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在Y74、Y272磷酸化TOPK對結腸癌發(fā)生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本文選題:TOPK 切入點:Src 出處:《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摘要】:目的:TOPK作為一種絲/蘇氨酸蛋白激酶,在多種腫瘤中呈高表達,并能促進結腸癌的發(fā)生,但其激活機制尚不清楚。Src的活性在80%的結腸癌中有增強,且TOPK存在Src磷酸化保守序列。本研究將探索Src是否為TOPK的直接上游激酶,并確認其磷酸化位點,制備磷酸化抗體探討TOPK被Src磷酸化后在結腸癌發(fā)生中的作用及其機制。方法:1.通過體外激酶實驗驗證Src是否可磷酸化TOPK,利用NetPhos2.0軟件及肽譜磷酸化方法篩選出其可被磷酸化的位點。2.制備相應的磷酸化抗體(p-TOPK(Y74)、p-TOPK(Y272)),構建TOPKY74、Y272單突變和Y74Y272雙突變原核表達質粒,并表達蛋白,通過體外激酶實驗驗證Src在Y74、Y272磷酸化TOPK。3.利用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觀測Src是否與TOPK共定位,并通過pull-down技術檢測細胞內Src是否與TOPK共結合。4.瞬時轉染pcDNA3-HA-TOPK和pcDNA4-His-Src到HEK293T細胞,EGF刺激后,通過western blot法檢測細胞內p-TOPK (Y74)的表達情況。5.在結腸癌細胞內分別給予EGF時間依賴性刺激,用Src抑制劑達沙替尼作用以及建立src基因沉默穩(wěn)定細胞系,用磷酸化抗體驗證細胞內Src可在Y74磷酸化TOPK。6.構建TOPKY74、Y272單突變和Y74Y272雙突變真核表達質粒,在JB6和SW480細胞建立TOPK單突變和雙突變穩(wěn)定細胞系,通過生長曲線檢測細胞的增殖變化,利用軟瓊脂克隆形成實驗檢測位點突變后細胞的錨定非依賴性生長能力(即克隆形成能力)的改變。7.在TOPK野生型和雙突變型JB6穩(wěn)定細胞系(JB6/WT和JB6/FF),敲除Src后的MEF細胞系(Src+/+和Src-/-)及達沙替尼作用后的結腸癌細胞系SW480、HCT15及HCT116中用western blot法檢測TOPK的底物p-Histone H3 (S10)的表達,觀察TOPK的活性變化情況。8.將建立的TOPK野生型和雙突變型SW480穩(wěn)定細胞系細胞(SW480/WT/和SW480/FF)注射入裸鼠體內,通過裸鼠荷瘤實驗檢測FF/SW480細胞成瘤能力的變化情況。9.在HEK293T細胞中過表達Src、TOPK及泛素分子Ubiquitin,通過免疫沉淀實驗檢測TOPK泛素化結合能力的變化情況。10.用放線菌酮(CHX)分別作用于瞬時轉染野生型TOPK (TOPK-WT)和雙突變型TOPK(TOPK-FF)的HEK293T細胞以及Src+/+和Src-/- MEFs, western blot法檢測TOPK的半衰期。結果:1.體外激酶實驗結果顯示活性Src可磷酸化無活性TOPK。NetPhos2.0軟件打分預測和肽譜磷酸化篩選出Y74和Y272為Src磷酸化TOPK的酪氨酸位點。2.體外激酶實驗驗證制備的p-TOPK (Y74)抗體識別TOPK第Y74位點的磷酸化。3.激光共聚焦結果顯示Src在細胞內與TOPK共定位,pull-down結果表明Ni-NTA-His-TOPK可結合細胞內Src。4.共轉染pcDNA3-HA-TOPK和pcDNA4-His-Src到HEK293T細胞后,p-TOPK (Y74)抗體能識別磷酸化的TOPK,并且EGF刺激增強了p-TOPK(Y74)的表達。5.分別用EGF刺激結腸癌細胞SW480 0,5,15,30分鐘后,內源性p-TOPK(Y74)的表達水平增強;用Src抑制劑達沙替尼作用于結腸癌細胞24h或者沉默結腸癌細胞內Src后,內源性p-TOPK (Y74)的表達水平降低。6.在過表達TOPK野生型(WT)、單突變(74F;272F)和雙突變(FF)的JB6和SW480細胞系中,各突變組細胞生長較野生型組慢(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且突變組細胞的錨定非依賴性生長能力較野生型組降低,即突變后細胞的腫瘤發(fā)生能力下降。7.與JB6/WT組相比較,JB6/FF組細胞p-Histone H3 (S10)的表達明顯降低;而在Src-/- AMEFs和達沙替尼作用后的結腸癌細胞系SW480、HCT15以及HCT116中,p-Histone H3 (S10)的表達也降低,Src磷酸化TOPK增強了TOPK的活性。8.裸鼠荷瘤實驗顯示SW480/FF組腫瘤增長速度明顯減慢(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最終形成的腫瘤體積也明顯較SW480/WT組小,并且SW480/FF組腫瘤中p-Histone H3(S 10)的表達水平明顯低于SW480/WT組。9.共轉染Src后,TOPK的泛素化結合水平明顯降低,說明Src抑制了TOPK的泛素化誘導的降解途徑。10. TOPK-FF組細胞中TOPK的半衰期較TOPK-WT短;Src"-/- MEFs中TOPK的穩(wěn)定性也較Src+/+ MEFs差,說明Src增強TOPK的穩(wěn)定性。結論:Src在Y74、Y272磷酸化TOPK,增強其活性和穩(wěn)定性,從而促進了結腸癌的發(fā)生。
[Abstract]: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OPK on the phosphorylation of TOPK in colon cancer cells . In addition , EGF stim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p - TOPK ( Y74 ) . 5 .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endogenous p - TOPK ( Y74 ) was enhanced after 5 , 15 and 30 minutes respectively with EGF - stimulated colon cancer cells SW480 0 , 5 , 15 and 30 minutes .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endogenous p - TOPK ( Y74 ) was decreased after 24 h or silent colon cancer cells in colon cancer cells . 6 . After overexpression of TOPK wild - type ( WT ) and single mutation ( 74F ) , the level of endogenous p - TOPK ( Y74 ) decreased .
