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TL1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及其參與食管鱗癌的增殖、周期、凋亡和侵襲的調(diào)控
本文關鍵詞: 食管鱗癌 轉(zhuǎn)酮醇酶樣基因1 戊糖磷酸途徑 細胞增殖 細胞周期 凋亡 侵襲 出處:《鄭州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占全球腫瘤相關死亡的第六位,具有廣泛的地域分布性,其最高的發(fā)病率分布在中國的北部和中部地區(qū),特別是河南和山西。目前,食管癌包括兩種主要的組織學類型,即食管鱗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多于90%的食管鱗癌分布在東亞國家。盡管在食管癌的診斷和治療上有很大的進展,但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15%至25%。最為顯著的是,50%至60%的食管癌患者在診斷時即為晚期或具有轉(zhuǎn)移。因此,尋找新的食管癌的分子靶點和開發(fā)新的治療策略對于改善食管癌病人的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重塑代謝途徑是腫瘤細胞生理變化最為顯著的特征之一,其中戊糖磷酸途徑(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在脂質(zhì)生成和核酸的合成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并與多種不同腫瘤的發(fā)展和進展密切相關。轉(zhuǎn)酮醇酶樣基因1(transketolase-like 1,TKTL1)是一種關鍵的代謝調(diào)節(jié)酶,參與非氧化的PPP途徑,提示其與許多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目前,三種人類的轉(zhuǎn)酮醇酶基因包括TKT、TKTL1和TKTL2已經(jīng)在人類基因組中被證實,但僅TKTL1是腫瘤中唯一上調(diào)的基因。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TKTL1與多種不同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和進展密切相關,包括膀胱癌、肺癌、子宮內(nèi)膜癌和子宮頸癌。這些研究充分顯示TKTL1在這些腫瘤中的重要價值,因而可能成為腫瘤潛在的分子治療靶點。然而,迄今為止,TKTL1與食管鱗癌的關系尚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檢測TKTL1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初步闡明其在食管鱗癌中的潛在的生物學功能,該研究旨在為食管鱗癌的分子靶向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第1章TKTL1在食管鱗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與食管鱗癌病人預后的關系方法(1)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139例食管鱗癌組織和對應的正常食管上皮組織中TKTL1蛋白的表達。(2)采用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檢測隨機選取的8例食管鱗癌組織和對應的8例正常食管上皮組織中TKTL1 mRNA和蛋白的表達。(3)采用半定量RT-PCR分析不同臨床分期食管鱗癌病人和不同轉(zhuǎn)移狀態(tài)的食管鱗癌病人中TKTL1 mRNA的相對表達水平。(4)利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TKTL1蛋白表達與食管鱗癌病人臨床病理學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5)利用Kaplan-Meier(KM)生存曲線分析TKTL1蛋白的表達與食管鱗癌患者預后的關系。(6)數(shù)據(jù)的處理:用(x|-) ±s表示數(shù)據(jù),將相關數(shù)據(jù)輸入到SPSS 17.0軟件中展開處理和分析。免疫組織化學的結(jié)果利用X2進行評估,Western blot、Real-time qPCR和半定量RT-PCR的結(jié)果采用One-way ANOVA分析,TKTL1蛋白的表達和食管鱗癌病人預后之間的關系采用Kaplan Meier存活曲線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果(1)TKTL1在食管鱗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為64.0%(89/139),顯著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組織(11.5%,16/13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81.556,P=0.000)。(2)隨機選取的8例食管鱗癌組織中TKTL1 mRNA和蛋白的相對表達水平均顯著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組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TKTL1 mRNA在I+II期(0.496±0.034)中的相對表達量顯著低于III+IV期的食管鱗癌病人(0.940±0.04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4)TKTL1 mRNA在有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組(1.015±0.056)中的表達顯著高于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組(0.557±0.0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5)TKTL1與食管鱗癌病人的性別和年齡無關(均P0.05),但與食管鱗癌的組織學分化、臨床分期和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密切相關(所有的P=0.000)。