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胃癌相關臨床病理因素研究(附163例病例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0-24 23:24
本文關鍵詞:殘胃癌相關臨床病理因素研究(附163例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殘胃癌(Remnant gastric cancer RGC)是胃大部切除術后一種較嚴重的遠期并發(fā)癥。近年來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患者確定診斷時往往處于晚期。本文研究的目標在于分析并探討殘胃癌的臨床特點,以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方法:回顧性分析解放軍總醫(yī)院普通外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63例殘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入選病例均符合殘胃癌定義。分別統(tǒng)計患者的一般情況(包括年齡和性別)、首次手術原因、首次手術方式、首次手術距診斷為殘胃癌的時間間隔、臨床表現(xiàn)、病理表現(xiàn)(包括腫瘤內(nèi)鏡下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及腫瘤分期)、腫瘤位置和治療方式等信息。根據(jù)腫瘤不同TNM分期將殘胃癌患者分為四組(TNM Ⅰ、Ⅱ、Ⅲ、Ⅳ期);按手術方式分為根治性手術和姑息性手術組。采用Kaplan-Meier方法繪制生存曲線,進行累積生存率的比較;結合有關文獻報道對上皮細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EpCAM)與殘胃癌臨床病理特征、腫瘤進展及預后的相關性進行Meta分析。結果:全組殘胃癌發(fā)病距首次手術時間間隔9~46(平均27.5年)。163例患者中,有112例(68.7%)臨床表現(xiàn)為腹隱痛不適,其余表現(xiàn)有嘔血和排黑糞(47例,28.8%)、惡心嘔吐(38例,23.3%)、吞咽梗阻感(17例,10.4%)和體質量下降(12例,7.4%)。中和低分化腺癌占77.9%(127/163);BorrmannⅢ型占69.8%(114/163):TNM Ⅲ-Ⅳ期占88.9%(145/163)。手術治療106例,其中75例(70.8%)行根治性手術,31例(29.3%)行姑息性手術,其中77.4%(82/106)的患者采用Billroth Ⅱ式進行消化道重建。全組1、3、5年總體生存率分別為76.1%、43.4%和25.8%。接受根治性手術者1、3、5年生存率分別為84.3%、77.4%和67.5%,中位生存時間34.6月;接受姑息性切除者中位生存時間16.4月;而未行手術切除的57例患者均于診斷后3-8月內(nèi)死亡。Meta分析結果顯示殘胃癌組織中EpCAM表達水平高于正常胃粘膜組織。(RR=2.16,95%CI: 1.54-3.03, P0.00001)。EpCAM表達與腫瘤大小(RR=1.68,95%CI:1.47-1.91, P0.00001),浸潤深度(RR=1.37,95%CI:1.11-1.68, P=0.003), TNM分期(RR=2.02,95%CI:1.35-3.02, P=0.0007),腫瘤位置(RR=0.80, 95%CI:0.71-0.91, P=0.0007),組織分化程度(RR:1.23,95%CI:1.13-1.33, P0.00001)和淋巴結轉移(RR:1.89,95%CI:1.28-2.80, P=0.001)有關。然而,EpCAM在殘胃癌中的表達與年齡、性別、遠處轉移、Borrmann分型和患者總體生存率無關。結論:對于胃切除術后10年以上者應定期胃鏡檢查;根治性手術在殘胃癌的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Meta分析結果顯示殘胃癌患者EpCAM表達水平增高可作為患者不良預后的指標。
【關鍵詞】:胃腫瘤 殘胃 臨床病理特征 預后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5.2
【目錄】:
- 英文縮略詞表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1 前言10-11
- 2 材料與方法11-13
- 3 結果13-19
- 4 討論19-23
- 5 結論23
- 參考文獻23-26
- 綜述26-40
- 參考文獻36-40
- 附錄40-42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文章情況42-43
- 致謝43
本文編號:109103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0910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