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適應回顧性心電門控掃描在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自適應回顧性心電門控掃描在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冠狀動脈 雙源CT 回顧性心電門控 體重指數(shù) 心率 圖像質量
【摘要】:目的:雙源CT自適應回顧性心電門控掃描模式條件及其它參數(shù)基本一致,在100kV、120kV管電壓下,一定范圍內不同BMI、不同心率的病人,行冠狀動脈CTA的圖像質量的比較,探討不同管電壓,不同體型參數(shù)、不同心率指數(shù)對冠狀動脈CTA圖像質量的影響,同時評價掃描輻射劑量。方法:隨機選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前來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影像中心行冠狀動脈CTA檢查的住院病人122例,剔除不配合檢查及不符合研究條件的18例。余104例隨機分成A、B兩組,A組58例,掃描管電壓采用100 kV、B組46例、管電壓120 kV。分別將A、B兩組按BMI、心率分成低、中、高體重組及低、高心率組,分別探討不同管電壓條件下,不同BMI、不同心率冠狀動脈CTA圖像質量的差異。結果:(1)兩組分別,A組管電壓100kV.BMI范圍20.3-33.8kg/m2,B組管電壓120kV,BMI范圍20.5-33.7kg/m2時,對比低體重組、中體重組、高體重組的圖像質量指標,100kV組客觀圖像質量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圖像主觀評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0kV組客觀圖像質量及圖像主觀評價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兩組分別,A組管電壓100kV、平均心率50-111bpm,B組管電壓120kV、心率范圍52-108bpm時,對比低心率組與高心率組的圖像質量,100kV組客觀圖像質量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圖像主觀評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0kV組客觀圖像質量及圖像主觀評價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自適應回顧性心電門控掃描模式下行CCTA檢查,其它參數(shù)基本一致的情況下,一定范圍內的BMI及心率,低、中、高體重和低、高心率組,客觀圖像質量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但均能滿足臨床診斷要求。
【關鍵詞】:冠狀動脈 雙源CT 回顧性心電門控 體重指數(shù) 心率 圖像質量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816.2;R543.3
【目錄】:
- 中英文縮略詞對照表5-8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前言10-12
- 研究內容與方法12-16
- 1. 研究對象12-14
- 1.1 資料的納入和排除標標準12
- 1.2 分組情況12-13
- 1.3 參數(shù)及計算方法13-14
- 2. 內容與方法14-15
- 2.1 掃描前準備14
- 2.2 掃描設備與方法14
- 2.3 圖像后處理14-15
- 3. 質量控制15
- 4. 統(tǒng)計方法15-16
- 結果16-21
- 1不同管電壓A、B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及體型參數(shù)的描述性分析16-17
- 2 比較不同BMI條件下客觀圖像質量及主觀圖像質量17-19
- 3 比較不同也率條件下客觀圖像質量及主觀圖像質量19-21
- 討論21-28
- 1. 冠心病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21-22
- 2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檢g椒骯謐炊鯟T成像(CCTA)22-23
- 3. 雙源CT及輻射防護23-24
- 4. 輻射劑量及降低方法24-25
- 5. 個體化掃描25-27
- 6. 局限性27-28
- 小結28-29
- 致謝29-30
- 參考文獻30-33
- 綜述33-40
- 參考文獻37-4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位論文40-41
- 導師評閱表4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包佳琪;趙興勝;李文新;烏云高娃;蘇靜;沙如拉;;64層螺旋CT前瞻性與回顧性心電門控冠狀動脈成像圖像質量與輻射劑量比較的系統(tǒng)評價[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年15期
2 郭小超;劉建新;邱建星;王繼琛;孫曉偉;蔣學祥;;冠狀動脈64排螺旋CT成像中前瞻性與回顧性心電門控比較[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9年11期
3 孔令燕;薛華丹;盛敏;王怡寧;劉煒;李爍;蘇佰燕;金征宇;;雙源計算機斷層攝影回顧性心電門控胸腹聯(lián)合主動脈血管造影圖像質量[J];協(xié)和醫(yī)學雜志;2011年03期
4 權紅軍;;回顧性心電門控掃描對胸主動脈破裂的診斷價值[J];江蘇醫(yī)藥;2013年12期
5 賀卓;;冠狀動脈64排螺旋CT成像前瞻性與回顧性心電門控的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年15期
6 荊梅;卞躍芬;;冠狀動脈CTA前瞻性心電門控與回顧性心電門控的技術探討[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年24期
7 伍保忠;李大圩;施玉森;;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不同劑量對比分析與低劑量探討[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8 付玉存;魏里;郭蕓;秦雷;賈慧娟;;256層CT前瞻與回顧性心電門控冠狀動脈成像的應用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0年09期
9 高潔;張雪峰;;64層CT回顧性心電門控低劑量冠脈成像的臨床研究[J];CT理論與應用研究;2012年01期
10 胡瑩瑩;孫宏亮;王玉麗;王武;;256層CT前瞻性及回顧性心電門控冠狀動脈成像質量和輻射劑量的初探[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曉丹;肖湘生;李惠民;于紅;;多層螺旋CT回顧性心電門控肺重建的最佳時相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2 周旭輝;嚴超貴;謝洪波;楊旭峰;李向民;李子平;;回顧性心電門控結合心電編輯在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3 郭小超;劉建新;邱建星;王繼琛;蔣學祥;;冠狀動脈64排螺旋CT前瞻性與回顧性心電門控比較[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王升平;肖湘生;劉士遠;李惠民;于紅;李理;劉靖;;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回顧性心電門控重建的最佳期相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5 解學乾;;心臟回顧性心電門控多時相重建技術在心肌橋檢出中的應用價值[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6 周陽泱;韓萍;馮敢生;梁波;雷子喬;田志梁;;多層螺旋CT左心功能定量分析的研究:與實時超聲心動圖及MRI電影對照[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7 周陽泱;韓萍;馮敢生;梁波;雷子喬;田志梁;;MSCT左心室VTC曲線定量分析左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的臨床價值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8 崔曉琳;程敬亮;劉依凝;石士奎;任翠萍;張焱;趙藝蕾;;16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的臨床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9 任大衛(wèi);黃求理;潘偉民;范海波;范海虹;朱雪君;;多層螺旋CT對PTCA術后療效評價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學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10 徐凱;李紹東;李江山;劉素堂;;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技術的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世鋒;低劑量回顧性心電門控全主動脈CTA在主動脈夾層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靜芬;基于GC-MS代謝組學方法用于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輻射生物效應的初步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2 馬海婷;SSF與不同扇區(qū)重建對改善冠脈圖像質量效果的對比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優(yōu)麗吐孜·艾克熱木;自適應回顧性心電門控掃描在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中的臨床應用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馬延賀;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中前瞻性與回顧性心電門控成像的對照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賀卓;64排螺旋CT冠脈成像前瞻性與回顧性心電門控圖像質量與輻射劑量比較[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6 喬方;回顧性心電門控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單期相掃描的可行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張計旺;冠狀動脈追蹤凍結技術在前瞻性和回顧性心電門控下改善CTCA圖像質量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毛青;回顧性心電門控MS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技術的臨床應用[D];昆明醫(yī)學院;2005年
9 劉建華;256層螺旋CT成像在急性胸痛診斷中的應用[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4年
10 樊鳳飛;回顧性心電門控CTPA在APE危重程度評價中的應用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5412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54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