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臨床病例分析以及缺氧相關因子的表達
本文關鍵詞:頭頸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臨床病例分析以及缺氧相關因子的表達
更多相關文章: 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 頭頸部 病例分析 治療 預后 葡萄糖轉運蛋白-1 缺氧誘導因子-1α 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 PI3K/Akt通路 預后 復發(fā)
【摘要】:第一部分頭頸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臨床病例分析目的:本文分析15例頭頸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MT)臨床病例資料,結合國內外相關文獻綜述頭頸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的臨床表現(xiàn)、病理表型、影像學特征、治療及預后,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經驗和支持。方法:收集我科2002年2月-2014年8月期間收治的15例頭頸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病例,結合國內外相關文獻分析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特征、治療方案及預后相關因素,為臨床提供頭頸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合適的治療方案。結果:本組15例患者,男性6例,女9例,年齡22~81歲,平均年齡47.5歲。病例包括鼻竇IMT(上頜竇)5例,右上頜骨IMT 1例,左側鼻背及上唇IMT 1例,喉部IMT 2例,下咽IMT1例,口咽部扁桃體IMT2例,口底IMT1例,舌根IMT1例,頸部IMT 1例。根據(jù)Coffin等人提出的病理分型方法,以粘液型為主的4例(4/10),以緊湊細胞型為主的5例(5/10),粘液型+細胞型重疊1例(1/10)。免疫組織化學檢測顯示波形蛋白(vimentin)的陽性表達陽性率為(6/6),平滑肌肌動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 SMA)的陽性表達陽性率為(6/9),結蛋白(desmin, DES)的陽性表達陽性率為(3/8),HHF35的陽性表達率為(1/1), Calponin(CP)的陽性表達率為(1/4),ALK的陽性表達陽性率為(0/6)。隨訪至2015年6月,7例行根治性手術患者隨訪中無復發(fā)、轉移。1例上頜骨IMT、1例下咽部IMT及1例右聲帶IMT先行局限性腫物切除術,分別于術后6年、2年、1月復發(fā),再行根治性手術治療,術前術后未聯(lián)用放化療及全身大劑量激素治療,隨訪至今未再復發(fā)(41個月、35個月、9個月)。5例上頜竇IMTs首先采用局限性手術切除,其中4例患者分別于術后1月、2月、6月、8月復發(fā),再行根治性手術,并聯(lián)用放療及糖皮質激素治療,當中1例病情控制良好,二次手術后未再復發(fā),另3例侵襲性上頜竇IMTs在根治性手術及全身激素治療、放化療后仍無法控制腫瘤生長,并出現(xiàn)頸淋巴結轉移,在經歷多次復發(fā)后分別于確診后35個月、13個月、11個月死亡。結論:頭頸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在臨床上罕見,表現(xiàn)非特異性癥狀,診斷主要依靠組織病理學檢查及免疫組化染色。CT、MRI等影像學檢查有助于發(fā)現(xiàn)原發(fā)病灶、了解病變范圍、預測病變性質,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治療方案仍不確切,目前主要依靠經驗性治療,需要根據(jù)病變部位、病變范圍、病理分型、有無轉移等多種因素來制定,大多數(shù)預后良好,上頜竇IMTs侵襲性相對較高。手術切除是主要的治療手段,切除應盡量徹底,避免復發(fā),完整切除后的IMTs患者一般不再需要接受輔助治療(放療、化療、激素治療)。第二部分 缺氧相關因子在頭頸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中的表達背景: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MTs)的病因仍有爭議,影響預后因素不明確。本文旨在分析頭頸部IMTs中缺氧相關因子的表達與IMT的預后關系。方法:收集2002~2012年間連續(xù)12例經病理證實的IMTs患者,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石蠟包埋腫瘤標本中GLUT-1, HIF-1α, PI3K,和P-Akt的表達。并進一步探討GLUT-1, HIF-la, PI3K,和p-Akt的蛋白表達與臨床參數(shù)之間的相關性。結果:平均隨訪時間為52.1個月(11~132個月)。6位患者局部復發(fā)。所有病例中GLUT-1, HIF-la, PI3K,和p-Akt的表達率分別為41.7%,50.0%,33.3%,41.7%。Fisher精確概率法顯示IMT復發(fā)與PI3K、p-Akt的表達顯著相關(P=0.01,P=0.015)。單因素分析顯示生存率與GLUT-1、PI3K、p-Akt的表達顯著相關(P=0.028,P=0.006,P=0.028)。多變量分析未提示生存率與GLUT-1、HIF-1α、PI3K、p-Akt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Spearman秩相關分析顯示HIF-1α與P13K之間(r=0.707,P=0.01)、p-Akt與P13K之間(r=0.837,P=0.001)具有顯著相關性。結論:雖然由于樣本量較小,我們的結果尚不能得出定論,但依舊提示了PI3K和P-Akt的表達可能在頭頸部IMTs的復發(fā)中發(fā)揮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9.91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璇;李建雄;;克唑替尼治療EML4-ALK重排陽性患者的臨床療效[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年05期
2 李杰玉;陳杰翔;;電離輻射環(huán)境影響實驗小鼠精液質量的研究[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5年03期
3 韓生偉;韓偉;胡勤剛;;炎癥、低氧與口腔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4年10期
4 楊大江;郝曉鳴;江波;梁新華;;TSCC中Id-1,HIF-1α的表達意義及與血管生成的關系[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5年01期
5 江琳琳;韓偉;王志勇;張全安;鄭勤;;低氧促進口腔鱗癌細胞TLR3及TLR4表達的相關研究[J];口腔醫(yī)學;2015年10期
6 Surasak Sangkhathat;;Current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soft tissue sarcomas[J];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2015年04期
7 杜洪亮;何等旗;林慶玲;;HIF-1α的表達與舌鱗狀細胞癌關系的系統(tǒng)評價[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年03期
8 石龍飛;李晶;張永春;姚如永;梁軍;;不同劑量電離輻射對SKOV3裸鼠移植瘤組織HIF-1α及p53表達影響[J];齊魯醫(yī)學雜志;2014年04期
9 李寶重;何明;陳新;朱輝;徐新建;李飛;;肺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臨床病理特點與預后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4年16期
10 吳水清;徐冉;朱煊;賀海清;趙劃晟;張磊;趙曉昆;;膀胱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的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年28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邱進宇;上頜骨低度惡性肌纖維母細胞肉瘤[D];吉林大學;2014年
2 孟慶婭;ALK基因重排在兒童肺外IMT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26324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26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