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C1在肝細胞癌中的表達與臨床意義
本文關鍵詞:MACC1在肝細胞癌中的表達與臨床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結(jié)腸癌轉(zhuǎn)移相關基因 肝腫瘤 肝細胞癌 預后
【摘要】:目的探討肝細胞癌組織結(jié)腸癌轉(zhuǎn)移相關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方法采用免疫組化測定108例病理確診肝細胞癌患者的肝癌組織和癌旁無瘤肝組織中的MACC1蛋白表達情況,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30例肝癌組織、癌旁組織以及20例正常肝組織中MACC1 mRNA的表達,分析肝癌組織中MACC1的表達水平與臨床病理因素及預后的關系。結(jié)果免疫組化結(jié)果顯示,肝癌組織中MACC1蛋白表達的陽性率為49.1%(53/108),高于癌旁肝組織34.2%(37/108,P=0.011);實時熒光定量PCR結(jié)果顯示,MACC1mRNA在肝癌組織中的表達高于癌旁肝組織及正常肝組織(P0.001)。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肝癌組織中MACC1的表達與腫瘤大小、有無包膜及病理分型密切相關(P0.05)。生存分析表明MACC1陽性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總體生存率分別為0.650、0.492和0.280,而MACC1陰性患者1年、3年和5年總體生存率分別0.799、0.684和0.56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6)。結(jié)論肝癌組織中MACC1的表達與肝癌的惡性演變及患者的臨床預后密切相關,MACC1有望成為判斷肝癌患者臨床預后的重要分子,且有可能成為肝癌分子靶向治療的新靶點。
【作者單位】: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普外科;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肝膽外科;
【關鍵詞】: 結(jié)腸癌轉(zhuǎn)移相關基因 肝腫瘤 肝細胞癌 預后
【分類號】:R735.7
【正文快照】: Expression of MACC1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the relev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WU Hua1,MENG Xiang-ling1*,LU Yi-ming2,WU Wei 2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22,Anhui,China2.Departm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彭承宏,李松崗,劉穎斌,彭淑牖;肝癌研究現(xiàn)狀[J];肝膽外科雜志;2001年05期
2 ;Overexpression of 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 predicts a poor outcome of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年23期
3 Hoang Hai;Akihiro Tamori;Norifumi Kawada;;Role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integration in human hepatocarcinogenesi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20期
4 Alfredo Guglielmi;rea Ruzzenente;Simone Conci;Alessro Valdegamberi;Marco Vitali;Francesca Bertuzzo;Michela De Angelis;Guido Mantovani;Calogero Iacono;;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urgical perspectives beyond the 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recommendation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2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雒琳;馬成杰;陳信義;;新加良附方影響小鼠肝癌組織VEGF與MVD表達的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2008年05期
2 馬端葉;于麗梅;封建凱;盛麗;;甲胎蛋白異質(zhì)體檢測在肝癌診斷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1年36期
3 胡敏華;陳燕;梁亞嘉;林鶯鶯;陳巖松;葉倩;;新微量離心柱法測定甲胎蛋白異質(zhì)體對原發(fā)性肝癌診斷的價值(附297例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9年04期
4 陳敏;王永忠;杭雙榮;申紅玉;m翔科;;微量離心柱法分離檢測AFP-L3在肝癌預警中的應用[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9年04期
5 胡敏華;陳燕;黃建英;;肝癌患者癌胚抗原檢測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年01期
6 邱子津;韋艾凌;陸海頌;;癌痛消顆粒對移植性肝癌大鼠VEGF-C的影響[J];廣西中醫(yī)藥;2010年06期
