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部分肝癌干細胞的檢測、分離純化、培養(yǎng)和鑒定目的:檢測不同肝癌細胞株的腫瘤干細胞標記物表達水平,選取高表達細胞株分離標記物陽性細胞進行培養(yǎng),并對培養(yǎng)的陽性細胞進行干細胞鑒定。方法:CD133作為常用的肝癌干細胞標記物,用CD133磁珠抗體孵育并結合表達其抗原的肝癌細胞,運用磁珠分選技術分離純化陽性細胞。分離純化后的肝癌干細胞用含有高生長因子的干細胞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以維持其干細胞特性,抑制分化。比較CD133抗原陰性和陽性的肝癌細胞,其表達胚胎干細胞標記物的水平,包括SOX2、OCT4和NANOG。結果:流式細胞技術檢測肝癌細胞株HepG2、Huh-7和PLC-PRF-5表達CD133的細胞比例分別為10.8%、0.176%和0.07%。選取HepG2細胞進行CD133陽性細胞磁珠分選,培養(yǎng)于含高生長因子的培養(yǎng)基。對分選出的CD133-和CD133+HepG2細胞,提取蛋白進行蛋白免疫印跡分析(Western Blot),顯示胚胎干細胞標記物在CD133+ HepG2細胞中高表達。結論:肝癌細胞HepG2有CD133抗原表達,此類細胞高表達胚胎干細胞標記物,指示CD133陽性的HepG2細胞具有腫瘤干細胞特性。第二部分全反式維甲酸分化肝癌干細胞目的:分離純化肝癌細胞HepG2中的腫瘤干細胞(CD133+),檢測全反式維甲酸(ATRA)對肝癌干細胞的分化效果。方法:肝癌細胞HepG2在10%胎牛血清中培養(yǎng),用腫瘤干細胞標記物CD133的磁珠抗體分離純化出肝癌干細胞(HepG2/CD133+),培養(yǎng)于含高濃度生長因子(20 ng/mL EGF、10 ng/mL FGF2和B27)的無血清DMEM/F12培養(yǎng)基,以維持干細胞特性。全反式維甲酸(ATRA)以不同濃度(10-9~10-5M)加入到干細胞培養(yǎng)基,在不同培養(yǎng)時間檢測腫瘤干細胞標記物CD133和胚胎干細胞標記物SOX2、OCT4、NANOG的表達。結果:肝癌干細胞(HepG2/CD133+)在ATRA處理12小時和24小時后,細胞流式分析顯示細胞表面的CD133抗原表達降低,蛋白免疫印跡分析(Western blot)也表明腫瘤干細胞標記物CD133蛋白表達減少。同時,肝癌干細胞(HepG2/CD133+)在含不同濃度ATRA的干細胞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5天后,胚胎干細胞標記物SOX2、OCT4、NANOG蛋白表達在ATRA濃度升高時蛋自水平顯著降低。結論:肝癌干細胞(HepG2/CD133+)在全反式維甲酸處理后,干細胞特性顯著降低。第三部分臨床肝癌組織中的維甲酸代謝目的:肝是人體合成維甲酸的器官,而全反式維甲酸是常見的抗癌藥,在白血病中通過分化癌變造血干細胞,最終使之凋亡。研究肝癌組織中維甲酸代謝,將有助于研究肝癌發(fā)生、發(fā)展,以及肝癌干細胞抗分化機制。方法:通過臨床數(shù)據(jù)庫Oncomine database,分析在肝癌病人組織中參與由視黃醇合成視黃醛,再由視黃醛脫氫合成維甲酸過程中脫氫酶的表達和活性,并和正常組織和其他類型腫瘤組織進行比較,研究肝癌組織中維甲酸的代謝特點。結合臨床肝癌病人的免疫組織化學(IHC)分析,檢測肝癌組織中與維甲酸合成有關的乙醇脫氫酶、視黃醇脫氫酶和視黃醛脫氫酶表達,反應維甲酸合成信號活性。結果:通過分析Oncomine database數(shù)據(jù)庫1911例16種不同癌癥病人的組織樣本,(其中膀胱癌32例、腦癌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癌癥4例、乳腺癌328例、宮頸癌35例、結直腸癌330例、食道癌328例、胃癌7例、頭頸癌41例、腎癌254例、肝癌11例、肺癌107例、淋巴瘤19例、口癌166例、胰腺癌19例、前列腺癌59例、惡性毒瘤49例),發(fā)現(xiàn)維甲酸合成所需的合成酶系統(tǒng),包括乙醇脫氫酶(ADH1)、視黃醇脫氫酶(RDH10)和視黃醛脫氫酶(RALDH1)的mRNA在肝癌組織中的表達最高。在蛋白水平,分析了各3例肝癌組織樣本和正常肝組織樣本,檢測到乙醇脫氫酶(ADH1)、視黃醇脫氫酶(RDH10)和視黃醛脫氫酶(RALDH1)在肝癌組織中都有表達,尤其視黃醇脫氫酶(RDH10)的表達最高。