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腫瘤論文 >

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在膽囊癌診斷和預后的價值

發(fā)布時間:2016-10-29 12:53

  本文關鍵詞: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在膽囊癌診斷和預后的價值,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山東大學》 2014年

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在膽囊癌診斷和預后的價值

王云峰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 膽囊癌(Gallbladder cancer, GBC)是膽囊最常見和侵襲性強的惡性腫瘤之一。由于早期膽囊癌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其5年生存率低,預后差。大多數(shù)患者在診斷時已屬于晚期,從而失去了根治性手術的機會。因此,GBC的早期診斷是很重要的。目前,膽囊癌的診斷主要依靠非侵入性的輔助影像學檢查和創(chuàng)傷性檢查,如腹腔鏡檢查和活檢。然而,尚缺乏理想的腫瘤標志物用于GBC的診斷和預后的評價。 腫瘤標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糖類抗原242(CA242)和糖類抗原199(CA199)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各種不同類型的癌癥診斷,如肝癌,胃癌,大腸癌和胰腺癌。然而,當這些標志物用于膽囊癌的診斷時,診斷結果卻不一致。最近的一項研究報道,鞘氨醇1-磷酸受體1(S1P1)過表達或內質網蛋白29(ERp29)缺失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并可能成為早期檢測膽囊腺癌的潛在生物標志物。因此,我們推測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使用能否避免不一致,從而提高對膽囊癌診斷的敏感性。 膽囊癌患者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術后腫瘤復發(fā)和轉移。為了實現(xiàn)全面和準確認識膽囊癌術后復發(fā)和轉移的情況,人們已經進行了巨大的努力,來探索更有效的臨床預測方法。但是,由于經濟與技術條件的限制,不能對所有個體的腫瘤相關指標系統(tǒng)全面地檢測,因此,特異性腫瘤標志物的聯(lián)合檢測就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研究價值。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腫瘤標志物CA199、CA242、CA125和CEA聯(lián)合檢測是否可以增加GBC診斷的敏感性并分析影響膽囊癌患者生存和復發(fā)的臨床預后因素。 [研究方法] 通過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檢驗中心,采用電化學免疫儀對234例入選本研究受試者血清CA199、CA242、CA125和CEA水平進行檢測。其中包括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之間就診于上海市同濟大學附屬楊浦醫(yī)院和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的GBC患者7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48例)和78例良性膽囊疾病患者(膽囊炎,膽囊息肉和膽囊結石),以及78例在同一醫(yī)院接受體檢的健康正常對照人群。正常參考值如下:CEA≤10μg/l, CA125≤35U/ml, CA242≤15U/ml和CA199≤39U/ml。并在術前和術后對CA199、 CA242、CA125和CEA血清檢測水平和陽性率進行了分析和評估。所有患者的腫瘤大小、血清CA199、CA242、CA125和CEA的檢測值、術后生存時間均輸入數(shù)據庫。組間計量資料用t檢驗進行比較,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ROC曲線用于上述指標對于GBC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的評估。并對隨訪患者進行生存分析,包括生存時間曲線和Cox比例風險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來評估影響膽囊癌患者術后預后的獨立因素。 [研究結果] 1.健康對照組與膽囊良性疾病組之間在CA199、CA242、CA125和CEA四種標志物平均血清水平和檢測陽性率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GBC組與其他兩組之間在CA199、CA242、CA125和CEA四種標志物平均血清水平和檢測陽性率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膽囊癌組患者中血清CA199、CA242、CA125和CEA水平在年齡和性別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膽囊癌組患者血清CA199、CA242、CA125和CEA水平在GBC位于膽囊頸部者明顯高于膽囊癌位于膽囊底部者。此外,膽囊癌組患者血清CA199、CA242和CA125水平在GBC的不同臨床病理分期,腫瘤大小和分化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 2.根據GBC患者的不同臨床分期階段對四個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敏感性分析表明,CA199、CA242和CA125的敏感性隨著膽囊癌臨床分期的進展逐漸升高。膽囊癌組患者血清中CA199、CA242和CA125水平在病理分期ⅣA,IVB期與Ⅱ期之間存在差異,并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意義(P0.05)。單個腫瘤標志物診斷膽囊癌時,CA199的敏感性最高(72.7%),而CA242的特異性最高(98.7%)。CA242可被視為GBC在早期階段浸潤的腫瘤標志物之一。聯(lián)合檢測CA199、CA242和CA125時診斷準確率最高(69.2%)。聯(lián)合檢測可以提高GBC診斷的特異性,但不能改善診斷的敏感性。CA199和CA242診斷敏感性隨GBC生長階段的進展和淋巴結遠處轉移而增高(P0.05)。 3.78例GBC患者術后隨訪6~12個月(平均8個月)。30例患者術后完整隨訪1年,其中6例患者出現(xiàn)復發(fā),24例沒有出現(xiàn)復發(fā)。在術后6個月時,膽囊癌復發(fā)組患者血清CA199、CA242和CA125水平明顯高于非復發(fā)組(P0.01)。非復發(fā)組患者血清CA199、CA242和CA125水平較術前膽囊癌組患者明顯降低,并具有臨床上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1)。使用Cox比例風險模型進行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膽囊頸部膽囊癌和血清CA199表達水平是影響膽囊癌患者預后的獨立預后因素。 [研究結論] 1.血清CA199、CA242和CA125的表達水平對于評估膽囊癌患者的淋巴結轉移,監(jiān)測復發(fā)和評價腫瘤臨床分期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2.聯(lián)合檢測血清腫瘤標志物CA199、CA242和CA125表達水平對GBC的診斷、療效評估及預后預測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3.CA242可作為診斷GBC早期階段浸潤的腫瘤標志物。 4.膽囊頸部膽囊癌和血清CA199表達水平是影響膽囊癌患者術后生存時間的獨立預后因素。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35.8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Mallika Tewari;Raghvendra R Mishra;Hari S Shukla;;Salmonella typhi and gallbladder cancer:report from an endemic region[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0年05期