7 林曉娥;;血清GGT、ALP及ADA在肝癌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2年04期
8 Xin Chen;Hai-Bing Zhang;Zhong-Qi Li;Xiong-Fei Yu;Mei-Fang Yang;Hao-Hao Wang;Li-Song Teng;;Indocyanine green clearance in evaluating the recovery of liver reserve function after superselective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3年06期
9 閆兆偉;朱海濤;董瓊珠;周闖;張曉飛;任寧;葉青海;欽倫秀;;MicroRNA生物合成相關基因在肝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3年03期
10 Ryota Masuzaki;Masao Omata;;Preven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姚全軍;胡鴻濤;黎海亮;郭晨陽;孟艷莉;李亞楠;;Xper CT成像在乏血供原發(fā)性肝癌診療中的臨床應用[A];第九屆中國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3年
2 楊寶;高海合;寸玉芳;何旭;阿穎利;楊四濤;;臨床藥師對肝細胞性肝癌患者的藥學監(jiān)護[A];第十三屆全國青年藥師成才之路論壇暨抗腫瘤藥物合理應用與臨床藥學實踐國家級繼教會議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雒琳;新加良附方抑制小鼠移植性肝癌效應與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2 陳鴻乾;不同分期對新健脾理氣方治療肝癌預后價值的比較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3 孫平;HBV/HCV相關肝細胞癌根治后抗病毒治療[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4 陶冉;肝硬化及其并發(fā)癥、肝細胞癌的多模態(tài)MRI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5 劉超;BEZ235體外抑制肝癌HepG2細胞的分子機制以及Six1蛋白過表達與肝癌生物學特點的關系[D];延邊大學;2013年
6 尤楠;抑癌基因Tg737在肝細胞癌發(fā)生發(fā)展中作用機制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7 江群廣;阿霉素誘導耐藥肝癌細胞株miRNAs表達譜檢測及miR-1246作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8 周琳;Ezrin在肝細胞癌侵襲轉(zhuǎn)移中的作用及吳茱萸堿對人肝癌細胞株HepG2 Ezrin生物學行為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3年
9 苗雄鷹;循環(huán)AFPmRNA及α-干擾素對巨大肝癌(≥10cm)術后復發(fā)轉(zhuǎn)移預測及影響的臨床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10 張駿;肝素酶B細胞表位多抗原肽疫苗對HCC97H肝癌細胞生長及肺轉(zhuǎn)移影響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琦;交變磁場下磁納米載體介導的重組pEGFP-AFP-TK對裸鼠移植性肝癌細胞殺傷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李沐純;白蛋白納米載體介導的端粒酶反義核苷酸治療肝臟腫瘤[D];中南大學;2004年
3 賈萌;pEGFP-AFP-TK的構(gòu)建及經(jīng)PEG-PEI/Fe_3O_4納米磁流體介導轉(zhuǎn)染肝癌細胞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4 胡鵬;微波消融高齡肝癌患者的臨床研究及射頻與手術治療小肝癌療效的meta分析[D];蘇州大學;2013年
5 金萌;姜黃素聯(lián)合5-氟尿嘧啶對HepG2細胞PI3K/AKT信號通路及相關調(diào)控分子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董棟;MDM2基因組成型啟動子40-bp插入/缺失多態(tài)性與肝細胞肝癌易感性的關聯(lián)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7 田敏;P53和Mdm2在肝細胞癌中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D];蚌埠醫(yī)學院;2013年
8 張崔勇;序貫免疫治療對原發(fā)性肝癌射頻消融治療后的早期復發(fā)率的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彭巍;射波刀及其聯(lián)合灌注栓塞化療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劉丹丹;茶多酚對黃曲霉毒素B_1致人胚肝細胞損傷的干預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揚,張柏和,錢光相,陳漢,吳孟超,傅繼梁,黃長輝;肝細胞癌患者血液AFP mRNA檢測的臨床意義[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2 彭淑牖,牟一平,彭承宏,江獻川,蔡秀軍,李君達;緊鄰下腔靜脈肝癌的外科治療[J];肝膽胰外科雜志;1998年04期
3 李立,嚴律南,陳曉理,吳言濤,孫文豪,李茂良;~(32)磷-玻璃微球肝動脈灌注治療肝腫瘤的毒副作用及并發(fā)癥觀察[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1997年04期
