胞漿呈現(xiàn)MLL4過表達。2、對于180例胃惡性腫瘤組織,我們發(fā)現(xiàn),患者的發(fā)病年齡影響MLL4在胃腺癌組織胞漿中的表達。MLL4在胃癌組織細胞核中的過表達、MLL在胃癌組織細胞漿中的過表達與患者的淋巴結轉移情況顯著相關,表達程度更高的組織病理上對應更高的淋巴結轉移分期,提示MLL、MLL4在胃癌組織中的過表達與胃癌的腫瘤侵襲性相關。3、獨立樣本的Mann-whitneyU檢驗發(fā)現(xiàn),對照胃癌與癌旁組織的免疫組化染色結果,無論是MLL還是MLL4的表達均存在顯著性差異。MLL、MLL4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程度明顯高于胃癌癌旁組織,提示MLL、MLL4的免疫組化檢測或可為胃癌的診斷提供依據(jù)。4、Life Table預后分析:存在MLL細胞漿高表達的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為41.0%,對比MLL細胞漿低表達或陰性者的結果48.3%,兩者無顯著性差異;存在MLL4細胞漿高表達的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為44.5%,對比MLL4細胞漿低表達或陰性者的結果40.4%,兩者無顯著性差異;MLL4細胞核高表達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為42.1%,MLL4細胞核低表達或陰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43.5%,兩者無顯著性差異。5、生存分析結果表明,術后胃癌患者的總生存期OS與患者的腫瘤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情況、TNM分期、手術方式、術后是否進行輔助治療有關。術前區(qū)域淋巴結轉移數(shù)量過多是術后胃癌患者預后差的獨立危險因素。MLL、MLL4的過表達或許不是胃惡性腫瘤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1、與癌旁組織和胃良性疾病組織相比,組蛋白甲基轉移酶MLL、MLL4在胃腺癌組織中呈現(xiàn)出明顯的更高的表達水平,提示MLL、MLL4的免疫組化檢測或許可以協(xié)助臨床上胃癌的診斷。2、MLL、MLL4在胃惡性腫瘤細胞中的過表達與患者的淋巴結轉移情況密切相關,MLL、MLL4的高表達預示更多的腫瘤淋巴結轉移,提示MLL、MLL4的過表達與胃癌的侵襲性相關。3、本研究未充分論證MLL、MLL4在胃惡性腫瘤組織中過度表達是否直接影響胃癌患者的總生存期(OS),但發(fā)現(xiàn)其高表達與更多的淋巴結轉移相關,同時胃癌淋巴結轉移是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MLL、MLL4的過表達對胃癌患者生存預后的影響值得大樣本實驗進一步探討。4、術后胃癌患者的預后與腫瘤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數(shù)量、TNM分期、術后是否進行輔助治療、胃癌手術方式密切相關,與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分化程度、術前腫瘤標志物狀態(tài)無關,術前區(qū)域淋巴結轉移數(shù)量是影響術后胃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圖文】:
圖3邋Kaplan-meier曲線示MLL的表達與術后胃癌患者的0S無顯著相關性逡逑生存分析函數(shù)逡逑i.0-n邐|表達逡逑V,邐:口雷逡逑11邐+陽?檢》垢逡逑I邋I,邐‘陰-檢RG&逡逑0-8-邋X,,邋K逡逑r逡逑VT邋0.4-逡逑0.2-逡逑0.0-逡逑.00邐20.00邐40.00邐60.00邐80.00邋丨邋00.00逡逑生存時間逡逑30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3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震;黃斌;靳雁;豐帆;孫力;郭曼;連肖;張洪偉;;遠端胃切除術與全胃切除術治療遠端胃癌的術后并發(fā)癥和長期預后比較[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5年12期
2 朱祖安;李祥佩;胡風蘭;何秋瑜;劉清華;李鳳朝;劉瑩;;熱休克蛋白70、cyclinD1、p21在胃癌組織芯片表達及臨床病理聯(lián)系[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5年12期
3 薛衛(wèi)成;樊祥山;孟剛;;胃癌相關標志物免疫組化指標選擇專家共識(2014)[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4年09期
4 周凱凱;張建文;黃仁峰;趙玉國;;117例胃體癌手術切除方式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年01期
5 梁寒;;影響胃癌預后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年08期
6 伏潔;張煦;王靖;;應用胃癌組織芯片研究RUNX3、VEGF與MVD的相關性及其意義[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年03期
7 潘源;薛強;梁寒;張汝鵬;崔青皓;劉寧;;320例胃癌根治術后預后因素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08年13期
8 游朕;劉彤;孫會群;趙洪林;李樹亮;;胃癌周圍淋巴結轉移及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9 詹友慶,孫曉衛(wèi),李威,陳映波,徐立,關遠祥,李元方;影響根治術后胃癌預后的多因素分析[J];癌癥;2005年05期
10 蔡琳,Binh Yang,Donald M.Parkin,張作風;亞太若干地區(qū)惡性腫瘤流行趨勢分析[J];腫瘤;2004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永寧;淋巴結轉移率在進展期胃癌患者中的預后價值[D];山東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
270161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70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