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亞細胞定位與腫瘤關系的研究進展
本文選題:腫瘤 + 蛋白質加工 ; 參考:《腫瘤》2017年06期
【摘要】:腫瘤相關蛋白亞細胞定位的改變可影響其蛋白結構和生物學功能,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密切相關。異常的磷酸化、乙;头核鼗揎椏捎绊懩[瘤相關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進而改變下游靶基因表達及相關細胞信號通路,這是誘導腫瘤發(fā)生的重要因素。作用于蛋白翻譯后修飾的抗癌藥物可逆轉腫瘤相關蛋白的異常亞細胞定位,進而抑制腫瘤細胞遷移,并促進細胞凋亡。本文以p53、叉頭框蛋白O1(forkhead box protein O1,FOXO1)和p27等分子為例,總結了磷酸化、乙;头核鼗揎棇@些蛋白亞細胞定位的影響,以及目前影響蛋白亞細胞定位的抗癌藥物的作用機制,并討論了蛋白亞細胞定位對臨床惡性腫瘤診斷、預后判斷和藥物作用效果預測具有的重要意義。
[Abstract]:The changes of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tumor-associated proteins may affect their protein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tumors. Abnormal phosphorylation, acetylation and Ubiquitin modification can affect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tumor-associated proteins, and then change the downstream target gene expression and related cell signaling pathway, which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duce tumorigenesis. The antitumor drugs modified after protein translation can reverse the abnormal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tumor-associated proteins and thus inhibit the migration of tumor cells and promote cell apoptosis.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phosphorylation, acetylation and ubiquitin modification on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p53, forkhead box protein O1FXO1) and p27 were summarized,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s of anticancer drugs affecting the localization of protein subcells. The significance of protein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in clinical malignant tumor diagnosis, prognosis and prediction of drug effect was discussed.
【作者單位】: 浙江省醫(yī)學科學院分子醫(yī)學中心;
【基金】:浙江省科學技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項目(編號:2014F50014) 浙江省科技研究項目(編號:2016F10009) 浙江省醫(yī)學科學院青年基金項目(編號:2015Y001) 浙江省醫(yī)藥衛(wèi)生科研基金項目(編號:2017KY30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81301782)~~
【分類號】:R730.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唐溧;羅子國;朱慶茂;鄒文琴;;雙氫青蒿素對前列腺癌PC-3細胞中UCHL1基因表達的調控機制研究[J];腫瘤;2014年12期
2 鄭榮壽;張思維;吳良有;李光琳;趙平;赫捷;陳萬青;;中國腫瘤登記地區(qū)2008年惡性腫瘤發(fā)病和死亡分析[J];中國腫瘤;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屈怡帆;白莉;;紫杉醇聯(lián)合順鉑一線治療晚期食管癌療效及預后分析[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7年15期
2 周婷;劉相東;宿振國;汪運山;;繼發(fā)血小板增高對胃癌患者預后影響的研究[J];貴州醫(yī)藥;2017年06期
3 李道睿;花寶金;張培彤;熊露;劉浩;林洪生;樸炳奎;;益肺清化膏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生存時間延長的臨床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7年06期
4 陳琳;程宗琦;陶敏;毛葉勤;閆兆威;宋偉華;;消疹止癢噴劑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相關性皮疹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7年17期
5 周婷;劉相東;宿振國;汪運山;;血小板增高對胃癌細胞增殖和轉移的影響及臨床意義[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17年03期
6 宋勇飛;張衍梅;方夢蝶;王孝舉;;蛋白亞細胞定位與腫瘤關系的研究進展[J];腫瘤;2017年06期
7 朱曉舟;孔桂美;萬丹;孫國壯;焦紅梅;陰銀燕;李國才;;減毒沙門氏菌在消化系腫瘤中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7年16期
8 孟心想;肖嘉懿;姜如;李敏;劉春鳳;;超聲在甲狀腺癌頸部淋巴結轉移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年15期
