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
本文選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 補心湯; 參考:《河南中醫(yī)》2006年06期
[Abstract]:......
【作者單位】: 許昌市中醫(yī)院
【分類號】:R541.6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麥煒頤,曾群英,陳國偉,李玉杰,杜志民,胡承恒;難治性心力衰竭治療方法的探討[J];新醫(yī)學;1997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前義;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4年03期
2 蔡芙莉,韓雪蘭,蘇芳,劉紅衛(wèi);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重癥低鈉血癥的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2年03期
3 李子龍;張文秀;趙雄輝;李波;何小平;張菊香;沈麗晶;;小劑量甲狀腺素治療重癥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人民軍醫(yī);2006年05期
4 謝東霞;實脾飲加味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yī);2004年06期
5 王紅梅,高晟;黃芪注射液治療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J];天津中醫(yī);2002年06期
6 周智林,鄭鳳鳴,林玎,俞娉,林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甲狀腺激素測定的臨床意義[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3年03期
7 胡曉梅,韓振華;生脈注射液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4年10期
8 李建平,沈培南,麥煒頤,曾群英;強心利尿合劑與肝素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期46例[J];新醫(yī)學;2000年03期
9 許愛蓮,朱海東,朱鐵兵;異舒吉對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療效觀察[J];右江醫(yī)學;2001年04期
10 饒邦復;充血性心力衰竭藥物治療進展[J];中國藥房;1998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美華;;甲巰丙脯酸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世界臨床藥物;1980年03期
2 孫靜平;;口服三甲唑嗪(Trimazosin)降低后負荷對嚴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臟循環(huán)的影響[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1980年03期
3 王宗戰(zhàn);;T波在診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價值[J];山東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1980年02期
4 胡承惠;;血管擴張劑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1980年02期
5 張桂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酚妥拉明口服療法[J];心血管病學進展;1980年01期
6 谷小鳴;;頑固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所需的肼苯達嗪劑量[J];國外醫(yī)學.內(nèi)科學分冊;1981年11期
7 張林根;;慢性嚴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時口服Pirbuterol的血液動力學效應[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1981年06期
8 張志慈;;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長期巰甲丙脯氨酸(Captopril)治療:血液動力學、生物學和臨床效用[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1981年06期
9 谷小鳴;;哌唑嗪長期口服治療嚴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J];國外醫(yī)學.內(nèi)科學分冊;1982年07期
10 Benjamin Levy;鄧士賢;;固定劑量合并利尿劑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評價[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198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汝興;袁燦興;徐蓉娟;劉慰祖;顧耘;顧明昌;唐紅;崔毅軍;;心脈龍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A];2000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2 韓麗英;;中醫(yī)藥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進展[A];第四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中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錢耀華;劉華榮;黎以斌;王碧云;羅蔚垣;;生脈注射液和地高辛聯(lián)合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A];第二次世界中西醫(yī)結合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4 金玫;黃麗娟;王振裕;易京紅;王倩;;心衰合劑對慢性心力衰竭的影響[A];第六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會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5 趙澤林;謝龍騰;鄭恩明;;心力衰竭的現(xiàn)代認識與治療進展[A];第六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會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6 陳兆善;董耀榮;胡婉英;;強心合劑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A];第六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會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7 李偉;趙衛(wèi);;黃芪注射液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臨床觀察[A];全國第七屆農(nóng)村基層中西醫(yī)結合學術暨工作交流會論文匯編集[C];2002年
8 王晉平;白蘭鄉(xiāng);;缺鉀性肌病15例臨床總結[A];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2003年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暨慶祝中國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9 姚公元;;依那普利與美托洛爾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6例療效觀察[A];2003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10 侯曉亮;洪建康;;參附注射液輔助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48例療效分析[A];2003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平萍 本報通訊員 高思敏 時仲省 劉春陽;小兒充血性心衰原因探明[N];河南日報;2000年
2 高思敏 時仲省 劉春陽;小兒充血性必衰病因有新解[N];健康報;2000年
3 呂工;β-受體阻滯劑應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4 記者 田曉青;洽心衰將出新指南[N];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01年
5 ;通心絡膠囊治療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3年
6 兆豐;老年高血壓的治療 (下)[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4年
7 劉文山;心衰病人如何使用強心甙[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8 張仲橋;運動可減少心衰患者血栓事件[N];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04年
9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顯著[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1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顯著[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陳金星;功能基因群調(diào)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氣虛證的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2 魯曉春;利用鈣離子調(diào)節(jié)基因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3年
3 于成瑤;兩類心氣虛大鼠模型的初步比較和部分心臟能量代謝特點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4 張冬梅;益氣活血中藥對心衰心室重構Ⅰ型膠原啟動子活性調(diào)控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5 陳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臟干細胞移植后心肌電生理學特性的變化[D];四川大學;2005年
6 張濤;心肌帶理論應用于心臟基本結構和功能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7 齊亞娟;Na~+,K~+-ATP酶信號轉(zhuǎn)導功能參與毒毛旋花子苷原的正性肌力作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6年
8 葉衛(wèi)華;心肌帶結構與功能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慧臻;強心沖劑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實驗研究[D];天津中醫(yī)學院;2002年
2 趙捚荃;單純高血壓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與sFas-L水平及其臨床意義[D];青島大學;2002年
3 曹航;附子強心膠囊治療陽虛血瘀水泛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D];湖南中醫(yī)學院;2002年
4 傅文中;卡維地洛對心衰患者血管內(nèi)皮功能及細胞因子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3年
5 李晉新;雙室同步起搏治療藥物難治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3年
6 趙蕾;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夜間尿VMA水平及其它因素的影響[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3年
7 于凌云;纈沙坦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可溶性ICAM-1影響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3年
8 李樹崗;加味真武湯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試驗研究[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4年
9 于占文;強心寧煎劑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研究[D];遼寧中醫(yī)學院;2005年
10 李鐵軍;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情緒障礙的臨床調(diào)查[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0980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209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