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缺氧能量棒對急性低氧暴露中大學生運動表現(xiàn)及抗氧化能力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抗缺氧能量棒對急性低氧暴露中大學生運動表現(xiàn)及抗氧化能力的影響
【摘要】:研究目的:隨著西部地區(qū)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高原地區(qū),然而初入高原的世居平原游客會因高原地區(qū)的低壓、低氧等環(huán)境因素造成機體組織供氧不足,繼而導致人體生理功能、能量代謝等產(chǎn)生十分顯著的影響,更有甚者會導致急性高原反應(AMS)的發(fā)生。目前,無論是補充抗氧化劑還是能量補充來預防或緩解急性高原反應,其功效都比較單一,不能同時具備抗AMS和補充能量的功效,此外,一些藥物的補充還會給機體帶來副作用。因此,本研究觀察復合型抗缺氧能量棒對改善急性低氧暴露下AMS癥狀的效果,并同時觀察對急性低氧暴露環(huán)境下運動表現(xiàn)及抗氧化能力的影響,以便為實踐應用提供依據(jù)。研究方法:普通大學男生12名(平均數(shù)±標準差;年齡:22.8±7.6,體重:73.0±9.1 kg,身高:176.1±4.7cm),近期均無攝入高能量補劑。根據(jù)急性低氧暴露(模擬4300米海拔)4小時后LLS量表(Lake Louis consensus scoring of AMS)評分將受試者篩選為AMS敏感組(AMS評分≥3)和AMS不敏感組(AMS評分3)各6人。每組統(tǒng)一早餐(1275KJ)和午餐(2721KJ)后,在兩次實驗前分別補充安慰劑(主要成分為木糖醇)和抗缺氧能量棒(主要成分為不同配比的碳水化合物,紅景天,葡萄籽,;撬,VC,VE等)各80g,兩次補充間隔-周。急性低氧暴露半小時后,受試者在功率車上以60W的負荷進行熱身5分鐘,隨后在功率車上以90W恒定負荷運動45分鐘,隨后以每分鐘增加20W進行遞增負荷運動至力竭。通過觀察急性低氧暴露4h結束時的AMS評分來評價抗缺氧能量棒對預防AMS的作用。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對不同組別數(shù)據(jù)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設定顯著性水平為0.05和0.01。研究結果:(1)急性低氧暴露下,AMS+組與AMS-組受試者的Sp02值均低于常氧值(P0.05)。補充能量棒后,AMS+組LLS評分明顯降低(P0.05)。(2)AMS+組與AMS-組相比,AMS+組在恒定負荷運動30分鐘時的乳酸濃度明顯高于AMS-組(P0.05),AMS+組在急性低氧暴露運動時的無氧酵解供能比例更高。兩組在低氧下的心率及乳酸濃度均高于常氧安靜時(P0.05),組間差異不具顯著性。補充能量棒后,兩組乳酸濃度降低,AMS+組遞增負荷運動時間延長。(3)低氧暴露時AMS+組MDA生成含量明顯高于AMS-組(P0.05),兩組在低氧0.5h時的血清SOD活性及血清NO含量均與常氧呈顯著性差異(P0.01),運動后即刻兩組血清MDA含量、血清NO含量增高(P0.05),血清eNOS降低(P0.01);補充能量棒后,兩組血清MDA含量、血清NO含量、血清eNOS活性及血清SOD活性均與補充前呈顯著性差異(P0.05)。(4)補充能量棒后,運動表現(xiàn)及抗氧化能力組間差異不具顯著性。結論與建議:(1)在急性低氧暴露下,容易引起AMS的產(chǎn)生,血清抗氧化能力下降,運動表現(xiàn)較差,疲勞感增加。而在AMS-與AMS+兩組之間相比,AMS+組以上癥狀更為明顯。(2)補充抗缺氧能量棒有助于增強血清抗氧化能力,提升運動表現(xiàn),并改善AMS癥狀并且預防AMS的發(fā)生,,其中AMS+組改善得更為明顯。
【關鍵詞】:急性低氧 抗氧化 高原反應 運動能力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87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前言12-13
- 1.1 概述12-13
- 2 文獻綜述13-22
- 2.1 AMS的發(fā)生機制與評估13-14
- 2.2 ANS敏感者和不敏感者在急性低氧暴露時的差異14
- 2.3 急性低氧暴露時人體能量代謝的改變14-15
- 2.4 急性低氧暴露下人體抗氧化能力的改變15-18
- 2.4.1 氧化機理15-16
- 2.4.2 機體氧供應不足16-18
- 2.5 急性低氧暴露時營養(yǎng)措施的改善作用18-22
- 2.5.1 服用富氧水18
- 2.5.2 維生素的補充18-19
- 2.5.3 補充高糖食品19-21
- 2.5.4 糖-電解質(zhì)飲料的攝入21
- 2.5.5 抗缺氧食品的補充21-22
- 3 研究目的22-23
- 3.1 急性低氧暴露對不同低氧敏感者運動表現(xiàn)和抗氧化能力的影響22-23
- 3.2 營養(yǎng)補充在急性低氧暴露下所產(chǎn)生的作用23
- 4 研究對象與方法23-28
- 4.1 研究對象23
- 4.2 分組23-24
- 4.3 實驗過程24-25
- 4.4 運動方式25
- 4.5 補充方案25
- 4.6 血樣處理25-26
- 4.7 測定指標與方法26-27
- 4.7.1 心率26
- 4.7.2 SpO226
- 4.7.3 RPE指數(shù)26
- 4.7.4 高原反應癥狀26
- 4.7.5 血乳酸濃度26
- 4.7.6 SOD活性的測定26-27
- 4.7.7 eNOS活性及MOA、NO含量的測定27
- 4.7.8 模擬低氧方法與實驗環(huán)境控制27
- 4.8 統(tǒng)計方法27-28
