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復蘇措施對犬海水浸泡彈燒復合傷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本文選題:復蘇 + 海水浸泡。 參考:《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5年01期
【摘要】:目的 比較標準Parkland公式復蘇與改良液體復蘇對彈燒復合傷后海水浸泡犬血流動力學的 影響,為早期救治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海水浸泡彈燒復合傷模型犬20只隨機分為海水浸泡彈燒復合傷組 (浸泡組,n=8)、標準Parkland公式復蘇組(標準組,n=6)與改良液體復蘇組(改良組,n=6),動態(tài)監(jiān)測傷前 及傷后4、7、10、20和28 h共6個時間點的中心體溫、尿量、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平均肺動脈壓 (MPAP)、中心靜脈壓(CVP)、肺毛細血管楔壓(PCWP)、心臟指數(CI)的變化,計算每搏輸出指數(SVI)、外 周循環(huán)阻力指數(SVRI)、肺循環(huán)阻力指數(PVRI)、左室每搏功輸出指數(LVSWI)和右室每搏功輸出指數 (RVSWI),并觀察動物死亡率。結果 采用標準Parkland公式復蘇,血流動力學、中心體溫、尿量均有明顯改 善,但復蘇早期(傷后7 h)CVP偏高,達(14.7±3.1)cm H2O(1 cm H2O=0.098 kPa);實驗后期血流動力學穩(wěn) 定性較差;尿量在傷后7 h偏多,達(2.38±0.18)ml·h-1·kg-1。改良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改善明顯優(yōu)于標準 組,不僅糾正了標準組復蘇早期容量超載的風險,而且在實驗后期。血流動力學較標準組更穩(wěn)定。改良組動物 在觀察期內全部存活.而浸泡組死亡4只,標準組死亡1只。結論 改良液體復蘇較Parkland公式復蘇更適 合于彈燒復合傷后海水浸泡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standard Parkland formula resuscitation and modified fluid resuscitation on hemodynamics of marinated dogs after combined bullet burn injury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arly treatment. Methods Twenty do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eawater immersion bomb burn combined injury group (immersion group), standard Parkland formula resuscitation group (standard group) and modified liquid resuscitation group (modified group). And the central body temperature of 6 time points at 20 and 28 hours after injury, Changes of urine volume, heart rate (HR),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MPAP),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 (PCWP), cardiac index (CI), The stroke output index (SVI), 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PVRI), lef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output index (LVSWI) and righ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output index (RVSWI)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standard Parkland formula was used for resuscitation, hemodynamics, central body temperature and urine volume were improved obviously, but the CVP was higher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suscitation (7 h after injury), reaching (14.7 鹵3.1) cm H2O (1 cm H 2O 0.098 KPA), and the stability of hemodynamics was poor in the later stage of experiment. Urine volume was (2.38 鹵0.18) ml h-1 kg-1 at 7 h after injury. The improvement of hemodynamic indexes in the modifi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standard group, which not only corrected the risk of early volume overload in the resuscitation of the standard group, but also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experiment. Hemodynamics was more stable than the standard group. All the animals in the modified group survived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4 rats died in immersion group and 1 died in standard group.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fluid resuscitation is more suitable than Parkland's formula for immersion in sea water after projectile burn combined injury.