(6)Log-rank(Mantel-Cox)分析表明,具有陰性TKTL1的食管鱗癌病人的存活時間顯著高于陽性的食管鱗癌病人(P0.01)。第2章TKTL1表達下調(diào)對食管鱗癌細胞增殖、周期、凋亡和侵襲的影響及相關的分子機制方法(1)采用Western blot檢測幾株食管鱗癌細胞(Eca109、EC1和EC9706)和正常食管上皮細胞Het-1A中TKTL1蛋白的表達。(2)將TKTL1 siRNA轉(zhuǎn)染食管鱗癌EC1細胞,于48h收獲細胞,采用細胞裂解液提取總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檢測轉(zhuǎn)染TKTL1 siRNA后48h各個不同處理組中TKTL1蛋白的表達。(3)采用Real-time qPCR檢測不同處理組別的食管鱗癌EC1細胞中TKTL1、TKT和TKTL2 mRNA的表達。(4)采用酶聯(lián)方法檢測不同處理的食管鱗癌EC1細胞的轉(zhuǎn)酮醇酶活性。(5)采用CCK-8試劑測定不同時間點不同處理的食管鱗癌EC1細胞的增殖的情況。(6)利用流式細胞術檢測3組不同處理的食管鱗癌EC1細胞周期及其所發(fā)生的變化。(7)流式細胞術檢測不同處理的食管鱗癌EC1細胞凋亡(8)Boyden小室的主要作用是對接受各種處理的食管鱗癌EC1細胞在侵襲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檢測,以更加準確地了解其侵襲能力的高低。(9)Caspase-3活性檢測試劑盒用來檢測不同處理的食管鱗癌EC1細胞中caspase-3的活性。(10)Western blot用來檢測不同處理的食管鱗癌EC1細胞中cyclin D1、cdk4、Bcl-2、Bax、MMP-2和MMP-9的表達。(11)數(shù)據(jù)的處理:用(x|-) ±s表示數(shù)據(jù),將相關數(shù)據(jù)輸入到SPSS 17.0軟件中展開分析,通過One-way ANOVA來處理數(shù)據(jù),P0.05代表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果(1)和健康食管上皮細胞Het-1A相比的,食管鱗癌細胞里面TKTL1蛋白的表達水平明顯更高,組間對比結(jié)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此外,TKTL1在EC1細胞中的表達又顯著高于另外2株食管鱗癌細胞Eca109和EC9706,組間對比結(jié)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2)和空白對照組、對照siRNA轉(zhuǎn)染組對比來看,TKTL1 siRNA組中TKTL1蛋白的表達顯著下調(diào),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和空白對照組、對照siRNA轉(zhuǎn)染組對比來看,TKTL1 siRNA組中TKTL1mRNA的表達顯著下調(diào)(P0.05),而TKT和TKTL2 mRNA的表達無變化(P0.05)。(4)和空白對照組、對照siRNA轉(zhuǎn)染組對比來看,TKTL1 siRNA組中的轉(zhuǎn)酮醇酶的活性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和空白對照組、對照siRNA轉(zhuǎn)染組對比來看,TKTL1 siRNA轉(zhuǎn)染后的24h、48h、72h和96h,食管鱗癌EC1細胞的增殖速度呈現(xiàn)出程度不一的降低,并且組間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6)與空白對照組(52.57±1.22%)和對照siRNA轉(zhuǎn)染組(52.97±2.49%)相比,TKTL1 siRNA組(63.83±0.96%)中G0/G1期的細胞數(shù)的比率大幅提高,組間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F=42.566,P=0.000)。相反,TKTL1 siRNA組(24.23±1.29%)中S期的細胞數(shù)的比率顯著低于未處理組(32.30±0.75%)和對照siRNA轉(zhuǎn)染組(31.70±0.9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59.145,P=0.000)。(7)與未處理組(7.39±0.68%)和對照siRNA轉(zhuǎn)染組(7.67±0.67%)相比,TKTL1 siRNA組(17.65±1.41%)中EC1細胞早期凋亡率顯著升高(F=106.897,P=0.000)。TKTL1 siRNA組(67.25±1.92%)中食管鱗癌EC1細胞的活細胞比率顯著低于未處理組(88.22±1.39%)和siRNA對照組(87.33±1.31%)(F=172.627,P=0.000)。(8)與未處理組和對照siRNA轉(zhuǎn)染組相比,TKTL1 siRNA組中caspase-3的活性顯著升高,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9)與未處理組(115.67±11.68)和對照siRNA轉(zhuǎn)染組(102.33±8.08)相比,TKTL1 siRNA組中EC1細胞的穿膜數(shù)(43.67±10.02)顯著下降,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43.726,P=0.000)。(10)與未處理組和對照siRNA轉(zhuǎn)染組相比,TKTL1 siRNA組中,無論是cyclin D1、CDK4、Bcl-2,還是MMP-2、MMP-9,其表達水平都有大幅的降低,但Bax蛋白的表達水平明顯有所提高,且組間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全部對比P0.05)。