In the JB6 and SW480 cell lines of 272F ) and double mutation ( FF ) , the cell growth of each mutant group was slower than that in the wild type group ( P0.05 ,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 and the anchoring non - dependent growth capacity of the mutant group cell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wild type group , that is , the capacity of the tumor of the mutant cells decreased . 7 . Compared with the JB6 / WT group , the expression of p - Histone H3 ( S10 ) in the JB6 / FF group was obviously reduced ;
The expression of p - Histone H3 ( S10 ) in SW480 / FF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 P0.05 ) . The half - life of TOPK in TOPK - FF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OPK - WT ;
The stability of TOPK was also lower than that of src + / + MEFs ,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stability of TOPK was enhanced . Conclusion : In Y74 and Y272 ,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OPK were enhanced ,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lon cancer was promoted .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5.3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橄欖油防結腸癌[J];安徽科技;2000年10期
2 鄭應芳;結腸癌誤診8例報道[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0年06期
3 馮智;結腸癌并發(fā)急腹癥16例誤診分析[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4 馬致祥;22例結腸癌誤診觀察[J];蘭州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5 李祁新;結腸癌誤診闌尾炎7例分析[J];農墾醫(yī)學;2000年01期
6 陳偉輝;103例結腸癌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0年01期
7 鄭應芳,鄒慧民;結腸癌誤診8例報道[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0年02期
8 ;蔬菜水果不能降低結腸癌危險[J];浙江中醫(yī)雜志;2001年03期
9 陳友恒;12例老年人結腸癌誤診闌尾膿腫原因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1年04期
10 Aloys LA,廖小燕,常元勛;紅肉與結腸癌[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學分冊);200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體嶺;王琳;;急診以闌尾炎為首發(fā)癥狀的結腸癌(附11例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五次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2 Paulo M.Hoff;;結腸癌化療的最新進展(英文)[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內鏡醫(yī)師分會成立大會、中國第十四屆內鏡醫(yī)學學術大會、《中國內鏡雜志》創(chuàng)刊十周年學術討論會、恩德思獎(Endoscopics Award)頒獎大會論文匯編(一)[C];2005年
3 梁忠炎;張勻;陳作兵;陳中華;郭豐;高原;周永慶;;以急腹癥為表現(xiàn)的結腸癌72例診療分析[A];2007年浙江省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劉敏;顧婧;張晶;申秀錦;鄧紅;;結腸癌的傅立葉紅外光譜分析[A];2009年浙江省病理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張瑜;王磊;郭繼中;;結腸癌的早期診斷[A];第二十二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消化疾病診治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0年
6 張立春;;合并闌尾炎的結腸癌誤診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大會論文集[C];2010年
