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腫瘤論文 >

TACE聯(lián)合調強放療治療晚期肝癌的療效觀察

發(fā)布時間:2018-03-25 10:25

  本文選題:原發(fā)性肝癌 切入點:調強放療 出處:《介入放射學雜志》2017年09期


【摘要】:目的評價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聯(lián)合調強放療(IMRT)治療中晚期肝癌的療效和不良事件。方法入組的59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為TACE聯(lián)合調強組(治療組n=30例)與TACE組(對照組n=29例),比較兩組之間的早期腫瘤反應率,疾病無進展生存期(PFS),中位生存期(m ST)和不良事件。結果治療組的早期腫瘤反應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60.0%對34.4%,P=0.043);治療組和對照組中位PFS(m PFS)分別為260 d和195 d(P=0.006),m ST分別為468 d和431 d(P=0.195)。治療組出現(xiàn)2例嚴重的肝功能損害,經(jīng)20余天積極護肝治療后好轉。結論 TACE聯(lián)合調強放療治療中晚期肝癌可增加腫瘤早期反應率,延長腫瘤PFS,反應可耐受。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events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E) combined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59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iver cancer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ACE combined with IMRT (n = 30) and TACE (n = 30). Group A (n = 29)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ate of early tumor respon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ate of early tumor respon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0.0% vs 34.44%), and the median PFS(m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260d and 195dP0. 006mST, respectivel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re were 2 cases of severe liver function damage. Conclusion TACE combined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can increase the early response rate and prolong the tumor response.
【作者單位】: 臺州市腫瘤醫(yī)院腫瘤內科;
【分類號】:R735.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金明,李寶生;調強放療技術研究進展[J];腫瘤防治雜志;2001年01期

2 傅美娜;王國民;宋美芳;方慶亮;任艷萍;;適形放療與束流調強放療的進展[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05年04期

3 黃通瑞;;適形調強放療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05年04期

4 馬翔;;加強質量控制 提高調強放療水平[J];中國醫(yī)療器械雜志;2010年01期

5 阮長利;徐利明;宋啟斌;馬廣棟;;調強放療的流程與計劃設計技巧[J];腫瘤學雜志;2010年06期

6 蔣俊;權循鳳;;同步整合加量調強放療的臨床研究進展[J];癌癥進展;2013年01期

7 劉志凱;楊波;胡克;侯曉榮;邱杰;張福泉;;螺旋斷層調強放療技術的臨床應用[J];協(xié)和醫(yī)學雜志;2013年04期

8 高磊;張軍華;王華明;;調強放療治療計劃制定中的改進模擬退火算法[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06年08期

9 姜瑞瑤;熊霏;黃國鋒;曹征;李兆斌;傅深;;影響調強放療絕對劑量的主要因素及應對措施[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08年05期

10 吳洪芬;;適形調強放療治療惡性腫瘤540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立慶;戴建榮;胡逸民;;對一種簡化調強放療技術的系統(tǒng)評價[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吳欽宏;李高峰;;北京醫(yī)院調強放療經(jīng)驗[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李玉;張海波;董丹;馮梅;;適形調強放療聯(lián)合緩釋化療粒子治療晚期肺癌的初步研究[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李玉;張海波;董丹;馮梅;;適形調強放療聯(lián)合緩釋化療粒子治療晚期肺癌的初步研究[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徐裕金;劉冠;王準;鄭曉;王躍珍;封巍;賴霄晶;周霞;白雪;馬紅蓮;張娜;王謹;胡曉;陳明;;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同步加量調強放療的回顧性分析[A];第13屆全國肺癌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6 汪俊;鄒煉;侯氫;;調強放療中基于束眼觀劑量的射束方向優(yōu)化方法研究[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7 孫濤;盧潔;尹勇;劉同海;;乳腺癌正向與逆向調強放療計劃的比較[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石梅;魏麗春;;適形調強放療技術在宮頸癌根治性放療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汪雋琦;李龍根;徐志勇;周莉鈞;趙快樂;楊昭志;;射野方向優(yōu)化在食道癌逆向調強放療計劃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王中和;胡海生;閻超;張霖;石慧烽;;口腔癌術后調強放療保護唾液腺功能的效果觀察(前瞻性常規(guī)放療對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付東紅邋通訊員 張航;治療癌癥調強放療效果明顯[N];健康報;2007年

2 孫朝陽 魏紋;一個患者三個瘤 調強放療一并除[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3 天津市腫瘤醫(yī)院放射治療科 王平;調強放療“逆向設計”治腫瘤[N];科技日報;2007年

4 王繼榮;調強放療精確殺滅癌細胞[N];健康報;2006年

5 王平 王佩國;調強技術 讓放療精益求精[N];健康報;2007年

6 張明通 邱素芳;調強放療治復發(fā)鼻咽癌安全有效[N];健康報;2012年

7 魏紋;變“粗放”為“集約”[N];科技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袁光文;圖像引導的調強放療在宮頸癌術后輔助放療中的應用[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李永恒;早期乳腺癌保乳術后調強放療研究[D];北京大學;2008年

3 畢錫文;早期原發(fā)韋氏環(huán)NK/T細胞淋巴瘤調強放療的劑量學和臨床結果[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偉平;調強放療在胰腺癌和宮頸癌治療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2 霍雯;左乳癌保乳術后野中野調強和逆向調強放療的劑量學比較[D];石河子大學;2015年

3 杜霄勐;調強放療用于宮頸癌術后輔助治療的劑量學與回顧性臨床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4 諶娜娜;宮頸癌限定盆骨骨髓調強放療的劑量學及臨床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楊威;不可手術切除胃癌調強放療同步XP方案療效對比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李U,

本文編號:166271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66271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86d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