第3章TKTL1表達下調(diào)對食管鱗癌裸鼠移植瘤生長的影響及初步機制方法(1)食管鱗癌EC1細胞(5×106)于皮下接種裸鼠,當腫瘤體積達100mm3時,裸鼠分為三組進行治療:PBS治療組、對照siRNA治療組和TKTL1 siRNA治療組,每周測量腫瘤體積2次,匯制腫瘤生長曲線,測量終止后測量腫瘤的重量。(2)Western blot用來檢測不同治療組中TKTL1、cyclin D1、CDK4、Bcl-2、Bax、MMP-2和MMP-9蛋白的水平。(3)免疫組織化學用來檢測不同治療組中Ki-67蛋白的表達,通過隨機選取40個視野中Ki-67的陽性細胞數(shù)判定不同治療組中增殖指數(shù)的變化。(4)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以(x|-) ±s表示,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數(shù)據(jù)采用One-way ANOVA進行處理,P0.05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結(jié)果(1)與PBS治療組和對照siRNA治療組相比,TKTL1 siRNA治療組中腫瘤的生長顯著受到抑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TKTL1 siRNA治療組中腫瘤的重量(0.801±0.231)顯著低于PBS治療組(2.316±0.264)和對照siRNA治療組(2.201±0.209),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63.915,P=0.000)。(3)TKTL1 siRNA治療組中Ki-67的增殖指數(shù)為33.35±2.14%,顯著低于PBS治療組(76.44±5.62%)和對照siRNA治療組(74.46±3.76%),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05.729,P=0.000)。(4)與PBS治療組和對照siRNA治療組相比,TKTL1 siRNA治療組中TKTL1、cyclin D1、CDK4、Bcl-2、MMP-2和MMP-9的表達顯著下調(diào),而Bax蛋白的表達顯著上調(diào),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1)TKTL1在食管鱗癌中的高表達可能與食管鱗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進展和預后關系密切。(2)TKTL1表達下調(diào)降低轉(zhuǎn)酮醇酶活性可能對食管鱗癌中PPP途徑的功能產(chǎn)生最要的影響。(3)TKTL1表達下調(diào)體外抑制食管鱗癌細胞增殖、改變細胞周期分布、誘導凋亡和降低侵襲能力可能與cyclin D1、CDK4、Bcl-2、Bax、MMP-2和MMP-9蛋白表達的變化密切相關。(4)TKTL1 siRNA治療顯著抑制食管鱗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可能與TKTL1、cyclin D1、CDK4、Bcl-2、Bax、MMP-2和MMP-9表達的表達密切相關。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3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達民;結(jié)腸和上部直腸的鱗癌和腺鱗癌[J];國外醫(yī)學(消化系疾病分冊);2002年01期
2 董淑曉;訾力;亓健;;原發(fā)性胃鱗癌的臨床病理特點[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1年11期
3 趙鎮(zhèn)清;張熙曾;劉亦庸;;賁門鱗癌[J];中國腫瘤臨床;1987年04期
4 王懷娥,任德印,崔允峰;肺炎樣鱗癌誤診原因探討(附5例報告)[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1994年03期
5 劉建良,周鑫官,張勤;賁門鱗癌的外科治療[J];江蘇醫(yī)藥;1995年08期
6 ;中咽部鱗癌前壁型的治療[J];國外醫(y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1998年01期
7 ;鱗癌中人類乳頭狀瘤病毒的表達及P~(53)突變[J];國外醫(y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1999年01期
8 張地君,許速,徐小珂;表皮內(nèi)鱗癌2例報告[J];皮膚病與性病;1999年01期
9 錢偉明;原發(fā)性附睪鱗癌1例[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2年04期
10 崔云龍,李強;膽囊鱗癌6例報告[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偉漢;徐韜;伍國號;郭朱明;高遠紅;王芳;蔡修宇;;151例下咽鱗癌的治療與預后[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俞新民;;鱗癌1例[A];2009年浙江省皮膚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高明陽;;頭部鱗癌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一例[A];2003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4 徐致祥;譚家駒;陳風蘭;司建華;韓建英;;農(nóng)家肥料污染水源誘發(fā)大小鼠前胃鱗癌[A];全國腫瘤流行病學和腫瘤病因?qū)W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李梅嬌;王鵬;符磊;吳偉偉;;伴有多臟器功能損害的老年鱗癌(翻花瘡)患者的處理體會[A];2012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6 曾蕾;曾珠;趙瓊;;EGFR突變的女性鱗癌臀肌轉(zhuǎn)移1例并文獻復習[A];中國腫瘤內(nèi)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7 賈軍;楊世勇;張志明;;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8 賈志新;;西黃丸配合化療治療下咽鱗癌1例[A];西黃丸臨床應用研究論文集[C];2009年
