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近紅外熒光鈦夾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圖文】:
各種膠體混合后加入 EP 管中使用 IVIS 系統(tǒng)進行成像(圖1A)。0.02mg/ml 的 ICG 溶液(512 倍稀釋比例)與 BSA、白色/半透明 350XT 混
圖 2 半透明色/白色 350XT 膠體型熒光鈦夾熒光強度分析。A 一系列不同稀釋濃度的 ICG 溶液分別與半透明色/白色 350XT 混合后制備出熒光鈦夾。每個鈦夾前臂上代表一種 ICG 濃度。分別對兩種鈦夾進行白光(左)和近紅外熒光(右)成像;B 使用IVIS Spectrum 系統(tǒng)對每個前臂上膠體的熒光強度進行量化,對比不同 ICG 濃度下制備出熒光鈦夾的區(qū)別。3.3 近紅外熒光鈦夾熒光穩(wěn)定性研究為進一步確定各種膠體能否長時間、穩(wěn)定存在于消化液中,我們對膠體進行了穩(wěn)定性研究。將各種膠體制備熒光鈦夾(ICG 均為最佳配比濃度)在消化液中浸泡 3h(圖 2A),可見 BSA、PMMA 與 GIC 均有不同程度的膠體缺失與顏色減退,其中以 BSA 最明顯,PMMA 其次;相反,半透明色/白色 350XT 膠體顏色與大小未發(fā)生明顯變化。分別對比各種膠體在浸泡腸液前后的熒光強度變化(圖 2B、2C),BSA 型鈦夾浸泡后熒光強度衰減近 92.4%,PMMA 組浸泡后熒光強度衰減約 44.2%,GIC 組熒光強度衰減約 69.5%;然而,,半透明色 350XT 與白色 350XT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35;R318.0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秀榮,吳光照,劉海清;紅外熒光譜儀的研制和應用[J];激光與紅外;1989年02期
2 張風俠,孫雪冰;談影響紅外熒光攝影效果的因素[J];警學研究;1995年01期
3 楊曉峰;武未;王國安;;可見光和近紅外熒光分光融合成像外科手術導航系統(tǒng)的研制[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15年02期
4 王瑩;張勇;張容姬;王玉平;張瑩;陳艷艷;呂延杰;楊寶峰;;紅外熒光標記蛋白檢測方法的優(yōu)化[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5 高婧;劉穎勛;王進科;;近紅外熒光電泳遷移率變動分析的實驗方法[J];生物技術通訊;2011年01期
6 黃海燕;劉建軍;席仁榮;邢秀梅;陳國仁;王艷;;雙色紅外熒光在蛋白檢測中的優(yōu)勢[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8年01期
7 劉靖華;唐靖;藍興國;劉亞偉;李志杰;陳芳;鄧鵬;姜勇;;雙色紅外熒光技術在蛋白磷酸化檢測中的應用[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8 李榮華;;微弱紅外熒光信號的測試技術[J];無損檢測;1991年07期
9 曾云龍;趙敏;張敏;易守軍;唐春然;夏曉東;賀超才;;近紅外熒光傳感法測定中藥材中赭曲霉毒素A[J];發(fā)光學報;2019年01期
10 詹連珊;袁耿彪;潘東風;范永增;鄭元義;;近紅外熒光分子成像在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模型中的應用[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譚明乾;吳昊;馬小軍;;殼聚糖基自組裝近紅外熒光納米粒及小動物活體成像[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1分會:表面界面與納米結構材料[C];2013年
2 郭志前;王曉航;葉明舟;唐建斌;朱為宏;;近紅外熒光識別染料活體成像及藥物控釋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二十七分會:光化學[C];2016年
3 王艷芹;薛雅楠;武曉剛;陳維毅;;具有近紅外熒光示蹤功能的骨修復仿生材料[A];第十二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暨第十四屆全國生物流變學學術會議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8年
4 宋新波;胡明宇;王超;肖義;;兩例能夠檢測生理條件下的活細胞pH的近紅外熒光的pH探針[A];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十一分會:應用化學[C];2016年
5 吳國波;董國平;;中紅外熒光氟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備與性能研究[A];2013廣東材料發(fā)展論壇——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發(fā)展與新材料科技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6 曾承輝;聶志文;李莎莎;陶蓬;鐘聲亮;;長共軛配體構筑的稀土-有機框架材料:可見光激發(fā)產生的近紅外熒光[A];中國化學會第九屆全國無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M其它相關研究領域[C];201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汪勇;新型近紅外熒光量子點探針的構建及成像應用[D];南開大學;2013年
2 陳瑩;基于近紅外熒光的甲基化及其基因表達檢測新技術的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3 王爽;人體皮膚黑色素近紅外熒光及拉曼光譜特性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高智;新型近紅外熒光鈦夾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8年
2 柴冠麒;2.7μm中紅外熒光納米晶體與玻璃復合材料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3 鮑家興;鉍摻雜玻璃的寬帶熒光特性[D];浙江大學;2007年
4 李元;近紅外熒光脂質體的設計合成及其應用[D];東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6351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635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