- 5 研究結果28-40
- 5.1 急性低氧暴露和營養(yǎng)補充對AMS的影響28-31
- 5.1.1 對AMS的影響28-29
- 5.1.2 低氧暴露中的SpO_229-31
- 5.2 急性低氧暴露和營養(yǎng)補充對運動表現(xiàn)的影響31-35
- 5.2.1 遞增負荷運動力竭時間31
- 5.2.2 低氧暴露中的心率31-32
- 5.2.3 低氧暴露中的乳酸32-34
- 5.2.4 恒定負荷運動中的RPE34-35
- 5.3 急性低氧暴露和營養(yǎng)補充對抗氧化能力的影響35-40
- 5.3.1 對血清SOD的影響35-36
- 5.3.2 對血清MDA的影響36-37
- 5.3.3 對血清eNOS的影響37-39
- 5.3.4 對血清NO的影響39-40
- 6 分析與討論40-49
- 6.1 低氧暴露對AMS癥狀及SpO2的影響40-41
- 6.2 急性低氧暴露對運動表現(xiàn)的影響41-43
- 6.2.1 對運動時間及RPE的影響41-42
- 6.2.2 對恒定負荷運動中心率的影響42-43
- 6.2.3 對恒定負荷運動中乳酸的影響43
- 6.3 急性低氧暴露對抗缺氧能力的影響43-45
- 6.3.1 對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響43-44
- 6.3.2 對血清eNOS活性及NO含量的影響44-45
- 6.4 抗缺氧能量棒對AMS癥狀及SpO2的影響45-46
- 6.5 抗缺氧能量棒對運動表現(xiàn)的影響46-47
- 6.5.1 對運動時間及RPE的影響46-47
- 6.5.2 對恒定負荷運動中心率的影響47
- 6.5.3 對恒定負荷運動中乳酸的影響47
- 6.6 抗缺氧能量棒對抗氧化能力的影響47-49
- 6.6.1 對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響47-48
- 6.6.2 對血清eNOS活性及NO含量的影響48-49
- 7 結論49-50
- 致謝50-51
- 參考文獻51-57
- 附錄57-62
- 個人簡歷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6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晉;郭長江;吳健全;楊繼軍;韋京豫;高蔚娜;;聯(lián)合補充維生素B_1、B_2、PP對急性低氧暴露小鼠物質(zhì)代謝的改善作用[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1年02期
2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包大鵬;胡揚;田野;許春燕;雷雨晨;河春姬;;運動后急性低氧暴露對血液流變學及紅細胞形態(tài)的影響[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2 雷雨晨;胡揚;田野;孔兆偉;陳效科;歐文武;;高住低訓過程中血氧飽和度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3 王宇平;郭長江;楊繼軍;韋京豫;張琪;顏賢忠;;急性低氧暴露小鼠外周血代謝組變化分析[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十次全國營養(yǎng)學術會議暨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4 衣龍燕;晏冰;紀環(huán);;90W定量負荷運動時急性低氧暴露對HRV頻域指標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C];2011年
5 王宇平;郭長江;楊繼軍;韋京豫;吳健全;高蔚娜;;補充維生素B_2對急性低氧暴露小鼠血漿代謝組的影響[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特殊營養(yǎng)第七屆學術會議會議資料匯編[C];2009年
6 周帆揚;張纓;胡揚;陳效科;田野;;間歇性低氧暴露過程中運動對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7 劉晉;郭長江;吳健全;楊繼軍;韋京豫;高蔚娜;;維生素B_1、B_2、PP對急性低氧暴露小鼠血清代謝組變化的干預作用[A];膳食變遷對民眾健康的影響:挑戰(zhàn)與應對——第二屆兩岸四地營養(yǎng)改善學術會議學術報告及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晉;維生素B_1、B_2、PP對急性低氧暴露小鼠營養(yǎng)代謝的改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海灣;抗缺氧能量棒對急性低氧暴露中大學生運動表現(xiàn)及抗氧化能力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6年
2 王宇平;補充維生素B_2對急性低氧暴露小鼠營養(yǎng)代謝改善作用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9年
3 趙之光;不同模擬海拔高度急性低氧暴露運動時優(yōu)秀運動員有氧代謝運動能力的變化[D];蘇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70547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70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