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huán)微粒對口腔癌進展的作用機制研究
本文選題:循環(huán)微囊泡 + 口腔癌 ; 參考:《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7年21期
【摘要】:目的比較正常人和口腔鱗狀細胞癌患者循環(huán)微粒的含量,并探究循環(huán)微粒在口腔癌進展中的作用。方法差速離心法收集正常人和口腔癌循環(huán)微粒。流式細胞術檢測循環(huán)微粒的濃度;MTT法和Ed U實驗檢測細胞增殖活性,劃痕實驗和Transwell實驗分別檢測細胞遷移和侵襲能力;裸鼠移植瘤模型檢測循環(huán)微粒對腫瘤細胞體內成瘤的影響。結果口腔癌患者循環(huán)微粒的含量比正常人的高,且循環(huán)微粒的濃度與口腔癌患者血液高凝狀態(tài)密切相關?谇话┗颊邅碓吹难h(huán)微粒促進口腔癌細胞增殖、遷移、侵襲和體內成瘤。結論口腔癌患者來源的循環(huán)微粒促進口腔癌細胞增殖、遷移、侵襲和體內成瘤,在口腔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ontent of circulating particles in normal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an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irculating particles in the progression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Methods the circulating particles of normal and oral cancer were collected by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oncentration of circulating particles. MTT assay and Ed U assay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cell proliferation activity. The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ability were detected by scratch assay and Transwell assay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circulating particles on tumorigenesis of tumor cells in nude mice was examined. Results the content of circulating particles in patients with oral cancer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irculating particle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ypercoagulability of blood in patients with oral cancer. Circulating particles from patients with oral cancer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invasion and tumorigenesis of oral cancer cells. Conclusion the circulating particles from patients with oral cancer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invasion and tumorigenesis of oral cancer cell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oral cancer.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口腔科;
【分類號】:R739.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杰,張建國,趙福運;多藥耐藥基因在口腔癌組織中的表達與分析研究[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2 Jatin Shah;黃俊偉;周維國;黃志剛;;口腔癌[J];中國醫(y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08年06期
3 楊靜;梁新華;;年輕人口腔癌的研究進展[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08年06期
4 鄭家偉;鐘來平;張志愿;;口腔癌的預防[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9年02期
5 孫玉娟;孫正;;乙醇與口腔癌臨床流行病學的研究進展[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年02期
6 萬闊;;用好牙刷 防口腔癌[J];農家科技;2009年04期
7 陸新萍;王代友;;口腔癌多藥耐藥的研究現(xiàn)狀[J];醫(yī)學綜述;2010年06期
8 宋文婷;李敏;彭驪蘇;林梅;;口腔癌和癌前病變臨床檢測的現(xiàn)狀[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0年05期
9 秦偉;;口腔癌影響因素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10 ;發(fā)達國家及發(fā)展中國家口腔癌發(fā)病率[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麗薇;孫莉;譚寧;;人細胞色素P450 2A6基因在口腔癌中表達的研究[A];中國解剖學會第十一屆全國組織學與胚胎學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曹新穎;;口腔癌和癌前病損的研究[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全科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賀宇彤;陳萬青;張思維;李賀;楊楊;;中國2004~2005年口腔癌死亡分析——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資料分析[A];全國腫瘤流行病學和腫瘤病因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趙士芳;劉雁鳴;何立波;樊立潔;;口腔癌中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表達與微血管形成關系的研究[A];第一屆全國口腔頜面部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5 吳煜農;王陳飛;宋曉萌;葉金海;;口腔癌患者手術前后生存質量狀況的初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6 孫玉娟;孫正;;飲酒與口腔癌臨床流行病學現(xiàn)況的初步研究[A];第七屆全國口腔黏膜病暨第五屆口腔中西醫(yī)結合大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李向春;張素欣;段玉芹;;口腔癌患者手術前后細胞免疫功能變化的檢測及臨床意義[A];第五屆全國中醫(yī)藥免疫學術研討會——暨環(huán)境·免疫與腫瘤防治綜合交叉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8 張陳平;;口腔癌治療規(guī)范的思考[A];第八次全國口腔頜面—頭頸腫瘤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9 王陳飛;宋曉萌;吳煜農;;口腔癌患者手術前后生存質量狀況的初步研究[A];第八次全國口腔頜面—頭頸腫瘤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張志華;曹新穎;;口腔癌的早期診斷和癌前病損的研究[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全科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上海瑞金醫(yī)院瑞安腫瘤中心 蔡德江;劣質假牙誘發(fā)口腔癌[N];健康時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項錚;嚼檳榔真能患口腔癌嗎?[N];科技日報;2013年
3 重慶萬州 崔鍵;可怕的口腔癌[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3年
4 黃芳;怎樣預防口腔癌[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5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yī)師 黃煒邋宋黎勝 整理;口腔癌與生活方式有關[N];健康報;2007年
6 劉橋斌;臺灣口腔癌因檳榔高發(fā)?[N];健康時報;2007年
7 李博;上海找到口腔癌治療新方案[N];科技日報;2008年
8 徐鳴;劣質牙刷可誘發(fā)口腔癌[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8年
9 安徽合肥市口腔醫(yī)院 陳志方;口腔癌的易感因素[N];健康報;2008年
10 李文瑤;口腔癌的防與治[N];吉林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菁華;多能干細胞因子Oct4和Sox2對口腔癌發(fā)生發(fā)展作用的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2 胡永;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促口腔癌侵襲轉移的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余世斌;蛋白激酶C在口腔癌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和分子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4 劉華;口腔癌引流區(qū)淋巴結反應性增生與轉移關系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5 張素欣;不同方式負載抗原后外周血樹突狀細胞對口腔癌抑瘤作用的體內外實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韓波;反義HIF-1α基因轉染提高口腔癌放療敏感性的相關基礎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7 謝春;化療后口腔癌手術安全邊界確定的臨床及病理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8 陳方淳;腫瘤壞死因子α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口腔癌發(fā)病風險的Meta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4年
9 王麗京;Slit-Robo信號在口腔癌形成中的功能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10 林靖雯;口腔癌相關成纖維細胞對舌癌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大魁;口腔癌與嚼食檳榔相關性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楊佳;口腔癌患者術前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蔣麗娟;口腔癌VEGF誘導致耐受性DC對T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D];南京大學;2016年
4 龍小佳;HPV16E6、p53和TLR1在口腔癌中的表達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周美玲;MT1-MMP調控MMPs表達促口腔癌侵襲轉移的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6年
6 丁繼平;3D打印個體化口腔放療支架的研制及初步臨床評估[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7 杜聞;長株潭地區(qū)口腔癌患者血液微量元素檢測臨床相關研究[D];南華大學;2016年
8 馮雪峰;口腔癌患者就醫(yī)延遲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6年
9 辛穎;雙硫侖抑制TGF-β誘導的口腔癌KB細胞上皮—間充質轉化[D];吉林大學;2017年
10 徐召南;調節(jié)自噬增強口腔癌放化療敏感性的作用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19662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966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