2 趙化波;劉會春;王永森;;RNA激活技術上調p21~(WAF1/CIP1)基因表達對膽囊癌細胞增殖、侵襲與遷移能力的影響[J];肝膽外科雜志;2012年03期

3 高峻;韓殿冰;張朝;;膽囊癌臨床研究進展[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0年02期

4 韓曉玲;陳漢榮;鄭樹卿;張紅志;龐靚;;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膽囊隆起性病變的診斷價值[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06年08期

5 徐立寧;左石;王劍明;羅劍;劉民鋒;郭偉;董涇青;鄒聲泉;;膽囊癌的臨床病理學分析(附56例報告)[J];臨床外科雜志;2006年04期

6 呂校平;司芩;;原發(fā)性膽囊癌的影像學診斷現(xiàn)狀及進展[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0年02期

7 王向明;黃文鑫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yī)院放射科;;雙期多層螺旋CT對膽囊癌手術可切除性評價[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8年08期

8 劉穎斌,劉付寶,彭淑牖;膽囊癌擴大根治術范圍、術式選擇及評價[J];實用腫瘤雜志;2005年01期

9 蘇明;趙欣;;腫瘤標記物CA19-9、CEA、AFP和CA125在膽囊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武警醫(yī)學;2008年10期

10 洪德飛;彭淑牖;;膽囊癌合理根治術的決策依據和療效評價[J];外科理論與實踐;2011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曲華偉;RNAi抑制人膽囊癌VEGF基因表達及其對膽囊癌細胞生長與侵襲影響的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余志發(fā);朱存如;;原發(fā)性膽囊癌12例臨床分析[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2 陳光,張坤,王磊;膽囊癌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附33例報告)[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年05期

3 王非;胡江;梁魯;李明章;金衍波;宋曉彪;;膽囊炎的研究現(xiàn)狀[J];包頭醫(yī)學;2012年02期

4 彭可雨;梁漢歡;鄒亞毅;;MRI動態(tài)增強對腫塊型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0年06期

5 唐廣山;劉金有;周光禮;馬林;楊躍建;;原發(fā)性膽囊癌的MRI與B超診斷價值探討[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年01期

6 閆崢崢;于躍利;邢君;;Syndecan-1在膽囊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當代醫(yī)學;2009年19期

7 羅麗霞;馬曉強;;原發(fā)性膽囊癌35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09年28期

8 徐東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45例意外膽囊癌的治療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年05期

9 陳正陽;楊春華;;原發(fā)性膽囊癌22例誤診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6年11期

10 馮飛靈;劉辰;譚蔚鋒;邱應和;易濱;姜小清;;膽囊癌侵犯膽管導致阻塞性黃疸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0年08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石程劍;人膽囊癌干細胞的分離、鑒定及其惡性生物學行為的調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李強;ZnO、MnO_2、氧化硅納米結構的合成及其物理化學性能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黃海林;膽囊癌組織相關蛋白的篩選與鑒定[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9年

