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腫瘤論文 >

Kras、Nras、Braf基因突變聯合檢測在轉移性大腸癌中的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8-03-05 04:30

  本文選題:大腸癌 切入點:Kras 出處:《廣東醫(yī)學》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大腸癌Kras、Nras、Braf基因突變與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意義。方法應用實時熒光定量PCR Taq Man探針法檢測90例大腸癌患者Kras、Nras、Braf基因突變。結果 90例大腸癌標本中33例(36.7%)檢測到Kras12、13、61密碼子基因突變,4例(4.4%)檢測到Nras12、13、61密碼子基因突變,6例(6.7%)檢測到Braf V600E基因突變。在有無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的患者,Kras基因突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醊2=7.220、8.720,P0.01)。在不同的性別、年齡、腫塊大小、浸潤深度、分化程度,Kras基因突變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Kras、Nras、Braf基因野生型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高于突變型(P0.01),無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顯高于伴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組(P0.01)。Kras與Nras、Braf基因突變無明顯負相關性。結論聯合檢測Kras、Kras、Braf基因突變對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及預后評估具有重要的意義。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mutations in the Taq gene of Krascoid Nrascogene in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the mutation of Krasn Nrasnar Braf gene in 90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Taq Man method. Results 33 of 90 colorectal cancer specimens were examined. The mutation of Braf V600E gene was detected in 6 cases (6 cases). The mutation of Braf V600E gen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distant metastasis (P < 0.05). 2 / 7.220 / 8.720 / P0.01. in different genders, Age, mass size, depth of invasion, The 3-year survival rate of the wild-type patients with Kras gene mut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utant type P0.01. the 3-year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distant metastas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utation of nrastir Braf gene and P0.01n.Kras in distant metastasis group.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Kraslus krasu Braf gene mut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作者單位】: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病理科;
【分類號】:R735.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May Cho;Chie Akiba;Cecilia Lau;David Smith;Milhan Telatar;Michelle Afkhami;Stephen Sentovich;Kurt Melstrom;Marwan Fakih;;Impact of RAS and BRAF mutations o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production and pattern of colorectal metastase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2016年01期

2 張科平;許潔;顏黎栩;劉馴驊;徐方平;劉艷輝;;結直腸癌患者KRAS、NRAS及BRAF基因突變檢測分析[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5年04期

3 范華駿;鄭勇斌;童仕倫;;大腸癌轉移和復發(fā)與KRAS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亞單位α基因突變的關系[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4年08期

4 鄧小英;惠二京;李招發(fā);;大腸癌療效及預后預測生物標志物的研究進展[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3年05期

5 ;Wild-Type KRAS and BRAF Could Predict Response to Cetuximab in Chinese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11年04期

6 劉偉;王麗;余英豪;王旭洲;武一曼;吳在增;歐陽學農;王烈;;k-ras基因在中國結直腸癌患者中的突變狀態(tài)[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年13期

7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K-ras and BRAF mutations in Chinese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祁秀敏;張熔熔;孫屏;;KRAS基因突變與大腸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關系[J];江蘇醫(yī)藥;2017年07期

2 沙如拉;李文新;;結直腸癌KRAS和NRAS及BRAF基因突變狀態(tài)分析[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7年01期

3 祁秀敏;張熔熔;唐威;;Kras、Nras、Braf基因突變聯合檢測在轉移性大腸癌中的意義[J];廣東醫(yī)學;2017年02期

4 祝繼原;吳鶴;張振;王夢迪;張世超;鹿們恬;戚基萍;;K-ras基因突變與結直腸癌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6年35期

5 朱雨田;姚伍秀;汪洋;陳俊冀;嚴茂林;陳和平;;中國漢族人群慢性胰腺炎的CPA1基因突變篩查[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6年35期

6 張建清;湯旭山;楊媚;白鴿;馬曉麗;張莉;;微小RNAlet-7a及其靶基因K-ras多態(tài)性與局部晚期食管鱗癌放化療療效的相關性研究[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年12期

7 鄭建濤;陳輝;周俊峰;張琳;;直腸巨大絨毛狀腺瘤患者環(huán)氧酶-2、p53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年22期

8 周海洋;魏學明;鄭愛民;戴大江;;BRAF基因突變對結腸癌伴隨胃癌發(fā)生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16年04期

9 羅妙玲;徐韞健;;結直腸癌KRAS、BRAF及PIK3CA基因突變狀態(tài)分析[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6年07期

10 龔青;陳潔;;PTEN/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與結直腸癌關系的研究現狀[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6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Impact of KRAS mutation and PTEN expression on cetuximab-treated colorectal cancer[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0年46期

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deoxy sequencing,the KRAS StripAssay and pyrosequencing for detection of KRAS mutation[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0年38期

3 鄭國寶,王元和,高春芳,王紅陽,萬興旺;抑癌基因PTEN與人大腸癌轉移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3年10期

4 許天文,鄭勇斌,連彥軍,許東坡,陳道達;直腸癌旁移行粘膜Ki-67、p53及C-erbB-2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3年10期

5 干月波,蔡心涵,鄭樹;結直腸癌病人糞便及組織中Ki-ras基因突變的研究[J];浙江醫(yī)科大學學報;1995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Ferrara F.;Amato C.;張劍萍;;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基因突變導致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1例[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婦產科學分冊);2005年11期

2 Combi R;Dalprà L.;Ferini-Strambi L.;Tenchini M.L;袁海峰;;額葉癲癇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基因突變的關系[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神經病學分冊);2006年05期

