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細胞來源外泌體對NK細胞表面活化受體的影響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振琪 ,李斌和 ,郭曉杰;骨髓瘤的診斷與治療[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3年01期
2 徐景勃,侯麗君,何志國,朱旬;僅尿中發(fā)現(xiàn)骨髓瘤細胞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4年08期
3 姚育亞;嚴壯志;陳玉;劉書朋;;骨髓瘤細胞克隆斑圖像的分割[J];中國醫(yī)療器械雜志;2008年05期
4 傅文海;湯日杰;王峻;傅東海;;骨髓瘤的多層螺旋CT表現(xiàn)[J];上海醫(yī)學影像;2009年02期
5 郭品娥,周道銀,王學,惠小陽;胸腔積液中查見骨髓瘤細胞1例[J];臨床檢驗雜志;2002年01期
6 潘耀柱;陳協(xié)群;高廣勛;顧宏濤;張永清;董寶俠;白慶咸;朱華峰;;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逆轉黏附誘導的骨髓瘤細胞的耐藥性[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6年02期
7 Peter West;元靜;;骨髓瘤新舊療法讓患者有了更多的選擇[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8年06期
8 潘耀柱;白海;王存邦;;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抑制骨髓瘤細胞的增殖及黏附[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8年13期
9 楊文江;連業(yè)欽;夏同敬;;骨髓瘤影像學診斷[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9年02期
10 梁興東;容亓;韋廷安;;免疫固定電泳技術在骨髓瘤腎臟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內(nèi)科;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薇;陳世倫;劉晉偉;李欣;夏成青;齊曼;;白細胞介素-2激活骨髓抗骨髓瘤活性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血液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高巍然;侯健;熊紅;;2-甲氧基雌二醇對原代骨髓瘤細胞分化作用初探[A];2005年華東六省一市血液病學學術會議暨浙江省血液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3 高巍然;侯健;熊紅;;2-甲氧基雌二醇誘導骨髓瘤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研究[A];第10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4 高巍然;侯健;熊紅;;2-甲氧基雌二醇對原代骨髓瘤細胞分化作用初探[A];第10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5 楊肅文;金紅;鐘玉虹;王偉;;采用多參數(shù)流式細胞術檢測鑒別正常漿細胞與骨髓瘤細胞[A];2012年浙江省檢驗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6 莊俊玲;王玄;武永吉;張潔萍;;骨髓基質(zhì)細胞和黏附分子對骨髓瘤細胞生長的影響[A];第10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7 趙冠飛;翟玉華;孫衛(wèi)紅;劉金英;王清濤;;非分泌型多發(fā)性骨髓瘤臨床特征及相關實驗室指標淺析[A];第七屆全國醫(y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和第四屆全國臨床應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聯(lián)合學術研討會暨醫(yī)學生化分會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11年
8 侯健;;靶向未折疊蛋白反應途徑治療骨髓瘤的實驗研究[A];第12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09年
9 鄒劍峰;姜華;侯健;;修飾未折疊蛋白反應在誘導骨髓瘤細胞分化中的作用研究[A];第12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09年
10 由希雷;王永明;;多發(fā)骨髓瘤并發(fā)腎損害的血液凈化治療[A];2009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開啟治療骨髓瘤之門[N];健康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曹玉祥;如何診斷治療骨髓瘤[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3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徐凱;骨髓瘤易誤診誤治[N];健康時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建柱;Twist1在骨髓瘤中的表達及其作用的實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王曉桃;MIP-1α和sclerostin在骨髓瘤骨病患者中的表達及相互關系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楊春梅;新型PDK1抑制劑對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殺傷作用及分子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7年
4 鄒劍峰;修飾未折疊蛋白反應誘導骨髓瘤細胞分化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5 高巍然;2-甲氧基雌二醇對骨髓瘤細胞作用的體外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6 姜華;靶向治療藥物對骨髓瘤細胞未折疊蛋白反應影響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7 莊俊玲;骨髓基質(zhì)細胞和黏附分子對骨髓瘤細胞生長的影響作用初探[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4年
8 王旭東;miRNA-21調(diào)控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生長與耐藥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9 高瑛;抑制蛋白酶體干擾骨髓瘤細胞未折迭蛋白反應與自噬[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10 王冉東;重組人骨保護蛋白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骨病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翠容;miRNAs作為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診斷和耐藥的標志的臨床和實驗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周敏;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3 許俊;SENP1對骨髓瘤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金玉龍;丙戊酸鈉抑制自噬并增強DNA損傷劑的抗骨髓瘤活性[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5年
5 張慧霞;PIK3CA基因沉默對阿司匹林抗骨髓瘤作用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5年
6 謝玉琴;阿司匹林對來那度胺抗骨髓瘤效應的增敏作用及分子機制研究[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5年
7 李爽;來那度胺聯(lián)合克拉霉素的抗骨髓瘤活性及其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8 盧燕燕;阿霉素誘導的骨髓瘤細胞化療耐藥的分子機制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4年
9 侯楠;長鏈非編碼RNA在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中的表達水平及對其生物學行為的影響[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6年
10 李婷婷;MicroRNA-375調(diào)控PDK1與IGF-1R影響骨髓瘤細胞增殖及機制研究[D];南昌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5698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56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