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第十七屆全國針灸臨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
本文關鍵詞:電針刺下合穴對結直腸癌術后患者胃腸道功能影響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第十七屆全國針灸臨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
電針刺療法對格林-巴利綜合四肢功能恢復作用的影響
王萍 郭燕萍 江煒煒 董勤
【摘要】:目的:探討針刺療法對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四肢功能恢復作用的影響。方法:68例患者分為針刺治療組(36例)和激素對照組(32例)針刺組取穴以循經(jīng)遠取與局部近取相結合為原則,輔以隨癥配穴。對照組口服強的松。以四肢肌力及神經(jīng)電生理為指標,觀察2組治療前后變化,并總結臨床療效。結果:上述各項指標2組治療后均有改善,尤以針刺組改善明顯。2組總有效率無顯著性差異,而痊愈率針刺組高于激素組。結論:針刺能有效促進四肢功能恢復,減少后遺癥,降低致殘率。
【作者單位】:
【分類號】:R246
【正文快照】:
格林一巴利綜合征(GBS),又名急性感染性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是以四肢對稱性、進行性、馳緩性癱瘓,鍵反射降低或消失,,或伴有周圍性感覺障礙為臨床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導致癱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其病程較長,約1/3病人可遺留后遺癥,致殘率高。對此西醫(yī)至今尚無特效方法,
下載全文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曉平;;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年22期
2 王存根;;格林-巴利綜合征一例誤診報告[J];臨床誤診誤治;2010年S2期
3 李錦榮;張海鵬;王亞娟;田樹琴;;腳氣性心臟病:關于文獻“格林-巴利綜合征一例”的初步解讀與思考[J];臨床誤診誤治;2010年S2期
4 陳秀清;;老年性Fisher綜合征1例報告[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劉婷;資曉宏;;以延髓麻痹起病的Miller-Fisher綜合征1例[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年18期
6 陳玉;李遞通;;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急性期病情嚴重程度及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醫(yī)學;2011年08期
7 樊世英;;針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急性格林-巴利綜合征21例[J];河北中醫(yī);2011年07期
8 陸嘉茵;李靜;朱太卿;田發(fā)發(fā);楊歡;陳毓茜;;吉蘭-巴雷綜合征外周血單個核細胞DcR3 mRNA表達[J];中國神經(jīng)免疫學和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11年04期
9 滕秀英;賴增嬌;郭玉紅;付平;孔瑩;蔡玉梅;;夾脊電針療法對脊髓橫斷損傷大鼠電生理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1年04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萍;郭燕萍;江煒煒;董勤;;電針刺療法對格林-巴利綜合四肢功能恢復作用的影響[A];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第十七屆全國針灸臨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王馳;周德鳳;帥曉瑋;劉建湘;謝鵬雁;;電針刺貓內(nèi)關穴對TLESR影響及其機制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冊)[C];2007年
3 張芬;邱志亮;沈良蘭;;血漿置換治療格林-巴利綜合征的體會[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4 楊文創(chuàng);李海雄;李永祥;;格林-巴利綜合征3例[A];廣東省法醫(yī)學會成立兩周年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C];2004年
5 程琦;王德生;姜國鑫;韓輝;張燕;王文志;斯坦·弗雷德里克松;;中國哈爾濱格林-巴利綜合征的病例對照研究[A];中國神經(jīng)科學學會第六屆學術會議暨學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6 許文華;宋笑凱;任明山;;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外周血調節(jié)性T細胞比例的變化及意義[A];第九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7 李震中;劉慧;劉向東;朱一飛;張軍峰;李春巖;;致GBS空腸彎曲菌的w/a基因簇序列對比研究[A];中國遺傳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2004-2008)[C];2008年
8 張云書;高長玉;王淑英;潘栓珍;劉桂宇;廖曉凌;;格林-巴利綜合征傳導異常分布的電生理研究[A];第五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神經(jīng)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9 牟向東;謝鵬雁;劉建湘;帥曉瑋;李江;;電針刺足三里穴對大鼠LESP及腦腸肽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2005年全國胃腸激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張淑巖;徐先偉;孫忠人;;電針膀胱經(jīng)、督脈腧穴對格林-巴利綜合征(GBS)家兔血清中TNF-a、IL-6的影響[A];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第十七屆全國針灸臨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菲林 譯;[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2 倫新 榮莉 楊文輝;[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3 齊建榮;[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4 ;[N];科技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茂俊;格林—巴利綜合征相關空腸彎曲菌遺傳特征分析[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8年
2 金濤;格林—巴利綜合征腦脊液蛋白質組學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王洪峰;電針膀胱經(jīng)五臟俞治療格林—巴利綜合征的作用機制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4 洪麗莉;脊髓損傷模型大鼠的胃腸動力障礙及其電針調整作用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仁蓮;丙種球蛋白治療兒童格林—巴利綜合征療效觀察[D];吉林大學;2008年
2 徐軍;神經(jīng)節(jié)苷脂致敏兔后其抗體及細胞因子的動態(tài)變化[D];青島大學;2005年
3 彭濤;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血清和腦脊液IL-18、IL-13含量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D];鄭州大學;2004年
4 明淑萍;格林—巴利綜合征呼吸肌麻痹病例報告[D];武漢大學;2004年
5 楊俊杰;電針刺下合穴對結直腸癌術后患者胃腸道功能影響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楊孫鳳;sTNFRⅠ對EAN治療作用的免疫學和組織病理學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陸婉杏;格林—巴利綜合征重型病例的相關危險因素和免疫吸附治療的臨床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趙劍婷;格林—巴利綜合征磁共振神經(jīng)成像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8年
9 陳新華;電針五臟俞對EAN家兔周圍神經(jīng)病理及電生理功能影響的研究[D];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10 邱仁娜;格林—巴利綜合征的流行性及其危險因素[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電針刺下合穴對結直腸癌術后患者胃腸道功能影響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961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19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