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腫瘤論文 >

胰腺良性和低度惡性腫瘤的臨床病理特征及診治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9-02-14 20:30
【摘要】:背景胰腺同時具有內分泌和外分泌功能,胰腺良性腫瘤可分為胰腺內分泌良性腫瘤和胰腺外分泌良性腫瘤[1]。胰腺良性腫瘤以往多被認為是完全無惡變傾向的良性疾病,而部分胰腺良性腫瘤后被證實有惡變傾向。例如,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SPT)之前被認為是一類良性腫瘤,而在2010年第4版消化系統(tǒng)腫瘤WHO新分類中,則認為所有實性假乳頭狀瘤均是低度惡性腫瘤[2]。以往認為胰腺漿液性囊腺瘤(SCN)多為良性,大多數學者建議對其保守觀察,但近些年來國內外偶有漿液性囊腺癌的報道[2]。臨床上常見的胰腺良性腫瘤主要包括:漿液性囊腺瘤、腺泡細胞囊腺瘤、成熟畸胎瘤、囊性淋巴管瘤、神經鞘瘤、血管瘤等,胰腺低度惡性腫瘤主要包括:高分化(低-中級別)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實性假乳頭狀瘤、黏液性囊性腫瘤(MCN)、導管內乳頭狀粘液瘤(IPMN)等。其中SPT、SCN、MCN、IPMN均屬于胰腺囊性腫瘤(PCNs)[3]。胰腺良性及低度惡性腫瘤總體發(fā)病率相對較低、起病隱匿、癥狀不典型、又缺乏特異性的診斷方法,容易漏診、誤診,貽誤診療時機。隨著近些年來影像學技術的發(fā)展,胰腺良性及低度惡性腫瘤的臨床檢出率不斷升高[4-5]。由于對腫瘤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且部分胰腺良性及低度惡性腫瘤可發(fā)生侵襲、轉移[6-7],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此類疾病的存在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焦慮。而準確及時的診斷對于避免過度治療或錯失治療良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對此類疾病的診治經驗不足,術前區(qū)分各種類型的病變,并確定病變是良性、惡性或潛在惡性是極具挑戰(zhàn)性的。故有必要提高認識,重視胰腺良性及低度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目的分析胰腺良性及低度惡性腫瘤的臨床表現、病理特征、診療措施及預后,為該類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方法收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間收治的127例胰腺良性及低度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病歷資料,所有病例均經我院病理科醫(yī)師進行組織病理學診斷證實為胰腺良性或低度惡性腫瘤;仡櫺苑治127例患者的性別、年齡、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病理特征、免疫組化、影像學檢查、手術方式選擇、術后并發(fā)癥及預后,總結其臨床病理特征、診治及預后。數據經SPSS2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部分不滿足χ2檢驗條件者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127例胰腺良性及低度惡性腫瘤患者年齡為10~79(42.6±16.3)歲,男女患者比例1:1.82。PNEN最常見(55%),其次為SPT(26%)。臨床表現以上腹痛及上腹不適為主(32%),無癥狀體檢發(fā)現者占22%,41例胰島素瘤均表現為Whipple三聯癥。16例(12.6%)上腹部壓痛陽性,5例(3.9%)可觸及腹部包塊。9例(7%)術前腫瘤標志物、轉氨酶輕度升高,37例(90.2%)胰島素瘤術前胰島素釋放指數(IRI/G)0.3。超聲、CT及MRI對腫瘤的檢出率分別為73%、93%、92.3%,且CT檢出7例轉移病灶(7/8)。腫瘤多單發(fā),胰尾及胰體尾部最多見(46.5%),其次為胰頭部(33.1%)。腫瘤直徑0.2~12(4.25±2.93)cm,胰腺囊性腫瘤(PCNs)平均直徑大于PNEN的平均直徑。免疫組化標志物中,CK、Syn、CgA、CD56、CD10、Vimentin、AAT在SPT與PNEN中的表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NSE、PR、β-Catenin、CD34在SPT與PNEN中的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16例行手術治療,最常用的是胰腺腫瘤剜除術(61.2%)。術后27例出現并發(fā)癥(23.3%),最主要的術后并發(fā)癥是胰漏(44.4%)。本組共9例(7.1%)術前被誤診,其中8例為胰島素瘤,被誤診為癲癇或精神病,1例SPT誤診為胰腺假性囊腫。隨訪96例,1例SPT術后復發(fā)轉移至胸椎、腰椎,1例漿液性囊腺瘤(SCN)術后新發(fā)糖尿病,其余患者均無腫瘤復發(fā)、轉移或因疾病而死亡的證據。結論胰腺良性及低度惡性腫瘤是一類好發(fā)于女性的腫瘤,臨床癥狀不典型或無癥狀,其中胰島素瘤最易漏診、誤診。CT是主要的術前診斷手段。手術切除是首選治療方法,胰腺腫瘤剜除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免疫組化有助于SPT與PNEN的鑒別診斷。胰腺良性及低度惡性腫瘤總體預后較好,但部分腫瘤可發(fā)生侵襲、轉移,影響患者預后。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3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Austin L Chiang;Linda S Lee;;Clinical approach to incidental pancreatic cyst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6年03期

2 彭承宏;郝純毅;戴夢華;趙玉沛;苗毅;王春友;楊尹默;;胰腺囊性疾病診治指南(2015版)[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5年09期

3 Vivek Kadiyala;Linda S Lee;;Endo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ncreatic cyst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5年03期

4 樓文暉;吳文銘;趙玉沛;苗毅;王春友;楊尹默;;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指南(2014)[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4年12期

5 Luis Gijón de la Santa;José Antonio Pérez Retortillo;Ainhoa Camarero Miguel;Lea Marie Klein;;Radiology of pancreatic neoplasms:An updat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2014年09期

6 練宓;宓現強;;miRNA應用于胰腺癌早期檢測研究進展[J];檢驗醫(yī)學;2014年04期



本文編號:24225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4225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dc2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