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大腸癌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有著不斷上升的趨勢,根本沒有下降甚至是平穩(wěn)走形的跡象,僅短短14年該數(shù)值就升高了63.4%,年平均增加4.87%[1]。這種畸形走勢與我國人口的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飲食結構的調(diào)整以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之間存在著極其微妙的聯(lián)系。影響該病治療效果的因素眾多。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單純運用手術和靜脈藥物化學治療腫瘤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返。近年各種先進的治療方法層出不窮為廣大的腫瘤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福音,但是昂貴的治療費用使得腫瘤治療出現(xiàn)了一個尷尬的局面。進行更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決策已成為現(xiàn)階段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的研究重點。個體化治療須要更加精確的診斷手法,目前腫瘤的分期未將血清學指標納入其中,因為目前我們掌握的血清學標志物還比較有限,而且與腫瘤預后的關系尚不清晰,以導致了這一重要指標的不作為。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對于血清學腫瘤標志的研究力度。目的實驗一:探討環(huán)氧化酶-2(COX-2)與胸苷酸合成酶(TS)在不同無病生存期的結腸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及這兩種標志物之間的關系。實驗二:探討在大腸癌患者中MicroRNA-101與COX-2的表達情況及兩者之間的關系以及MicroRNA-101與患者無病生存期之間的關系。方法實驗一:1.研究對象:針對大腸癌根治術后人群跟蹤隨訪,并記錄DFS(無病生存時間)。以DFS為篩選的重要標準,挑選DFS48個月患者和DFS48個月患者各25名,共50名。2.實驗方法:將每例患者癌組織、癌旁組織蠟塊切片,經(jīng)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SP法)染色,染色后在光學顯微鏡下分別由3名資深病理醫(yī)師閱片,判讀TS與COX-2的表達水平后綜合閱片結果。將兩組的TS和COX-2表達情況進行對比,并做統(tǒng)計學分析。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X2檢驗進行比較兩組間TS和COX-2是否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實驗二:1.研究對象:篩選我院收治的大腸癌根治術患者,選擇無病生存期小于48個月者25例為A組,無病生存期大于48個月者25例為B組,同時挑選手術治療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25例為C組。2.實驗方法:采用熒光免疫原位雜交法:應用熒光染料標記探針MicroRNA-101,將其加入脫蠟后的大腸癌、癌旁正常組織及潰瘍性結腸炎組織中雜交后,使用熒光顯微鏡觀察并記錄結果。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大腸癌組織、周圍正常結腸組織和潰瘍性結腸炎病變部位中COX-2的表達情況,并分析其與患者無病生存期的關系。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K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分析不同無病生存時間的患者大腸癌組織中MicroRNA-101表達情況是否存在差異,采用Spearman相關系數(shù)分析癌組織巾MicroRNA-101與COX-2的表達情況是否相關。結果:實驗一:1.50例結直腸癌患者中,TS的陽性表達率為90.00%,COX-2的陽性表達率為76.00%。2. 不同無病生存期的大腸癌患者TS的表達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646)。3. COX-2在無病生存期48個月的患者癌組織中表達水平明顯低于無病生存期48個月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3)。實驗二1.MicroRNA-101:A組癌組織(Mean Rank=32.24)陽性率最低,B組癌組織(Mean Rank=43.75)陽性率中等,C組病變組織(Mean Rank=58.58)陽性率最高,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0.001)。A、B組患者的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均低于其正常組織(P0.001)。2.COX-2:A組癌組織(Mean Rank=50.26)陽性率最高,B組癌組織(Mean Rank=35.78)陽性率最低,C組病變組織(Mean Rank=49.13)與A組接近,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0.015)。A、B組患者的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均低于其正常組織(P0.001)。3.在癌組織和癌旁組織中MicroRNA-101和COX-2存在顯著負相關;在潰瘍性結腸炎病變組織中MicroRNA-101和COX-2存在顯著正相關。結論:1.COX-2的表達水平與大腸癌患者的無病生存期呈負相關,可能成為預測大腸癌預后的參考指標。2.MicroRNA-101與大腸癌患者的無病生存期顯著相關,生存期越長癌組織MicroRNA-101陽性表達率越高。3.在癌組織和正常組織中COX-2陽性表達與MicroRNA-101陽性表達呈負相關,但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病灶粘膜中這兩種標志物的相關關系并不明顯。這可能是因為MicroRNA-101能夠抑制COX-2的表達所致,但仍需進一步探究。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新鄉(xiāng)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5.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陳玉芳;周林艷;萬美珍;曾靖瑤;;hMLH1、hMSH2、COX-2蛋白在散發(fā)性大腸癌的表達及意義[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2 孔天東;高偉艷;劉萌萌;姚麗鴿;朱眉;顧愛麗;張傳雷;;COX-2在非小細胞肺癌組織中的表達[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4年04期
3 王海峰;楊宏;胡禮炳;霍倩;雷永虹;秦揚;李俊;畢城偉;;上調(diào)microRNA-101沉默EZH2基因表達對人膀胱癌T24細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響[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9期
4 郭俊俊;王浩;王劏;李麗娜;劉慧娟;陳旭;楊怡萍;;乳腺癌組織VEGF-A、COX-2的表達與預后生存分析[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4年08期
5 尹少朋;徐峰;龐智;;結腸癌相關miRNA的轉(zhuǎn)化機制[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年11期
6 戴中華;陳良標;;MicroRNA對多細胞動物復雜性進化的影響[J];遺傳;2010年02期
7 郭學良,郭宗林,傅麗娜,林庚金;大腸良、惡性腫瘤Ki-67抗原的表達及其意義[J];中國癌癥雜志;2002年01期
8 汪斐;莫燁;周世權;陳森林;寧文鋒;姚茂金;王永俊;施小六;;COX-2和HER-2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7年07期
9 何瓊;高靜;王婷婷;陸明;沈琳;;晚期胃癌患者血清TS、TP表達水平與氟尿嘧啶為基礎的化療療效及預后的相關性[J];中國癌癥雜志;2013年04期
,
本文編號:
23256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325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