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打擊淋巴瘤的臨床病理特征及其預后分析
【圖文】:
圖 14.3 熒光原位雜交信號判讀(參照產品說明書)陽性結果判讀:Myc基因與Bcl-6基因分離:易位陽性的每個細胞出現兩個分離的紅色和綠色信號或者一個分離信號,一個正常紅/綠融合信號,也可出現為以紅色或綠色占優(yōu)勢的非配對的易位信號。IGH/Bcl-2基因融合:正常顯示分開的2對紅綠信號,易位陽性出現1-2個紅/綠融合信號伴隨或不伴隨一對分開的紅綠信號。分離及融合陽性都是在油鏡下計數200個細胞核,以超過20%的腫瘤細胞核出現分離或融合信號視為基因易位陽性。5 隨訪以電話形式進行隨訪,起始時間為病理確診時間,隨訪止于2016年1月1日,隨訪時間為2-80個月。記錄患者至隨訪終點的生存狀態(tài),若患者死亡,則記錄其死亡時間,計算所有患者的生存時間。
臨床資料及隨訪:本研究中65例患者,男34例,女31例,比例為1.1:1,齡4~81歲,平均年齡50.8歲,中位年齡為60歲。根據AnnArbor分期標準:I期者21例,Ⅱ期患者29例,Ⅲ期患者10例,Ⅳ患者期5例。患者IPI評分結果顯示低危者32例,低/中危者18例,中/高危者10例,高危者5例。36例患者應用CHO方案,,29例患者加用利妥昔單抗的R-CHOP方案,65例患者,隨訪至2016年1月日,隨訪2至80個月,生存34例,死亡31例。2 Fish 結果14 例(21.5%)發(fā)現了 Myc 基因的重排,18 例(28.7%)發(fā)現了 Bcl-6 因的重排,12 例(18.5%)發(fā)現了 Bcl-2 基因的重排(圖 2)。7 例(10.8%)瘤樣品中的 MYC 基因重排是唯一的易位。65 例 DLBCL 中 4 例(6.1%)具Myc 和 Bcl-2 基因易位,2 例(3.1%)Myc 和 Bcl-6 基因易位,9 例(13.8%Bcl-2 和 Bcl-6 基因的同時易位。故確診 DHL 患者為 6 例。1 例(1.5%)中檢到 Myc、Bcl-2,Bcl-6 基因的三重易位,為 THL。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3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明宣,李鋒,吳穎,楊瑞芬;改良CHOP方案治療脾原發(fā)性惡性淋巴瘤7例[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0年06期
2 黃春暉;孫守金;謝鳳玲;;放療聯合CHOP(或類似方案)化療治療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藥實踐;2009年17期
3 林桐榆,管忠震,姜文奇,何友兼,徐光川,劉冬耕,黃慧強,滕小玉,徐瑞華;標準的和2周一療程CHOP方案治療進展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隨機對照研究[J];癌癥;1999年06期
4 馬一蓋,徐韶華;CHOP為主的化療方案治療中高度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療效評價[J];白血病.淋巴瘤;2001年06期
5 盧岑,張國安,肖寧新;結外非霍奇金氏淋巴瘤18例臨床分析和CHOP方案療效觀察[J];宜春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6 劉金宏,卞詠梅;CHOP聯合α-干擾素治療中度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療效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2年06期
7 阮春慧,孫曉紅;改良式CHOP方案治療非霍奇金氏淋巴瘤24例療效觀察[J];腫瘤防治雜志;2003年10期
8 陳鵬;李麗慶;張愛蓮;梁艷;黃純;;α-2b干擾素聯合CHOP方案治療52例侵襲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臨床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2006年13期
9 ;Rituxi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HOP, an Effective and Well-tolerated Salvage Regimen fo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7年04期
10 ;Observ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abthera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OP Regimen in Treating Invasive B-Cell Lymphoma:A Report of 45 Cases[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The Effect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Protein CHOP on Cyclosporine A-induced Injury of 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s[A];第八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Recent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Aggressive Lymphomas[A];第十次全國淋巴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3 王曉雪;李艷;;美羅華聯合CHOP方案與CHOP方案治療Ⅲ、Ⅳ期彌漫大B細胞性淋巴瘤的臨床對比研究[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血液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4 鄭翠萍;張衛(wèi)平;徐杰;;CHOP-VP_(16)方案治療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臨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腫瘤學術會議全國大腸癌轉移與復發(fā)的診治研討會學術論文集[C];2005年
5 楊坤禹;;New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B Cell Lymphoma[A];第23屆湖北省腫瘤學術大會會議資料[C];2013年
6 鄒文蓉;彭鵬;王瑜;;雙周CHOP方案治療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研究[A];第一屆全國難治性淋巴瘤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多發(fā)性骨髓瘤學術研討會(國家級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繼續(xù)醫(yī)學教育學習班)繼續(xù)教育集[C];2007年