4 談燚;膽囊癌的蛋白質組學分析及AnnexinA3-miRNA對膽囊癌細胞的生物學效應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曲華偉;RNAi抑制人膽囊癌VEGF基因表達及其對膽囊癌細胞生長與侵襲影響的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6 李紅艷;肝螺桿菌感染不同品系小鼠模型的建立以及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肝螺桿菌抗體陽性率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7 齊曉偉;WT1在乳腺癌進展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年

8 熊力;TGF-β1誘導膽囊癌EMT過程中差異表達基因分析及NT5E和FcGBP的臨床病理意義探討[D];中南大學;2012年

9 沈健;人膽汁中潛在的膽管癌腫瘤標志物的篩選及相關蛋白的功能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秦琪;daRNA上調WT1基因表達誘導人肝癌HepG2細胞凋亡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蔡民;靶向c-myc基因小RNA干擾對膽囊癌細胞侵襲運動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0年

2 王一凡;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癌的臨床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3 郭少華;部分門靜脈動脈化對大鼠肝門部膽管影響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4 吳新權;抵抗素體外對人膽管癌細胞增殖、侵襲和轉移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的初步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叢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意外膽囊癌的臨床分析[D];浙江大學;2011年

6 余森龍;223例膽管癌診治分析[D];浙江大學;2011年

7 郭希偉;乙肝與膽囊膽固醇息肉相關性分析[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陳望;膽囊癌多種影像學對照及外科手術切除可行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0年

9 李良軍;nm23-H1和MMP-2在賁門癌中的表達與臨床意義[D];河南科技大學;2011年

10 王銀全;原發(fā)性膽囊癌癌組織中DC的浸潤和IL-10表達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遇玲;李名揚;郭余龍;;RNA干擾機理與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7期

2 張鵬輝,涂植光,楊明清,黃文方,鄒琳,周亞莉;RNA干擾技術靶向hTERT基因治療肝癌的實驗研究[J];癌癥;2004年06期

3 劉丹;陶澤璋;肖伯奎;陳始明;池花明;;短發(fā)夾RNA沉默hTERT基因對人喉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長抑制作用[J];癌癥;2006年01期

4 曹曉靜;李增鵬;仲召陽;戴楠;李夢俠;王閣;王東;;多腫瘤標志物蛋白芯片聯(lián)合診斷胰腺癌判別函數(shù)的建立和應用[J];重慶醫(yī)學;2007年19期

5 倪春;張才全;;siRNA分子選擇性的導入靶組織細胞的方法[J];重慶醫(yī)學;2007年24期

6 何曉清,宗方,吳金香,宗金波;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膽囊粘膜隆起性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1年09期

7 陳霞,李東方,曾新群,張艾,李寧,張?zhí)m花;CT與超聲對膽囊癌診斷的對照分析[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4年09期

8 任雨笙,崔芳,陳強,賈國良,王增祿,張英起,吳宗貴;豬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的氨基酸組成和等電點分析[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9 秦將均;施玉森;;螺旋CT多期增強在膽囊癌診斷中的價值[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14期

10 李賀;孟慶文;呂平;馬保華;鄢志強;;細菌載體技術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6年S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李海軍;VEGF反義寡核苷酸轉染對膽囊癌腫瘤血管生成影響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2 常新忠;人膽囊癌裸鼠原位模型的建立、單克隆細胞株的分離及雙自殺基因體內外殺傷作用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吳霞;蛋白質序列比較中的圖形表示及其相似性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2 夏一忠;通過原位移植建立人腫瘤裸鼠轉移模型建立高轉移細胞株[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3 鄭鈞豐;四種病毒載體對人成纖維細胞轉染效率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8年

4 柳菁筠;生物序列進化樹的構建[D];海南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沈威,程書榜;膽囊癌28例報告[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2 吳英,斯琴,蘇亞菲;膽囊癌的超聲診斷研究[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01年S1期

3 楊彪;膽囊癌術后長期存活2例報告[J];中國臨床醫(yī)學;2001年06期

4 潘江華,童曉春,黃關立;膽囊癌29例臨床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1年10期

5 湯華,阮永征;膽囊癌12例診治體會[J];中原醫(yī)刊;2001年02期

6 苗新泉;膽囊癌45例診治分析[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7 袁本雙,趙建軍;膽囊癌的診斷[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01年03期