結論:維甲酸合成所需的酶系統(tǒng)(ADH1、RDH10、RALDH1)、mRNA在肝癌組織的表達高于其他15種癌癥組織,免疫組織化學分析也檢測到這些酶在肝癌組織中的蛋白表達。第四部分全反式維甲酸增加肝癌干細胞對抗癌藥物的敏感性目的:在肝癌以及其他癌癥治療中,對抗腫瘤藥物治療的耐藥性和腫瘤術后復發(fā)是兩大難題。經(jīng)過長期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腫瘤中含有對腫瘤的發(fā)生、生長和轉移起到關鍵作用的一個細胞群,該類細胞高表達胚胎干細胞標記物。尋找降低該類細胞的干細胞特性、增加對抗癌藥物敏感性的方法,將為腫瘤治療提供新的治療思路和途徑。方法:全反式維甲酸(ATRA)以不同濃度(10-7、10-6、10-5M)處理肝癌干細胞HepG2/CD133+后,用抗癌藥物多烯紫杉醇(Docetaxel, DOC)進行殺傷,并和DOC單獨處理組進行比較,檢測細胞增殖活性和細胞凋亡的變化和對裸鼠成瘤性的影響。結果:全反式維甲酸分別以10-7、10石、10-5M濃度處理HepG2/CD133+細胞5天,細胞的增殖活性沒有降低,在濃度最高組(10-5M)的增殖活性還略有升高(120%)。多烯紫杉醇分別以10-10、10-9、10-8M濃度處理HepG2/CD133+細胞5天,細胞增殖活性隨著多烯紫杉醇的濃度升高而分別降低至85%、70%、55%。結合全反式維甲酸和多烯紫杉醇,ATRA在10-7、10-6、10-5M濃度配合DOC(10-9M)對肝癌干細胞HepG2/CD133+進行殺傷,發(fā)現(xiàn)藥物配合組比多烯紫杉醇單獨處理組的細胞組織活性出現(xiàn)顯著降低(P0.01)。用染料PI和Annexin V對細胞凋亡情況進行檢測,發(fā)生晚期凋亡的細胞比例明顯升高。DMSO對照組細胞、ATRA和DOC單獨處理組細胞、以及ATRA聯(lián)合DOC處理后細胞,皮下注射到裸鼠進行成瘤性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第55天對照組的腫瘤體積為400.00mm3, ATRA和DOC單獨處理的肝癌干細胞成瘤性并未沒有出現(xiàn)顯著變化,腫瘤體積分別為321.73 mm3和150.59 mm3,而ATRA聯(lián)合DOC處理后的肝癌干細胞成瘤性受到很大抑制,僅為22.93 mm3。結論:全反式維甲酸分化肝癌干細胞HepG2/CD133+后,對抗癌藥物多烯紫杉醇敏感性升高;ATRA和DOC藥物的配合使用增加了對肝癌干細胞HepG2/CD133+的殺傷效果,使肝癌細胞發(fā)生凋亡,裸鼠成瘤性降低。第五部分β-catenin信號介導全反式維甲酸分化肝癌干細胞目的:全反式維甲酸分化肝癌干細胞HepG2/CD133+,研究其分化的分子機制,將為分化和治療肝癌干細胞尋找出多種藥物靶點,為臨床應用提供切實有效途徑。方法:PI3K/AKT通路和β-catenin蛋白在細胞增殖、細胞活性、腫瘤發(fā)生和發(fā)展、胚胎干細胞分化發(fā)育中有重要作用,研究在全反式維甲酸分化肝癌干細胞HepG2/CD133+過程中,其蛋白信號的變化情況。通過對β-catenin蛋白表達進行干擾調(diào)節(jié),進一步證實PI3K/AKT通路和β-catenin蛋白全反式維甲酸誘導的肝癌干細胞分化的作用機制。結果:全反式維甲酸分別以10-7、10-6、10-5M濃度處理HepG2/CD133+細胞5天,PI3K蛋白表達和AKT磷酸化水平顯著降低;β-catenin蛋白水平降低,磷酸化水平升高,mRNA水平?jīng)]有發(fā)生明顯變化,說明β-catenin通過磷酸化途徑被降解。而PI3K/AKT信號負責與GSK3β蛋白結合,阻止GSK3β降解β-catenin,全反式維甲酸抑制PI3K/AKT信號后,GSK3β蛋白被釋放,使β-catenin蛋白受到降解。結論:全反式維甲酸通過抑制PI3K/AKT信號,釋放GSK3P蛋白,降解β-catenin,誘導分化肝癌干細胞HepG2/CD133+。
【圖文】:
