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大鐘穴對大腦頸內動脈血流速度及PI、RI影響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針刺大鐘穴對大腦頸內動脈血流速度及PI、RI影響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通過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TCD),觀測針刺健康青年大鐘穴在不同時間點大腦頸內動脈(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血流速度及PI、RI的變化,探討針刺大鐘穴對I CA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針刺的安全性、針刺的時效關系及累積效應等,為臨床是否選用該穴治療腦血管疾病提供參考依據(jù)。 方法:受試者為隨機選取的16名健康青年志愿者,男、女各8名。年齡為22-26歲,平均24±2歲,TCD顯像證實其ICA血流速度正常,在實驗前48h開始至整個實驗過程結束禁止吸煙,禁止飲用含酒精、咖啡因類飲品,禁止服用對檢查有一定影響的藥物。檢測前向實驗對象充分說明本研究的意義、目的、方法和安全性,并得到其同意。實驗時間為餐后2-4h之間,針刺前靜臥休息15mi n,適應環(huán)境、身心放松后。實驗環(huán)境為室溫26.00±1.50℃,濕度65±3%。實驗采用HP CompanionⅢ經顱多普勒超聲儀,觀測毫針針剌左側大鐘穴(KI4)在進針前、進針時、行針時、出針時、出針后5個時間點大腦頸內動脈血流速度及PI、RI各參數(shù)的變化。受試者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充分暴露被檢查一側的顳部,探頭于顳窗探及大腦頸內動脈,待信號穩(wěn)定,在彩色最飽和處取樣,以獲得收縮期峰流速(Peak velocity of systolic, Vs)、舒張期末峰流速(Peak velocity of diastolic, Vd)、平均峰流速(Velocity of mean,Vm)、搏動指數(shù)(Pulsation index, PI)及阻抗指數(shù)(Resistance index, RI)。將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錄入SPSS17.0建立數(shù)據(jù)庫,計量資料用(X±S)表示,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進針時雙側頸內動脈Vs、Vd、Vm及PI、RI與針刺前相比較,差異不明顯,經統(tǒng)計學分析,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行針時左側頸內動脈Vs、Vd、Vm及PI、RI與針刺前相比較,均有不同程度變化,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右側頸內動脈Vs、Vd與針刺前相比較明顯升高,經統(tǒng)計學分析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右側頸內動脈Vm、PI、RI與針刺前相比較,均有升高趨勢,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出針時、出針后雙側頸內動脈Vs、Vd、Vm及PI、RI與針刺前相比較有升高趨勢,經統(tǒng)計學分析,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1針刺左側大鐘穴在行針時可使右側大腦頸內動脈Vs、Vd明顯升高,而對Vm、PI、RI無明顯影響,提示針刺大鐘穴不會引起對側ICA血管收縮,也不會增加腦血流阻力,但可增加對側ICA的血流量,具有正性作用,臨床中可考慮應用大鐘穴作為治療病變在對側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輔助用穴。 2針刺左側大鐘穴過程中,左側大腦頸內動脈Vs、Vd、Vm及PI、RI未見明顯變化,提示針刺大鐘穴對同側ICA無正性及負性作用,具有安全性,在臨床中不作為治療同側腦血管病變的首選用穴,但可配合其他腧穴使用治療患者的其它兼癥。 3針刺左側大鐘穴在行針時對大腦頸內動脈血流速度有一定影響,而其他時間點雙側大腦頸內動脈血流速度及PI、RI無明顯影響,提示針刺大鐘穴對頸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沒有累積效應及后遺效應,提示針刺時應注重行針手法及刺激量以達到預期治療效果。
【關鍵詞】:經顱多普勒超聲 大鐘穴 頸內動脈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246
【目錄】:
- ~.略詞表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綜述10-20
- 1 中醫(yī)對腦的認識10-13
- 1.1 腦的生成10-11
- 1.2 腦的生理功能11-12
- 1.3 腦與五臟的關系12-13
- 2 中醫(yī)對血的認識13-14
- 2.1 血的生成13-14
- 2.2 的生理功能14
- 3 中醫(yī)對腦、血、經絡之間關系的認識14-15
- 3.1 腦與血的關系14-15
- 3.2 腦與經絡的關系15
- 3.3 血與經絡的關系15
- 4 現(xiàn)代醫(yī)學對腦的認識15-17
- 4.1 腦的解剖及生理功能15-16
- 4.2 腦動脈血流循環(huán)的解剖結構16-17
- 4.3 腦底動脈環(huán)(Willis環(huán))結構17
- 5 關于經顱多普勒超聲17-20
- 5.1 經顱多普勒超聲原理及應用范圍17-18
- 5.2 檢測血管18
- 5.3 血流速度參數(shù)18-19
- 5.4 脈動參數(shù)19-20
- 臨床實驗研究20-31
- 1 器具與方法20-21
- 2 研究結果21-31
- 討論31-38
- 1 針刺治療腦血管疾病的現(xiàn)代研究進展31-32
- 2 中醫(yī)對絡穴的認識32-33
- 3 針刺大鐘穴對頸內動脈血流動力學影響的機理探討33-36
- 4 不足與展望36-38
- 結論38-39
- 致謝39-40
- 參考文獻40-43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所發(fā)表的論文43-45
- 個人簡歷45-46
- 附錄46-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邵霞萍;;巨刺法治療周圍性面癱后遺癥50例[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9年02期
2 馮毅,裴音;周德安“絡穴止痛方”的臨床應用[J];北京中醫(yī);2004年04期
3 方莉;趙凌;梁繁榮;;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技術應用于針刺研究的展望[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4 區(qū)淑娟;;絡穴在中風后遺癥的應用探討[J];中醫(yī)學報;2010年03期
5 郭亞娟;劉洪臣;;TCD技術在咀嚼功能對腦血流影響研究中的應用與展望[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8年01期
6 楊曉紅,高鳳國,楊金焰;TCD與CTA聯(lián)合檢測在腦動靜脈畸形診斷中的價值[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03年01期
7 李宏,劉風林;TCD對急性動脈硬化性腦梗塞的診斷價值及臨床意義[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03年02期
8 趙樹元;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要點[J];現(xiàn)代電生理學雜志;2003年02期
9 許玉民;;針刺對缺血性中風血脂變化的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1992年02期
10 劉光亭;肖永儉;;電針巨刺對中風偏癱患者甲皺微循環(huán)的影響[J];針刺研究;1990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譚寧;針刺足三里穴對頸內動脈末端血流動力學的影響[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尹洪娜;經顱多普勒檢測針刺百會透前頂穴對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的影響[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針刺大鐘穴對大腦頸內動脈血流速度及PI、RI影響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03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310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