【作者單位】: 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麻醉科 國家創(chuàng)傷、燒傷、復合傷重點實驗室戰(zhàn)傷救治基礎研究室第六室 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麻醉科
【基金】:全軍"十五"重點課題(01-L011)
【分類號】:R8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陳強,賴西南,葛衡江;海水浸泡燒傷復合破片傷傷道病理學與細菌學的變化[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4年05期
2 郭曉麗,葛衡江,劉懷瓊;6%羥乙基淀粉對機體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四川醫(yī)學;2001年02期
3 陳強,賴西南,葛衡江;海水浸泡對犬彈燒復合傷血漿電解質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4年03期
4 陳強,賴西南,葛衡江;乳酸林格液復蘇對彈燒復合傷后海水浸泡血漿電解質及滲透壓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4年10期
5 陳強,賴西南,葛衡江;Parkland公式對海水浸泡彈燒復合傷犬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小斌;陸秀娟;陳小蘭;;氯諾昔康用于無痛人流的可行性研究[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8年04期
2 陶清,陳慶一;長托寧用于全麻術前用藥的效果觀察[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袁先仁,汪幸,韓芬;依托咪酯用于小兒心內手術麻醉的觀察[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汪幸;劉穎;包小紅;陶運麗;;兒童腹腔鏡手術CO_2氣腹對其呼吸循環(huán)功能的影響[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5 汪勝友;王芹;;不同配伍丙泊酚用于無痛人流術麻醉臨床效果觀察[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6 李家志;;氟比洛芬酯復合芬太尼用于膽囊術后鎮(zhèn)痛的觀察[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7 劉平;范宇翔;章恒;蔣軍;楊歆璐;馬靈;李寅;張博;魏冰;;靜脈和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技術在外科手術后的臨床鎮(zhèn)痛效果比較[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8 徐忠厚;;長托寧用于小兒氯胺酮靜脈麻醉前用藥的臨床觀察[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9 韓苗華;;坐位行腰硬聯(lián)合阻滯在剖宮產手術中的觀察[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10 陳美銀;方存貴;王燕;卜先龍;;0.5%布比卡因在小切口膽囊手術麻醉中的應用[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祝勁松;唐松江;李曦;;麻黃堿減輕異丙酚注射痛的臨床觀察[A];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麻醉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王忠三;劉一成;李飛躍;;麻醉效果量化評估與現(xiàn)狀分析[A];第二十一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四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5年
3 宋建宏;;關于異丙酚在臨床中的應用[A];第二十一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四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5年
4 徐葵;周江娥;陳敏;劉一成;;全憑靜脈麻醉和靜吸復合麻醉后蘇醒質量的比較[A];第二十二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五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6年
5 劉水英;;1例汽油接觸性大面積燒傷合并多處骨折的皮膚護理[A];江西省第二屆中西醫(yī)結合災害醫(yī)學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余健雄;方子文;陳中堅;司徒升;周佩華;;美寶創(chuàng)面速愈貼對各種創(chuàng)面的臨床療效[A];2010年度全國醫(yī)藥學術論文交流會暨臨床藥學與藥學服務研究進展培訓班論文集[C];2010年
7 李傳吉;丁香;李俊;吳少軍;;應用再生醫(yī)學技術治療475例深度燒傷的療效觀察[A];第九屆全國燒傷創(chuàng)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季明軍;劉滿珍;;美寶創(chuàng)面速愈貼臨床療效初步觀察[A];第十屆全國燒傷創(chuàng)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9 喻永強;庫偉;王新平;;無菌濕潤包扎治療小面積燒傷臨床體會[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年會會議資料[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徐志新;血容量變化對血漿異丙酚濃度影響的試驗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4年
2 彭秀軍;大鼠晶狀體海水浸泡傷致傷機制及病理學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3 陳新春;全身麻醉不停跳冠脈旁路移植患者應激反應、血流動力學及心肌酶譜的變化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6年
4 陳正華;醫(yī)患關系的法律屬性及醫(yī)療過錯構成分析[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5 陳杭;麻醉靶控輸注的控制策略及算法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6 賈慧群;容量治療監(jiān)測與效應的臨床和基礎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7 段開明;異氟烷對成齡和老齡大鼠海馬蛋白質組影響的差異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8 歐陽文;異氟醚對老齡大鼠學習記憶功能和海馬蛋白質組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恒杰;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急性期高鈉血癥與預后的關系[D];浙江大學;2011年