8 張耀斌,司繼林;膽囊癌2例報告[J];陜西腫瘤醫(yī)學;2001年02期

9 許伯平;膽囊癌的早期診斷與手術治療體會[J];江蘇臨床醫(yī)學雜志;2001年06期

10 黃開紅,黃志清,李海剛,曾韻潔;膽囊癌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表達的意義[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何婉媛;袁錦芳;毛楓;王文平;;膽囊癌的超聲漏誤診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1年

2 張海鋒;;淺談雙螺旋CT在膽囊癌診斷中的價值[A];全國醫(yī)學影像技術學術會議(CMIT-2004)論文匯編[C];2004年

3 王小紅;馬勝林;鐘海均;;膽囊癌的綜合治療進展[A];2007醫(yī)學前沿論壇暨第十屆全國腫瘤藥理與化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李景澤;孫媛媛;于鳳海;胡和平;;膽囊癌100例臨床及組化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冊)[C];2007年

5 湯煥亮;曹浩強;費建國;;膽囊癌的超聲漏誤診分析[A];2007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陶云年;張文奇;王善軍;王和平;夏龍飛;;螺旋CT在膽囊癌診斷中的價值[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7 崔云甫;;膽囊癌外科治療方法的選擇[A];中國抗癌協(xié)會膽道腫瘤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全國膽道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李升平;王俊;梁哲昭;;膽囊癌中吲哚胺2,3-雙加氧酶的表達和調節(jié)性T細胞的浸潤及其臨床意義[A];中國抗癌協(xié)會膽道腫瘤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全國膽道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陸秀偉;謝筱晞;徐莉萍;鄧海旋;張裕超;;膽囊癌淋巴結轉移的多層螺旋CT分析[A];第十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暨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研究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C];2010年

10 霍苓;陳敏華;廖盛日;嚴昆;黃信孚;;體表超聲對膽囊癌分期診斷研究[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天津市腫瘤醫(yī)院肝膽腫瘤科主任 宋天強;[N];健康報;2013年

2 記者 胡德榮;[N];健康報;2014年

3 記者 唐聞佳;[N];文匯報;2014年

4 記者 白毅;[N];中國醫(yī)藥報;2014年

5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教授 羅學宏;[N];大眾衛(wèi)生報;2005年

6 吳葉青 蔣廷玉;[N];新華日報;2005年

7 北京友誼醫(yī)院 王潤華;[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7年

8 王麗;[N];科技日報;2007年

9 王潤華;[N];家庭醫(yī)生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沙文茹;[N];中國消費者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黃海林;膽囊癌組織相關蛋白的篩選與鑒定[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9年

2 宗華杰;人重組TRAIL治療膽囊癌的實驗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3 談燚;膽囊癌的蛋白質組學分析及AnnexinA3-miRNA對膽囊癌細胞的生物學效應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王云峰;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在膽囊癌診斷和預后的價值[D];山東大學;2014年

5 曲華偉;RNAi抑制人膽囊癌VEGF基因表達及其對膽囊癌細胞生長與侵襲影響的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6 石程劍;人膽囊癌干細胞的分離、鑒定及其惡性生物學行為的調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李海軍;VEGF反義寡核苷酸轉染對膽囊癌腫瘤血管生成影響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8 徐立寧;p16-Rb-HDAC1-E2F1對膽道癌的生長作用及其蛋白信號傳導通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9 馮雪冬;腫瘤表達譜基因芯片篩選膽囊癌腫瘤相關基因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袁源;miRNA-145在膽囊癌發(fā)病過程中的調控作用及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周一鳴;102例膽囊癌臨床與預后分析[D];浙江大學;2007年

2 劉學青;80例膽囊癌診療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朱錦輝;膽囊癌肝轉移模型建立及高轉移細胞亞群的篩選[D];浙江大學;2006年

4 馬繼民;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的表達及微血管密度與膽囊癌浸潤、轉移及預后的相關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2年

5 任剛;膽囊癌相關生物標志物的臨床病理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6 孔穎;膽囊癌的外科治療[D];浙江大學;2008年

7 陳望;膽囊癌多種影像學對照及外科手術切除可行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0年

8 史永平;膽囊癌的臨床病理特征與預后關系分析[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9 文騮;69例膽囊癌治療效果分析[D];蚌埠醫(yī)學院;2012年

10 李輝宇;中期因子蛋白在膽囊癌的表達及意義[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4年


  本文關鍵詞: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在膽囊癌診斷和預后的價值,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1576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576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839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