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區(qū)部隊營區(qū)自備水水源污染狀況
本文選題:水污染 切入點:衛(wèi)生調查 出處:《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06年02期
【摘要】:目的了解西北地區(qū)(陜、甘、寧、青4省區(qū))部隊營區(qū)自備生活飲用水水源衛(wèi)生狀況。方法對西北地區(qū)部隊營區(qū)194個自備水源進行現場采樣并檢測大腸菌群、氨氮、亞硝酸鹽氮。檢測方法均依照GJB1096-91《軍隊戰(zhàn)時飲用水標準檢驗法》,采用我軍在戰(zhàn)區(qū)水源衛(wèi)生調查時試用的三級分類評價方法進行評價。結果194個水源水大腸菌群合格率較低,僅為48.0%,氨氮合格率為55.2%,亞硝酸鹽氮合格率為90.2%。對水質污染程度進行綜合評價,未受污染的水源只占30.4%(59/194),有66.0%(128/194)的水源受到輕度污染,還有3.6%(7/194)水源受到嚴重污染。結論西北地區(qū)部隊營區(qū)69.6%的自備生活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nitary status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military barracks in Northwest China (Shaanxi, Gansu, Ningxia and Qinghai provinces). Methods 194 self-provided water sources in military camps in Northwest China were sampled and detected for coliform bacteria and ammonia nitrogen. Nitrite nitrogen. The detection methods were all according to the GJB1096-9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rinking water in military wartime, and were evaluated by the three-level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method used by our army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water sanitation in the war zone.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 of coliform bacteria in 194 source water was lower. Only 48.0, the qualified rate of ammonia nitrogen is 55.2, the qualified rate of nitrite nitrogen is 90.2. For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degree of water pollution, the unpolluted water sources only account for 30.4% of the water sources, and 66.0% of the water sources are slightly polluted. The water source was seriously polluted. Conclusion 69.6% of the troops in Northwest China live on their own.
【作者單位】: 蘭州軍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蘭州軍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蘭州軍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蘭州軍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蘭州軍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蘭州軍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分類號】:R8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正泉,王登高,李鋒,王勇,李申龍,李琳;超短波電磁輻射對環(huán)境和人體的影響情況調查[J];人民軍醫(yī);2000年08期
2 孫燕玲,王津平,王天寶,楊培利,王芙萍,王莉,呂素娥,陳芳;武警女兵新兵774例月經變化情況的調查研究[J];武警醫(yī)學;2004年12期
3 舒為群,田懷軍,邱志群,龍騰銳,郭勁松;四種國民常用飲水中非揮發(fā)性有機物及其致突變活性的比較研究[J];水處理技術;2003年02期
4 張學武,李天洙,孫權;漏蘆提取物抗炎、鎮(zhèn)痛、耐缺氧及抗疲勞作用的研究[J];四川中醫(yī);2005年07期
5 馮敏,李官賢;屯兵坑道環(huán)境衛(wèi)生學要求[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0年01期
6 鄧紅,閆舫,蔡湛宇,盧曉翠,羅海吉;軍醫(yī)大學學員與海軍陸戰(zhàn)旅戰(zhàn)士體能比較與評價[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7 李亞潔,張立穎,羅炳德,李亦蕾,林妮;冷卻療法對濕熱環(huán)境下Ⅱ度燙傷大鼠的心率和平均動脈壓的影響[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8 伍俊榮;淺談飲水與健康[J];海軍醫(yī)學雜志;2001年02期
9 郟付禮,楊小為,孫保國,郝新軍,劉莉;閱兵部隊空地勤灶餐具消毒效果監(jiān)測[J];航空軍醫(yī);1999年06期
10 馬強,王洪飛,張運衛(wèi),周家利,劉道才,陳玉泉;坦克兵腰腿痛病的調查分析[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秀紅;2450MHz微波輻射的損傷機理及生物學防護作用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璐;V_A對V_E抗輻射自由基損傷作用中的劑量效應關系[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2 王福元;微電流協(xié)同氯對水中腸道病毒滅活效果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3 季愛玲;微波致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損傷效應及;撬岱雷o作用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4 李澤;熱暴露大鼠體內免疫成分的變化及甘氨酸抗熱暴露大鼠內毒素血癥作用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1年
5 翟惠敏;濕熱環(huán)境下創(chuàng)傷兔應激反應與胃腸激素變化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2年
6 吳遷;國家軍用標準《新兵衛(wèi)生防疫規(guī)范》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
7 張立穎;濕熱環(huán)境下燙傷創(chuàng)面早期應用冷卻療法療效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2003年
8 李華青;營養(yǎng)素中藥合劑抗實驗性暈船疲勞的作用及其機理探討[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3年