2 詹剛;海水浸泡燒沖復合傷的傷情特點及早期救治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
3 陳輝;骨內輸液在戰(zhàn)創(chuàng)傷救治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3年
4 宋少軍;高血壓腦出血的外科治療方式與二次腦創(chuàng)傷因素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5 喻文立;經典非轉流原位肝移植術中機體氧代謝的變化[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4年
6 陳強;彈燒復合傷后海水浸泡救治中Parkland公式復蘇評價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4年
7 康吉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麻醉期間及蘇醒期動脈血中二氧化碳分壓的變化[D];延邊大學;2004年
8 劉濤;糖尿病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影響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9 潘維敏;利多卡因對腹腔鏡手術病人異丙酚靶濃度及應激反應的影響[D];青島大學;2005年
10 康榮;額肌自發(fā)肌電的臨床價值[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志偉,吳印愛,劉獻棠,謝尚奎,蔣邦好,金浩生;海水浸泡犬腹腔開放傷后血漿電解質水平變化的實驗研究[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2年02期
2 黃宏,王正國,賴西南,吳國萍,王麗麗,張良潮;海水浸泡彈道傷骨骼肌組織的病理變化[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年07期
3 陳強,賴西南,葛衡江,牟江洪;海水浸泡對犬彈燒復合傷多臟器組織病理學的影響[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年24期
4 王珊娟;血漿代用品的臨床應用進展[J];國外醫(y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1995年02期
5 賴西南,王麗麗,陳蕾,陳志強,張良潮,于新,黃宏,李兵倉;海水浸泡肢體火器傷時骨骼肌組織脂質過氧化反應[J];中華骨科雜志;1999年05期
6 賴西南,黃宏,吳國萍,陳菁,張良潮,王麗麗,李兵倉;海水浸泡火器傷失活肌組織的外科判定標準[J];中華航海醫(yī)學雜志;2000年01期
7 閆紅,賴西南,葛衡江;兩種復合戰(zhàn)傷合并海水浸泡對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比較研究[J];中華航海醫(yī)學與高氣壓醫(yī)學雜志;2003年03期
8 陳強,賴西南,葛衡江;海水浸泡對犬彈燒復合傷血漿電解質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4年03期
9 李輝,鹿爾馴,虞積耀,王育紅,孫笑非,王大鵬,周正謀,關淑珍,馬聰;胸部開放傷后海水浸泡對實驗犬血漿滲透壓及電解質平衡的影響[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0年06期
10 李輝,鹿爾馴,虞積耀,王育紅,孫笑非,王大鵬,馬聰;快速輸注低張液體在治療胸外傷后海水浸泡致高滲血癥中的作用[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1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育紅,楊興東,虞積耀,姜福亭,何遠翔,王大鵬,段蘊鈾;犬腸管破裂傷合并海水浸泡后血流動力學及病理學變化[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4年12期
2 楊興東,王育紅,段蘊鈾,何遠翔,姜福亭,虞積耀,王大鵬;實驗犬多部位傷海水浸泡后血流動力學變化[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4年04期
3 王志偉,孫紅宇,吳印愛,劉獻棠,羅真東,喻洪濤,金浩生;低溫海水浸泡對腹腔開放傷大鼠存活的影響[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4年04期
4 陸松敏!400042重慶市,賈后軍!400042重慶市,萬志紅!400042重慶市,劉建倉!400042重慶市,李萍!400042重慶市,朱正坤!400042重慶市,郭素清!400042重慶市,楊鶴鳴!400042重慶市,陳惠孫!400042重慶市;海水浸泡對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動力學和一些生化代謝的影響[J];中華航海醫(yī)學雜志;2000年03期
5 羅志安,黃強,蒲濤,郭旭;海水浸泡小腿絞軋傷的處理[J];臨床骨科雜志;1999年04期
6 李輝!100037北京,鹿爾馴!100037北京,虞積耀!100037北京,王育紅!100037北京,孫笑非!100037北京,王大鵬!100037北京,關淑珍!100037北京,馬聰!100037北京;胸部開放傷后海水浸泡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J];中華外科雜志;2000年08期
7 孫笑非,虞積耀,鹿爾訓,李輝,王大鵬,關淑珍;大鼠燒傷合并海水浸泡早期體液變化特點的實驗研究[J];海軍總醫(yī)院學報;2002年03期
8 謝培增,田輝榮,何強華,朱紅勝,梁鹿章,劉君,李揚;創(chuàng)傷性休克海水浸泡患者31例治療分析[J];中華航海醫(yī)學與高氣壓醫(yī)學雜志;2002年04期
9 謝培增,田輝榮,湯衛(wèi)球,趙東海,鄭良成,唐新平,何強華,朱紅勝,王松青,肖現(xiàn);模擬大批量傷員海水浸泡的實驗研究[J];人民軍醫(yī);2004年08期
10 陳強,賴西南,葛衡江;Parkland公式復蘇對犬海水浸泡彈燒復合傷血液流變性的影響[J];中國微循環(huán);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令;石冰;;戰(zhàn)傷合并海水浸泡組織損傷機制及治療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第十一次全國會議、中國人民解放軍整形外科學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醫(yī)學美容專業(yè)委員會全國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易朝輝;王甲漢;馬軍;李志清;;燙傷合并海水浸泡后創(chuàng)面局部處理措施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馬軍;王甲漢;李志清;易朝輝;;大鼠燙傷合并海水浸泡后創(chuàng)面病理學改變的特點[A];中華醫(y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谷慶陽;王德文;彭瑞云;高亞兵;秦全紅;;MMP1、TIMP1在單純及放射復合傷口愈合過程中的表達及對傷口愈合過程的影響[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5 陳曉玲;鄭淑霞;楊勇;;一例重癥燒傷復合傷的護理[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燒傷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7年
