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30例臨床觀察
發(fā)布時間:2024-02-25 05:25
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痰濁上擾清竅型眩暈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60例后循環(huán)缺血痰濁上擾清竅型眩暈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采用靜脈滴注鹽酸倍他司汀氯化鈉;觀察組30例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和針灸治療。觀察治療前后癥狀、經(jīng)顱多普勒(TCD)血流流速及搏動指數(shù)的變化。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3.3%(P<0.05);治療后,兩組的椎基底動脈的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Vs)和其搏動指數(shù)(PI值)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痰濁上擾清竅型眩暈療效優(yōu)于單純西藥。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標準
1.5 方法
1.5.1 對照組
1.5.2 治療組
1.6 觀察指標
1.7 療效判定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椎基底動脈搏動指數(shù) (PI值) 比較
3 討論
本文編號:3910142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標準
1.5 方法
1.5.1 對照組
1.5.2 治療組
1.6 觀察指標
1.7 療效判定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椎基底動脈搏動指數(shù) (PI值) 比較
3 討論
本文編號:39101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39101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