4 魏雙;郝曉翼;占大錢;熊敏;李開艷;陳孝平;黃志勇;;Are Surgical Indications of 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Staging Classification justified?[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11年05期
5 彭淑牖,牟一平,蔡秀軍,彭承宏,曹利平,吳育蓮,林漢庭,江獻川,沈正榮,劉穎斌;中晚期膽囊癌34例的外科治療[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0年06期
6 嚴律南,曾勇,文天夫,盧實春,李波,陳曉理,金立人;1038例原發(fā)性肝癌的外科治療[J];中華外科雜志;2000年07期
7 周信達,湯釗猷,余業(yè)勤,楊秉輝,馬曾辰,陸繼珍,林芷英,葉勝龍,吳志全;肝癌多模式治療的遠期療效[J];中華外科雜志;1996年09期
8 彭淑牖,牟一平,彭承宏,蔡秀軍,江獻川,李君達;肝尾葉切除術26例報告[J];中華外科雜志;1999年01期
9 Andrea Ruzzenente;Alessandro Valdegamberi;Tommaso Campagnaro;Simone Conci;Silvia Pachera;Calogero Iacono;Alfredo Guglielm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Is liver resection always contraindicated?[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1年46期
10 許秀蘭,賈立斌,楊靜瑩,馬積慶,干晨,顧健人,張素胤,陳陵際,殳裕華;含人N-ras反意基因的假型逆轉(zhuǎn)錄病毒對裸小鼠體內(nèi)人肝癌移植瘤生長和N-ras表達的作用[J];腫瘤;1991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意,程瑞雪;肝細胞癌發(fā)生的分子機理[J];國外醫(y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2001年02期
2 潘平,劉愛連,宋清偉,郎志謹,付維利,孫萌;動態(tài)增強磁共振在評價肝細胞癌微血管密度中的意義[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1年05期
3 王莉,陸建平,王飛,劉崎,田建明;肝細胞癌射頻治療后的磁共振表現(xiàn)[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1年05期
4 蘇建家;實驗性肝細胞癌研究狀況[J];醫(yī)學文選;2001年01期
5 C.Brunken,P.Steiner,X.Rogiers,譚凱;肝細胞癌的保守治療——經(jīng)皮乙醇注射和冷凍療法[J];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1年04期
6 周邁;高守利;崔國平;趙凌;華京暉;王心宇;;纖維板層肝細胞癌[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1年11期
7 董繼俊,李建功,馬興久,郝敏,王鵬霄,吳力群;血清丙氨酸轉(zhuǎn)氨酶變化與肝細胞癌手術患者預后的關系[J];山東醫(yī)藥;2002年17期
8 周志剛,高劍波,楊學華,劉恒芳,管生;肝細胞癌的螺旋CT征象與病理及臨床分期間關系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2年03期
9 孫培春,吳剛,龐志剛,王廣田;肝細胞癌術后復發(fā)時間及類型的臨床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02年04期
10 叢文銘,張樹輝;肝細胞癌少見類型介紹[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明華;祝峙;劉曉紅;林靜;曲建慧;陳穎;曹曉哲;王力;倪燦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肝細胞癌發(fā)生關系的分子病理學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張佳林;張成鈞;劉永鋒;鐘嘉明;褚志強;程穎;;肝細胞癌病人外周血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變化及其臨床意義[A];第十二屆全國肝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董輝;;肝細胞癌4q雜合性缺失特點[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日程及論文匯編[C];2010年
4 杭振鑣;陳代云;魏方全;雷松;;肝細胞癌及癌旁組織流式細胞術DNA含量及倍體檢測分析[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5 陳冬峨;董長垣;郭蕊;嚴亞瓊;彭飛;居穎;;肝細胞癌危險因素的風險研究[A];湖北省生物工程學會2004年年會學術報告及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6 鄭紅;;實時定量PCR法檢測肝細胞癌中Survivin基因mRNA的表達[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顧春燕;肖鋒;;精氨酸酶-1在肝細胞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A];第7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論文集[C];2013年
8 王楠婭;李薇;;肝細胞癌的營養(yǎng)與代謝因素[A];2014《中國國際腫瘤營養(yǎng)學論壇》暨第二屆《全國腫瘤營養(yǎng)與支持治療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4年