7 岳亞軍;韓元媛;溫巧生;;左右側結腸癌的臨床病理比較[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五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8 張國富;趙菊環(huán);;結腸癌內瘺的臨床及影像學診斷[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9 李天天;;結腸癌患者住院費用影響因素分析[A];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10 王建軍;楊培金;李樹金;張永生;;螺旋CT掃描對結腸癌的診斷價值[A];第八屆全國腫瘤介入診療學術大會、第一屆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介入學護理專業(yè)學組會議暨國家級介入診療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腫瘤介入治療新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教授 羅學宏;警惕藏在闌尾炎身后的結腸癌[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2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外科教授 顧晉邋李明;50歲起 定期篩查結腸癌[N];健康報;2007年
3 記者 鄭曉春;結腸癌與染色體變異有關[N];科技日報;2007年
4 顧鋼;早期診斷結腸癌可免去手術[N];科技日報;2007年
5 王增;貪吃容易引發(fā)結腸癌[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8年
6 方留民;喝牛奶可減少結腸癌[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2年
7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腫瘤中心主任 李蘇宜 吳葉青 程守勤整理;腹瀉和便秘交替警惕結腸癌[N];健康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唐夏;李明: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預防結腸癌[N];中國消費者報;2010年
9 阿明;結腸癌為何“掛羊頭賣狗肉”?[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10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急診科 教授 羅學宏;急性闌尾炎與結腸癌[N];醫(yī)藥經濟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會杰;整合素ανβ6與ERK-ETS1信號通路在調控結腸癌侵襲轉移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郭松佳;地皮菜水應激蛋白的制備及其抗結腸癌效應研究[D];山西大學;2015年
3 李曉琴;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和彌散加權成像評估結腸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抗腫瘤治療效果的實驗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年
4 李嘉芝;miR-140在結腸癌上皮間質轉化中的作用與機制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7年
5 肖娟娟;Src在Y74、Y272磷酸化TOPK對結腸癌發(fā)生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6 王錫明;多層螺旋CT在結腸癌診斷和分期中的臨床應用[D];山東大學;2005年
7 邱培菊;5-羥基多甲氧基黃酮抗結腸癌活性及其分子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張蒂;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a單克隆抗體治療結腸癌的實驗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9 張振亞;白細胞介素21抑制結腸癌生長的相關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5年
10 張青松;5’-甲基硫代腺苷對結腸癌細胞凋亡的影響及其相關機制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震;光動力療法對結腸癌Caco-2細胞的殺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張慧;TRPV5、TRPV6對結腸癌SW480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D];遵義醫(yī)學院;2015年
3 蘭曉瑜;C-myc原癌基因啟動區(qū)G-四鏈體DNA序列對結腸癌細胞增殖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王爽;G四鏈體抑制結腸癌細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馬馳;結腸癌術后刀口感染危險因素的分析[D];山東大學;2015年
6 高辛亞;結腸癌D3根治術后32例吻合口瘺原因探討與后期治療[D];山東大學;2015年
7 胡盼盼;乳酸菌胞外多糖誘導結腸癌HT-29細胞凋亡的機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8 顏斐;脂多糖對結腸癌肝轉移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5年
9 張偉;呼吸道合胞病毒對結腸癌的溶瘤作用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5年
10 唐瑞t,
本文編號:17142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71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