逑中的生長情況逡逑H種肝癌細胞株在DMEM邋(含10%FBS)中呈貼壁性生長(圖1)逡逑郵02邐Huh-7邐PLC/PRF-5逡逑畫畫S/逡逑圖1:蘭種肝癌細胞株在DMEM中的生長情況(10倍)逡逑I^igure邋1邋Three邋hepatic邋cancer邋cell邋li打es邋cultured邋in邋DMEM邋meduin邋(邋10邋fold)逡逑2腫瘤干細胞標記物CD133在H種不同肝癌細胞株中的表達逡逑H個細胞株用含10%FBS的DMEM培養(yǎng)基陪14天W后,,用化25%的族酶消逡逑化至單個細胞,在4°C用F打C標記的CD133抗體(FICT/CD133)艇育10分鐘逡逑后進行細胞流式分析。黑色線條是抗體的IgG同型對照(Isotype),結果顯示H逡逑株細胞的CD133抗原含量差異較大,有CD133抗原表達(藍色)的HepG2細逡逑胞為10.8%,Huh-7細胞為0.167%,PLC-P民F-5為0.07%,HepG2細胞的表達率逡逑最高(圖2)。本課題挑選CDD3+細胞高達10.8%的H巧G2細胞進行實驗,W保逡逑證實驗的可操作性。逡逑H邋巧邋G2邐Huh-7邐PLC-PRF-5逡逑—邐7邋三邋cm呵邐—CD133邐^邋CD"3逡逑f邋1逡逑I邋I邋\l0.8%邐I邋kl67%邐0.07%逡逑0邋一邋邋'羞’邋'll",邋邋I邐■nj ̄?邐-逡逑0邋104邐10?邐10?邐107邐0邋10*邐10*邐10*邐107邐0邋lO*邋10?邐10*邐10

-腫瘤細胞在含有10%FBS的DMEM培養(yǎng)基中呈貼壁細胞性逡逑生長(圖4)逡逑CD133邋non-hCSCs逡逑葬逡逑圖4CD133-腫瘤細胞在DMEM邋(含10%FBS)培養(yǎng)基中生長的情況逡逑Figure邋4邋CD邋133—邋hepatic邋cancer邋ce化邋cultured邋in邋DMEM邋me出um邋containing邋10*X>邋FBS逡逑4.2分離純化后H巧G2/CD133+腫瘤干細胞在干細胞培養(yǎng)液中生長情況逡逑分離純化后H巧G2/CD133+腫瘤干細胞經(jīng)過5天培養(yǎng),在干細胞培養(yǎng)液中逡逑32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5.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凱;楊碩菲;吳俊華;江春平;;肝癌干細胞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年36期
2 嚴威;吳國洋;;肝癌干細胞分離鑒定研究進展[J];肝膽外科雜志;2010年03期
3 李廣權;陳偉強;;肝癌干細胞的研究現(xiàn)狀[J];醫(yī)學綜述;2013年03期
4 張朵;朱海英;馬鳳云;胡以平;;肝癌干細胞的研究現(xiàn)狀[J];生命的化學;2006年01期
5 陳麗;戴廣海;;肝癌干細胞研究現(xiàn)狀[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8年12期
6 唐飛;呂洪敏;向慧玲;;肝癌干細胞的研究現(xiàn)狀[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8年02期
7 張偉;陳孝平;;肝癌干細胞的研究進展[J];臨床外科雜志;2008年09期
8 張華;高志紅;許田英;朱建鳳;文家斌;張陽;;常規(guī)化療對肝癌干細胞的作用[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9年06期
9 徐文;曹璐;殷正豐;;肝癌干細胞研究進展與方向[J];癌癥;2009年09期
10 孫力超;趙璇;遇瓏;韓璐璐;劉彤;胡海;孫立新;楊治華;冉宇靚;;抗肝癌干細胞功能性單克隆抗體的研制[J];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單娟娟;錢程;;懸浮條件培養(yǎng)法富集肝癌干細胞[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日程及論文匯編[C];2010年
2 尹川;謝渭芬;;肝癌干細胞及其分化治療[A];第九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專題報告論文集[C];2009年