9 李曉飛;鄭宇;;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與肝細胞癌的關系研究進展[A];第二屆傳染病診治高峰論壇暨2009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李威;林瑩;杜海軍;吳寶安;曾永明;陳君填;郭毓文;李蔓紅;曾毅;;Epstein-Barr病毒與肝炎病毒在肝細胞癌發(fā)生中的作用[A];肝臟病防治學術研討會及新進展學習班專刊[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抗癌協(xié)會臨床腫瘤學協(xié)作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 秦叔逵;治療肝細胞癌 別只盯著靶向藥[N];健康報;2013年
2 記者 王丹 管九蘋;肝細胞癌標志物研究獲新進展[N];健康報;2013年
3 吳一福;四軍醫(yī)大唐都醫(yī)院發(fā)現(xiàn)硒蛋白P與肝細胞癌發(fā)生有關[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4 黎彬;肝癌研究重要進展——預測肝癌轉(zhuǎn)移成為可能[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5 錢文彩;α2δ1陽性細胞為新的肝細胞癌干細胞[N];中國醫(yī)藥報;2013年
6 新美;基礎研究進展推動肝臟病學進步[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7 周金蓮;MIB-1和bcl-2表達預測肝癌發(fā)生[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8 張金山;要靈活運用影像學提供的方法和手段[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1年
9 李杰;不能手術切除肝細胞癌的治療[N];科技日報;2006年
10 ;修復肝細胞 改善肝功能[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喬森;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與肝細胞癌臨床特征的相關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2 曾昭沖;肝細胞癌放射治療—實驗室研究及臨床實踐[D];復旦大學;2005年
3 黃新輝;巨大肝細胞癌根治術后近期復發(fā)轉(zhuǎn)移的臨床與相關蛋白組學初步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余微波;染色體6q25.1區(qū)域單核苷酸多態(tài)與肝細胞癌發(fā)病風險及預后的關聯(lián)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5 劉安文;MAP4K4在原發(fā)性肝細胞癌中的表達及生物學意義[D];南昌大學;2009年
6 杜國清;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在啟東肝細胞癌發(fā)生中的作用[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6年
7 齊魯楠;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乙肝病毒/黃曲霉毒素雙暴露肝細胞癌分子生物學行為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8 袁寶珠;黃曲霉毒素B_1致肝細胞癌發(fā)生的分子機制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4年
9 喬兵兵;肝細胞癌分子標志物的篩選及其生物學功能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10 張猛;NuSAP1在肝細胞癌中的表達及其與肝細胞癌復發(fā)的關系[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長征;退變結(jié)節(jié)與肝細胞癌超順磁性氧化鐵增強磁共振成像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薛建鋒;肝細胞癌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與微血管密度的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3 陳紅;肝細胞癌彌散加權成像與腫瘤血管生成的相關性研究[D];川北醫(yī)學院;2012年
4 劉元;第二代測序技術對于肝細胞癌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2年
5 陳玉國;肝細胞癌及門脈高壓患者圍手術期病毒載量及肝功能變化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6 楊志華;啟動子區(qū)甲基化對肝細胞癌鋅指蛋白331表達的調(diào)控[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陳豪;自然殺傷細胞對肝細胞癌預后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8年
8 賈林梓;肝細胞癌及肝局灶性結(jié)節(jié)性增生染色體雜合性丟失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9 朱明杰;髓源抑制性細胞在肝細胞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蘇州大學;2012年
10 王瞿輝;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B及其變位剪切體在肝細胞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0498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04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