9 畢磊;葛明建;;非小細胞肺癌外科治療中肺內淋巴結清掃相關研究進展[J];重慶醫(yī)學;2017年13期
10 付檳梵;蔣士卿;;六君子湯結合化療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7年09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丁璇;李俊楓;羅子國;許舸;唐溧;;雙氫青蒿素對前列腺癌PC-3細胞UCHL1基因轉錄調節(jié)的影響及機制[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6期
2 李俊楓;羅子國;丁璇;唐溧;;5-雜氮-2'-脫氧胞苷調控UCHL1基因表達對人前列腺癌PC-3細胞增殖及凋亡的影響[J];激光雜志;2013年06期
3 易曉明;周文泉;;前列腺癌的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0年07期
4 高小玲;李慶春;羅子國;;雙氫青蒿素干擾前列腺癌PC-3細胞體外生長的研究[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9年24期
5 張思維;雷正龍;李光琳;鄒小農;陳萬青;趙平;;中國腫瘤登記地區(qū)2005年發(fā)病死亡資料分析[J];中國腫瘤;2009年12期
6 宮曉梅;曹建平;樊賽軍;傅深;陸漢魁;朱巍;陳瑕林;劉楊;;青蒿素對人宮頸癌細胞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J];腫瘤;2009年10期
7 葉定偉;李長嶺;;前列腺癌發(fā)病趨勢的回顧和展望[J];中國癌癥雜志;2007年03期
8 陳建國;癌癥登記資料的質量評價[J];中國腫瘤;199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立奇;萬瑛;;蛋白質的亞細胞定位預測研究進展[J];免疫學雜志;2009年05期
2 張紅艷;張健;李丹妮;李彥姝;劉芙蓉;李豐;;人Elf5基因真核表達質粒的構建及其亞細胞定位[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4年06期
3 孫林光;銀巍;黃奕俊;程文芳;蘇興文;邱鵬新;顏光美;;大鼠神經(jīng)元Arnt2亞細胞定位的預測與分析[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6年07期
4 崔曉兵;;Akt亞型的亞細胞定位決定了其特異的生物學作用[J];生理科學進展;2010年03期
5 何昆,周濤,靳寶鋒,胡美茹,楊怡,張學敏;eIF-5A的亞細胞定位研究[J];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院刊;2003年05期
6 翟蕓,魏漢東,瞿祥虎,周鋼橋,張成崗,邢桂春,馬曉蕓,張令強,朱云平,賀福初;人分化相關基因Ndr3的克隆、組織表達譜及亞細胞定位研究[J];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院刊;2002年04期
7 謝琳娜;張娜;陳明諒;李勤喜;周化民;;抗RIP3抗體的制備及其亞細胞定位[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06年05期
8 陳留存,楊光,孫紅,高亞萍,周厚清,劉朝暉,丁紅梅,趙強,柳川,范明,沈倍奮,邵寧生;小鼠新基因msid2的克隆、亞細胞定位及表達特征[J];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院刊;2005年02期
9 李玲;文娟;庹勤慧;廖端芳;;SUMO化對DAXX亞細胞定位與功能的影響[J];生理學報;2013年01期
10 姚菲;唐穎;田春艷;張令強;范禮斌;;Apak的亞細胞定位機制研究[J];軍事醫(yī)學;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陳虎;孫之榮;;蛋白質亞細胞定位:數(shù)據(jù)整合和預測系統(tǒng)[A];第十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2 黃淑云;孫興玉;梁汝萍;邱建丁;;基于小波支持向量機預測蛋白質亞細胞定位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計算(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3 王東;李兵;林超;陳玉華;許雅香;沈衛(wèi)德;;家蠶細胞色素P450基因CYP6AE21的克隆、表達分析及亞細胞定位[A];中國蠶學會第六屆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C];2009年
4 趙燕;張耀洲;童富淡;;家蠶HMGA的表達差異和亞細胞定位[A];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2年
5 張鵬;印莉萍;;水稻缺鐵誘導高效表達基因OsNramp1的克隆、亞細胞定位及功能研究[A];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6 ;石斑魚死亡調節(jié)相關基因GRIM-19的克隆和亞細胞定位分析[A];2010年中國水產(chǎn)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鄒永新;弭軍;崔金鵬;張錫宇;李曦;郭辰虹;高貴敏;陳丙璽;龔瑤琴;;CUL4B表達及其亞細胞定位分析[A];中國遺傳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2004-2008)[C];2008年
8 楊丹;張耀洲;;家蠶pBmHPC-21基因的克隆、表達及亞細胞定位[A];華東六省一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09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9 徐秋芳;樂文靜;熊如意;周益軍;;RSV CP和SP基因在本氏煙中的表達與亞細胞定位分析[A];植?萍紕(chuàng)新與病蟲防控專業(yè)化——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曹雋U,
本文編號:20098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009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