3 殷勝勇;陳新華;胡晨;;CD133陽性肝癌干細胞在肝癌肝移植術后腫瘤復發(fā)中的作用及納秒脈沖進行干預的初步實驗研究[A];2013中國器官移植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4 杜智;宋文芹;張世光;高英堂;朱爭艷;王毅軍;只丹琮;;人原發(fā)性肝癌細胞建系及其生物學特性的初步鑒定[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王雪敏;肝癌干細胞及其分化治療[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增杰;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促進腫瘤細胞“干性”和侵襲轉移的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5年
2 張克志;三氧化二砷抑制GLI1表達誘導肝癌干細胞分化延長術后生存期的實驗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3 劉輝琦;肝癌干細胞相關功能性基因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4 戎曉祥;CIK細胞對肝癌干細胞的殺傷作用及其相關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朱平平;肝癌干細胞相關基因和長鏈非編碼RNA調(diào)控自我更新的分子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6 羅勇利;Nanog~-非肝癌干細胞維持Nanog~+肝癌干細胞自我更新作用的分子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6年
7 劉春剛;Sox9調(diào)控肝癌干細胞對稱非對稱分裂影響自我更新及腫瘤發(fā)生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8 劉顏敏;超聲靶向微泡介導CD133-shRNA轉染對CD133~+肝癌干細胞生物學特性及上皮間質轉化的影響[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9 朱新鋒;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肝癌干細胞作用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6年
10 王雪;長鏈非編碼RNA對肝癌干細胞的調(diào)控作用及分子機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俊明;人肝癌組織中肝癌干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鞏志榮;靶向肝癌細胞和肝癌干細胞的共載鹽霉素鈉和阿霉素納米脂質體的體內(nèi)外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5年
3 馮川;內(nèi)皮細胞條件培養(yǎng)液對肝癌細胞癌干細胞表型及肝癌干細胞遷移的影響[D];重慶大學;2015年
4 王璐;抑瘤素M與鹽霉素聯(lián)用對肝癌干細胞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5 曹璐;球培養(yǎng)法富集肝癌干細胞樣亞群及其特征鑒定[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6 楊軍;肝癌干細胞特異性標志物的實驗研究及其臨床病理聯(lián)系[D];中南大學;2009年
7 常文娟;低劑量順鉑富集肝癌干細胞的實驗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容雁;抗人肝癌干細胞功能性單抗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9 陶璐;基于腫瘤耐藥特性構建肝癌干細胞富集模式的實驗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王云霞;人肝癌干細胞單抗抑制肝癌的生長和轉移[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
254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