3 智剛;蘇成芝;;基因突變帶來的啟示[J];醫(yī)學與哲學;1991年02期

4 潘宏銘;宋修山;;人群基因突變的檢測[J];浙江醫(yī)學情報;1995年02期

5 劉廣志;新確定的基因與癡呆有聯系[J];英國醫(yī)學雜志(中文版);2000年03期

6 姚華,王國荃;砷與基因關系的研究進展[J];地方病通報;2001年01期

7 張?zhí)K明,劉小紅,倪黎,金慶文,郭慶榮,宮道華;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與P~(53)基因突變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2年05期

8 龐慶豐,郭冬平,李曉,陳琪,范樂明;一個新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基因突變位點[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3年05期

9 黃琰,李若葆;吸煙與肺癌基因突變的關系[J];濰坊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10 易彥;張廣森;;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鏈9基因突變相關疾病[J];國外醫(y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競生;徐修才;周榮富;方怡;王學鋒;翟志敏;王鴻利;;β鏈基因突變引起一例遺傳性無纖維蛋白原血癥[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血液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劉艷;雷小兵;彭振輝;肖生祥;王俊民;周欣;耿松梅;李政宵;;先天性大皰性魚鱗病樣紅皮病1家系的基因突變研究[A];2006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3 肖生祥;劉艷;雷小兵;彭振輝;王俊民;周欣;耿松梅;李政宵;;先天性大皰性魚鱗病樣紅皮病1家系的基因突變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馬紹剛;方佩華;呂枚;許靜;李寧;陳慧;馮潔;;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基因突變研究[A];天津市核學會2005年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5年

5 楊芳;金佩佩;王學鋒;李薇;丁秋蘭;王冠軍;王鴻利;;2例新的基因突變導致遺傳性蛋白S缺陷癥[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8年

6 王貴;裘衛(wèi)東;;基因在疼痛與鎮(zhèn)痛中的影響[A];浙江省醫(yī)學會疼痛學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浙江省醫(yī)學會疼痛學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7 孟巖;張續(xù)德;施惠平;趙時敏;姚鳳霞;蘇亮;黃尚志;;顱額鼻綜合征的基因突變研究[A];第八次全國醫(yī)學遺傳學學術會議(中華醫(yī)學會2009年醫(yī)學遺傳學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8 曹林枝;;P53基因及其分子生物學作用[A];廣西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第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3年

9 吳雪瓊;張俊仙;李洪敏;梁建琴;鐘敏;王巍;;結核分支桿菌耐藥基因的研究[A];中國防癆協會全國學術會議大會學術報告[C];2001年

10 楊芳;金佩佩;王學鋒;丁秋蘭;王鴻利;李薇;王冠軍;;2例新的基因突變導致遺傳性蛋白S缺陷癥[A];第11次中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報道員 周谷風;基因突變是好是壞[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2 孫浩;基因檢測:為防病摘除還健康的器官?[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3 張民;英展開癌癥相關基因突變測定研究[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李禾;吸煙導致的基因突變可代代相傳?[N];科技日報;2010年

5 醫(yī)學博士 科學松鼠會成員 致樺;基因檢測是與非[N];中國經營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王丹;天賦基因檢測:預測未來還是娛樂大眾[N];健康報;2010年

7 江蘇省中醫(yī)院轉化醫(yī)學中心 賴仁勝;基因檢測放任自流態(tài)勢需扭轉[N];健康報;2011年

8 本報實習記者 楊璇;“基因保存”服務沒價值[N];北京科技報;2010年

9 實習生 劉冰玉;檢測癌癥基因能否一紙完成?[N];科技日報;2012年

10 記者 耿建擴 通訊員 李晉陶 程益聰;人類8種新發(fā)基因突變被發(fā)現[N];光明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珊;維吾爾族2型糖尿病相關基因的多態(tài)性及基因—基因、基因—環(huán)境交互作用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于韶榮;惡性腫瘤患者血漿KRAS基因突變檢測[D];南京大學;2011年

3 楊琳;晚期非小細胞肺癌EGFR基因突變狀態(tài)的血清多肽質譜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6年

4 馬亞琳;非綜合征型耳聾患者基因突變熱點篩查及一個耳聾家系MYO7A基因新突變分析[D];山東大學;2016年

5 崔亞娟;第一部分 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病臨床特征及基因突變的研究 第二部分 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基因突變的研究及預后意義[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6年

6 馮磊;基于臨床生化指標的冠心病預測模型建立及其與基因易感性關聯的探索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7 金佩佩;遺傳性FⅫ缺陷癥分子機制及血小板相關疾病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8 茅江峰;不同基因突變對特發(fā)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癥患者的臨床特點、隱睪和生精療效的影響[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3年

9 楊昭慶;云南省兩種遺傳性血液疾病的基因突變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1年

10 李冰;第一部分 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患者基因突變的研究 第二部分 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患者的細胞遺傳學研究 第三部分 血清鐵蛋白是中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中危-1組患者的獨立預后因素[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晶晶;胃小間質瘤P16蛋白表達及C-Kit基因突變[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周煉煉;63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臨床特征及預后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李娟;Fabry病GLA基因變異與臨床表現的相關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年

4 楊浩;Peutz-Jeghers綜合征的STK11基因突變研究[D];川北醫(yī)學院;2015年

5 周雙才;非小細胞肺癌EGFR基因突變狀態(tài)與中醫(yī)體質的相關性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6 王慶泊;胃腸道間質瘤c-kit基因檢測臨床意義的研究(附119例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錢曉燕;EGFR及KRAS基因突變臨床檢測方法學比較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5年

8 王輝;MET基因mRNA表達水平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意義[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5年

9 李武靚;ARMS2/HTRA1基因與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關聯分析[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5年

10 張立瑩;全基因組、干細胞相關轉錄因子甲基化水平及基因突變在髓系惡性腫瘤預后判斷中的作用[D];蘇州大學;2015年

,

本文編號:156876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56876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b5f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