6 頡黃蜂;陳驊;;58例爆炸致燒傷合并肺復合傷的診治體會[A];浙江省第十五屆燒傷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7 鄒賽英;陳建常;;短時間骨骼肌火器—凍復合傷實驗病理學觀察[A];第六屆全國生物醫(yī)學體視學學術會議暨第九屆全軍軍事病理學學術會議、第五屆全軍定量病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8 岳茂興;魏榮貴;馬華松;楊志煥;黃韶清;夏亞東;;批量沖燒毒復合傷傷員的致傷特點和現(xiàn)場搶救策略[A];第十一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成立二十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06年
9 秦麗娟;蘭軍艷;李曉霞;;1例嚴重皮膚撕脫傷并復合傷患兒的護理[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全國神經內、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10 盧劍;梁立;;復合傷臨床體會[A];第十三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冉新澤;劉長滿;彭川;我國復合傷研究再結碩果[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2 劉東 朱廣平;三軍醫(yī)大國家重點實驗室驗收[N];科技日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曹紅艷邋丁繼東 通訊員 熊學莉;居高聲自遠[N];經濟日報;2007年
4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急診科主治醫(yī)師 余劍波;腹腔內壓分級及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N];醫(yī)藥經濟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唐先武邋特約記者 丁繼東 劉勝江;核盾將軍程天民[N];科技日報;2007年
6 本報通訊員 劉勝江 熊學莉 范炬煒;輝煌中的崇高[N];重慶日報;2006年
7 劉東 朱廣平 鄒爭春;三軍醫(yī)大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科技部驗收[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張國圣 通訊員 劉勝江 熊學莉;程天民的“約法四章”[N];光明日報;2006年
9 劉勝江 熊學莉 本報記者 范炬煒;立身為梯育英才[N];解放軍報;2006年
10 熊學莉 劉勝江;軍隊科研力量納入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N];健康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曉紅;胸部開放傷后海水浸泡致急性肺損傷發(fā)病機制和早期干預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0年
2 蔡衛(wèi)華;海水浸泡脊髓損傷的實驗研究及便攜式藥物注射泵的研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3 朱雄偉;蛋白酶激活受體-2與海水浸泡傷后急性胃黏膜病變關系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4 朱科明;全身麻醉下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釋后氧供需的變化[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3年
5 劉萬錢;人胚胎絨毛滋養(yǎng)層細胞在子宮脈管系統(tǒng)逆血流遷移的血流動力學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6 楊鷹;內皮素-1對雞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及其在肉雞肺動脈高壓綜合征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3年
7 程姝娟;Toll樣受體4在內毒素誘導的小鼠心肌炎癥因子表達和左室功能不全中的作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4年
8 邱霖;分岔動脈血管介入治療的數值模擬和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9 張慧博;兔腦血流動力學與缺血半暗帶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的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10 李湘奇;乳寧霜透皮對乳腺增生大鼠干預作用的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長生;海水浸泡肢體開放性軟組織損傷對骨外膜的影響的初步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劉敏;開放骨缺損海水浸泡感染后人工骨修復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3 陸丹;海水浸泡開放性犬顱腦爆震傷影像學變化及機制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4 詹剛;海水浸泡燒沖復合傷的傷情特點及早期救治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
5 盧青軍;海水浸泡火器傷合并失血性休克傷情特點及溫度、滲透壓對其的影響[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
6 陳強;彈燒復合傷后海水浸泡救治中Parkland公式復蘇評價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4年
7 胡媛琴;腹部開放傷合并海水浸泡致犬急性心力衰竭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8 田君;大鼠二次腦損傷合并海水浸泡后腦組織SOD、MDA變化的實驗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閆紅;復合戰(zhàn)傷合并海水浸泡對血管內皮細胞止血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
10 楊立斌;海水浸泡兔開放性顱腦創(chuàng)傷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4年
,本文編號:20692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2069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