9 姜玉章;熊化生;郭偉;胡傳賢;金云;錢強;潘漢胤;;具家族史食管鱗癌及癌旁組織基因表達譜的初步研究[A];中國遺傳學會功能基因組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溫登瑰;王士杰;張立瑋;王小玲;魏麗珍;鄒文娣;秦鵬;;食管鱗癌家族性病例比散發(fā)病例發(fā)生年齡早、雙灶同發(fā)率高以及預后差的特點提示抑癌基因第一次打擊可作為遺傳易感性的分子基礎[A];中國第九屆全國食管癌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上海龍華醫(yī)院腫瘤科 王菊勇 副研究員;胃鱗癌的治療[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0年
2 記者 王丹 通訊員 高翠峰;食管鱗癌基因組研究告別“盲人摸象”[N];健康報;2014年
3 記者 譚嘉;中國人食管鱗癌重要突變基因被揭示[N];健康報;2014年
4 楊國平;食管鱗癌非手術治療取得新進展[N];健康報;2014年
5 黃春燕;50歲以上男性易發(fā)頭皮鱗癌[N];健康時報;2007年
6 吳一福;HSP70異常表達與外陰鱗癌發(fā)生發(fā)展有關[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7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臨床腫瘤中心主任 李蘇宜 整理 本報記者程守勤;食管鱗癌化療釋疑[N];健康報;2010年
8 記者 劉傳書;我科學家發(fā)現(xiàn)食管鱗癌相關基因突變[N];科技日報;2014年
9 記者 白毅;8個重要基因突變與食管鱗癌相關[N];中國醫(yī)藥報;2014年
10 記者 田雅婷;8個與食管鱗癌相關基因突變被發(fā)現(xiàn)[N];光明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祖宣;TKTL1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及其參與食管鱗癌的增殖、周期、凋亡和侵襲的調(diào)控[D];鄭州大學;2017年
2 張紅飛;候選食管癌相關抗原的篩選鑒定及其對食管鱗癌的診斷價值[D];鄭州大學;2017年
3 范虹;TRPC6通道對食管鱗癌的增殖及放療增敏作用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4 王娜娜;RACK1在食管鱗癌預后及進展中的作用及與上皮間質(zhì)轉(zhuǎn)化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5 孟慧;miR-330-3p和miR-26b在食管鱗癌中的功能及其調(diào)控機制探討[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5年
6 周韶梅;miR-100在食管鱗癌中的調(diào)控作用及機制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曾薇;食管鱗癌中Survivin對NF-κB p65調(diào)控機制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楊宏麗;PRKDC、XRCC4多態(tài)性與中國安陽地區(qū)食管鱗癌發(fā)生風險關聯(lián)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9 崔瑤;STAT3對缺氧誘導食管鱗癌上皮間質(zhì)轉(zhuǎn)化的調(diào)控作用[D];鄭州大學;2016年
10 楊璇;miR-1207-5p對食管鱗癌發(fā)生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建平;MTA1、VEGF-C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及與臨床病理、腫瘤淋巴管生成的關系[D];川北醫(yī)學院;2015年
2 范玉宏;Caveolin-1在食管鱗癌浸潤進展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聞朋浩;同期放化療聯(lián)合DC-CIK對Ⅰ~Ⅱ期食管鱗癌的療效分析[D];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015年
4 王春麗;食管鱗癌高頻擴增基因IGHMBP2的鑒定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劉嬌;GPRC5A和STAT3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鄭州大學;2015年
6 朱毓卉;江蘇省泰興地區(qū)食管癌時空分布特征分析及女性生殖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7 孫智;黏蛋白1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及其與臨床病理及預后的關系[D];山東大學;2015年
8 楊蕾;熱休克蛋白HSP32、HSP27在食管鱗癌轉(zhuǎn)移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5年
9 楚旭;CDC2及PFTK1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河南科技大學;2015年
10 范俊利;EZH2、BMI-1、FBXW7在食管鱗癌中表達的臨床意義[D];河南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4859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485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