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粒灸療法對化療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常規(guī)和生活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14 22:20
本文關鍵詞:麥粒灸療法對化療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常規(guī)和生活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麥粒灸 非小細胞肺癌 炎癥 血常規(guī) 生活質量評估
【摘要】:目的:探究麥粒灸療法對化療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常規(guī)及其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本研究選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解放軍總醫(yī)院針灸科艾灸門診就診的90名化療后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的方法進行研究。將9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麥粒灸治療組)和對照組(空白組)兩組,每組45例,最后治療組43例、對照組42例納入統(tǒng)計。治療組選取足三里、肺俞穴進行麥粒灸治療,每穴9壯,每日1次,對照組不進行任何治療,只進行追蹤隨訪,試驗持續(xù)時間為24周。兩組患者于入組第1天進行干預前的血常規(guī)檢查并填寫生活質量評分量表,于第169天進行干預后的血常規(guī)檢查并填寫生活質量評分量表。本研究采用臨床常規(guī)檢驗指標血常規(guī)(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粒/淋巴細胞、血小板)和歐洲癌癥研究治療組織開發(fā)的生命質量評估量表(軀體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總健康狀況、惡心與嘔吐、食欲喪失、疼痛、失眠、氣促、腹瀉、便秘、經濟困難)作為觀察指標。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常規(guī)及生活質量評分的變化并比較兩組的組間差異。結果:治療后相較于治療前,治療組患者的紅細胞、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血小板含量有明顯上升,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性!馨图毎嚷拭黠@降低,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紅蛋白沒有明顯變化(P0.05);總體健康、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疲倦、惡心嘔吐、疼痛、氣促、失眠、食欲喪失、便秘、腹瀉癥狀方面等方面有明顯改善,且改善程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角色功能、社會功能、經濟困難方面的變化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比較,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粒-淋巴細胞比率、血小板含量以及總體健康、軀體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疲倦、惡心嘔吐、氣促、疼痛、失眠、食欲喪失、便秘、腹瀉、經濟困難方面的變化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的組間比較,治療組患者的紅細胞、白細胞、淋巴細胞、血小板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性!馨图毎嚷拭黠@低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紅蛋白含量無明顯差異(P0.05):總體健康、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方面的評分明顯改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疲倦、氣促、惡心嘔吐、疼痛、食欲喪失、失眠、便秘、腹瀉癥狀方面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于角色功能、社會功能、經濟困難方面的評分,兩組之間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麥粒灸療法能夠改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4.2
,
本文編號:11872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1872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