9 徐凱;南方濕熱環(huán)境下師以下部隊傷員醫(yī)療后送對策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10 楊瑞;高溫復合創(chuàng)傷早期應用局部氧氣療法療效的實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福琳,丁恬,祝紅,劉春生,李軍,彭程;大明湖水的致突變性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89年03期
2 常虹;指數法評估太鐵分局管區(qū)內飲水水質[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1994年04期
3 付曉榮,肖智毅;一起由中水污染自來水引起腸道傳染病爆發(fā)的調查[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1996年02期
4 居文俊;水污染——跨世紀的沉重話題[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1996年10期
5 陳寧慶;地表水消毒遇到了新挑戰(zhàn)[J];中國消毒學雜志;1996年02期
6 黃玲;水污染與健康[J];廣西預防醫(yī)學;1997年03期
7 李曉暉;黃河流域水污染問題之我見[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1997年05期
8 蔡洪濤,李淑鳳,田忠躍,張海霞;一起水污染所致腹瀉的報告[J];內蒙古預防醫(yī)學;1998年04期
9 董雪,趙常智;一起由水污染引起腹瀉病暴發(fā)的調查報告[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01年06期
10 韓瑞萍,王云偉;昆明市黑龍?zhí)端廴菊{查[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0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亂成;;水污染及其防治對策[A];中國城市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實踐——城市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2 羅學兵;岳超源;趙勇;;水質預測模型在府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guī)劃中的應用[A];2000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3 劉玉玫;;我國水質量控制的對策建議[A];透過互聯經濟體系創(chuàng)造財富——第12屆世界生產力大會北京階段會議文集[C];2001年
4 黃永昌;;淺談三峽庫區(qū)水污染及防治[A];船舶航行與安全管理論文集——中國航海學會內河船舶駕駛專業(yè)委員會學術研討會文選[C];2002年
5 陳世慶;;保護揭陽市水資源的思考[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6 高俊才;;黃河河口地區(qū)水資源問題及水污染的防治[A];黃河河口問題及治理對策研討會專家論壇文集[C];2003年
7 劉漢桂;;還清河湖是城市水環(huán)境建設的根本目標[A];2003年全國城市水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李光軍;范麗;;建立水資源污染補償機制對海河流域具有重要意義[A];水資源、水環(huán)境與水法制建設問題研究——2003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3年
9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A];上海市飲用水水源地戰(zhàn)略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馬俊;胡堯文;;淺談杭嘉湖地區(qū)水資源配置[A];太湖高級論壇交流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自來水價格和污水處理費今起調整[N];北京日報;2000年
2 余景煌;礦區(qū)濫采污染地下水 3.8萬人要靠買水生活[N];中國環(huán)境報;2000年
3 記者 陳謙;報紙環(huán)境意識大提高[N];中國環(huán)境報;2000年
4 狄鳳;土地“腫瘤”危害大 工業(yè)“三廢”是元兇[N];中國礦業(yè)報;2000年
5 曹南燕;水文地質與環(huán)境國際研討會閉幕[N];中國礦業(yè)報;2000年
6 陜西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李婭妮;水污染的分類及防治對策[N];中國水利報;2000年
7 ;薈萃治水英才 共商發(fā)展大計[N];中國水利報;2000年
8 記者 侯召迅;水法修改要放在重要位置[N];法制日報;2000年
9 中科院院士 沈韞芬;我國水污染已沖破最后防線[N];光明日報;2000年
10 東方;水污染:凱歌背后的陰影[N];中國國門時報(中國出入境檢驗疫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展里;水污染物排放權交易技術方法研究[D];河海大學;2001年
2 何強;基于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的水污染控制規(guī)劃研究[D];重慶大學;2001年
3 胡雪峰;上海市效中小河流水污染現狀及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陳祖海;水資源價格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1年
5 李蓮芳;北京市地表水體污染評價與控制對策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6 溫明章;飲用水水源地生物資源及其在水質保護中的作用[D];武漢大學;2003年
7 張春玲;水資源恢復的補償機制研究[D];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03年
8 蔡明;渭河陜西段氮污染及控制規(guī)劃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5年
9 楊志彪;水體Cu~(2+)對中華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毒性作用機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羅清泉;重慶主城區(qū)大氣可吸入顆粒物與霧水污染特征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翟俊;水污染控制規(guī)劃地理信息系統(tǒng)模型庫研究[D];重慶大學;2001年
2 姚宏偉;滇池流域水污染控制仿真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3 柳文華;株洲市水污染經濟損益分析及對策研究[D];中南林學院;2002年
4 馬向陽;基于MATLAB的小清河非感潮(濟南)段水質數學模型與水污染控制規(guī)劃[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5 堯桂龍;南水北調中線漢江中下游水質預測與水污染控制仿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3年
6 喻良;基于地表水環(huán)境模型系統(tǒng)(SMS)的城市內河水污染控制研究[D];福州大學;2003年
7 韓e,
本文編號:16533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165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