7 楊建良;劉尚梅;何小慧;董梅;周生余;劉鵬;張長弓;秦燕;桂琳;楊晟;孫燕;石遠凱;;利妥昔單抗加入CHOP方案可改善療效——60例濾泡性3級淋巴瘤生存和預后因素分析[A];中國腫瘤內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8 王金萬;馬軍;;羅擾素(Roferon-A)聯合CHOP方案與單用CHOP方案治療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隨機對照研究(CSCO Protocol NO 9805)[A];中國臨床腫瘤學教育專輯(2001)——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中心(CSCO)第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9 尤安磊;張秀花;周新強;馮淑嫻;;CHOP方案聯合干擾素治療NHL22例臨床觀察[A];第十次全國淋巴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10 劉廣博;蘇玲;劉相國;;ATF4-ATF3-CHOP通路調控DR5誘導腫瘤細胞凋亡[A];“細胞活動 生命活力”——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全體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二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劉元江;利妥昔單抗聯合CHOP治療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成本-效果分析[N];醫(yī)藥經濟報;2005年
2 駐京記者 賈巖;治療年輕DLBCL患者,哪種方案好[N];醫(yī)藥經濟報;2010年
3 譯 丁香;R—CHOP聯合利妥昔單抗對外套細胞淋巴癌老年患者有效[N];中國醫(yī)藥報;2012年
4 上海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血液科 孫偉玲 周韶虹;正確認識淋巴瘤[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3年
5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副院長 石遠凱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二附院血液內科主任 張曉紅 北京垂楊柳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 趙蘭才 北京市腫瘤醫(yī)院腫瘤康復科主任 章新奇 湖湘中醫(yī)腫瘤醫(yī)院放療科主任 巫愛華;早發(fā)現,戰(zhàn)勝奪命淋巴瘤[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6 張航;全球淋巴瘤病攀升引人關注[N];科技日報;2008年
7 宏文;淋巴瘤發(fā)病呈上升趨勢[N];人民日報;2007年
8 張旭;羅氏支持淋巴瘤專題宣傳月活動[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9 記者 吳紅月;國際知名專家學者“京城論劍”[N];科技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立奎;內質網應激反應在異丙酚神經保護中的作用[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年
2 張盟;CHOP基因敲除后抑制UUO誘導的小鼠腎臟纖維化的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3 李偉;內質網應激-CHOP-CaMKⅡ通路介導分子氫心肌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7年
4 董彪;內質網源性轉錄因子CHOP在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和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5 向華;黏液型/圓細胞型脂肪肉瘤FUS-CHOP融合基因及其診斷價值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張亞妮;Zhangfei基因在細胞內質網應激反應中的生物功能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7 張衛(wèi)平;內質網應激在利福平誘導的藥物性肝損傷中的作用和機制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6年
8 曲鵬;NGF和CGRP對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質神經元P38MAPK,CHOP及IL-1β表達的調節(jié)作用[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9 史幼梧;淋巴瘤的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及含培門冬酶化療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7年
10 劉宏艷;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分子病理診斷與臨床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瓊花;以CHOP為靶點的新型抗腫瘤藥物的高通量篩選及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2 黃嘯元;GRP78及CHOP在SAH后神經元細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年
3 申英花;阿奇霉素對高氧肺損傷新生大鼠CHOP及GRP78表達的影響[D];延邊大學;2015年
4 張坤;TTF1-NP通過活化內質網應激CHOP通路抑制大鼠原發(fā)性肝癌的生長[D];延邊大學;2015年
5 熊佑禎;R-CHOP方案應用于成年男女DLBCL患者的療效比較[D];山東大學;2015年
6 朱小娟;內質網源性轉錄因子CHOP在賁門癌中的作用機制及臨床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5年
7 李楊;大鼠重癥急性胰腺炎引起肝損傷過程中內質網應激相關分子GRP78及CHOP的表達變化[D];華北理工大學;2015年
8 代永鑫;慢性低灌注誘導海馬PERK-ATF4-CHOP/JNK-cJun信號通路及雌激素的干預[D];華北理工大學;2015年
9 周揚;生發(fā)中心和非生發(fā)中心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療效影響因素分析[D];青島大學;2015年
10 池俊杰;CHOP在糖尿病大鼠膀胱內質網應激中的作用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5226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52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