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冷熱和牽伸對運動后疲勞消除效果的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25 18:11
本文關鍵詞:針刺、冷熱和牽伸對運動后疲勞消除效果的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研究目的:本文通過對在校大學生力竭運動后施加冷熱交替療法、針刺足三里穴位以及主動牽伸的干預,通過測試血乳酸、相對峰力矩、平均功率、疲勞系數和右小腿圍度的變化,探索施加冷熱交替療法、針刺足三里穴位以及主動牽伸干預后相對于試驗對象在平臥休息時的運動疲勞消除情況的比較;研究冷熱交替療法、針刺足三里穴位方法和主動牽伸運動在促進運動疲勞消除方面的影響;對比探求冷熱交替療法與針刺足三里穴位以及主動牽伸方法對于促進運動疲勞消除的干預效果。為以后此類研究提供參考。研究方法:本試驗以普通大學生(武漢體院健康科學學院大一學生)為受試對象,受試者12人。整個過程分為四個周期,每個周期在力竭運動后10min時施加不同的干預,分別為:運動后平臥休息、運動后進行自我牽伸、運動后針刺足三里穴位、運動后施加冷熱交替療法。分別稱為:靜臥休息、牽伸干預、針刺干預和冷熱干預。每次試驗12人全部參與,每次試驗需要測定試驗對象的血乳酸、相對峰力矩、平均功率、疲勞系數和右小腿圍度。具體試驗方法為試驗對象在功率自行車上進行一次性大強度力竭運動,分別于安靜情況下和運動后即刻、運動后5min、干預5min,干預20min測定試驗對象的血乳酸含量,并且測定安靜狀態(tài)下、運動后即刻和干預20min的相對峰力矩、平均功率、疲勞系數和右小腿圍度。其中靜臥休息無干預,牽伸干預為運動后進行下肢的主動牽伸,時間為20min,冷熱干預即在訓練后用0°冰水混合物以及50°熱敷袋分別敷于與大腿前側股四頭肌處,冷療和熱療每次5min,然后交替,冷熱交替治療共20min。針刺干預用針刺足三里穴,針刺20min。研究結果:1.針刺足三里、冷熱交替和牽伸三組試驗結果在干預5min和干預20min相比于靜臥休息組的血乳酸水平具有顯著性差異;在干預20min針刺、冷熱和牽伸三組數據在相對峰力矩、平均功率和疲勞系數的數據上與靜臥休息結果相比有顯著性差異;而在小腿圍度上相比于靜臥休息結果沒有顯著性差異。2.針刺足三里干預、冷熱交替干預和牽伸干預的三組測試指標數據的對比上沒有明顯的差異。結論:1.針刺足三里、冷熱交替療法和主動牽伸有助于運動后疲勞的消除。2.針刺足三里、冷熱交替療法和主動牽伸三種干預方法對促進運動后疲勞消除的效果無明顯差異。
【關鍵詞】:針刺足三里 冷熱交替療法 主動牽伸 運動疲勞消除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87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縮略詞表11-12
- 前言12-14
- 1 文獻綜述14-28
- 1.1 針刺足三里對促進運動后疲勞消除的影響14-16
- 1.1.1 針灸概述14
- 1.1.2 針灸的作用及作用機理14-15
- 1.1.3 針灸對促進運動疲勞消除的研究15-16
- 1.1.4 足三里的選穴依據:16
- 1.2 冷熱交替療法對于促進運動后疲勞消除的影響16-19
- 1.2.1 冷熱交替療法概述16-17
- 1.2.2 冷熱交替療法的作用機理17-19
- 1.2.3 冷熱交替療法對促進運動疲勞消除作用的研究19
- 1.3 主動牽伸對促進運動疲勞消除作用的影響19-20
- 1.3.1 主動牽伸簡述19
- 1.3.2 主動牽伸作用機制及其研究19-20
- 1.4 運動疲勞20-28
- 1.4.1 運動疲勞簡述20-21
- 1.4.2 運動疲勞的產生機制21-23
- 1.4.3 運動疲勞與自由基代謝的關系23-24
- 1.4.4 運動疲勞的恢復方法24-25
- 1.4.5 運動疲勞的指標測定25-28
- 2 實驗研究28-32
- 2.1 實驗材料及對象28
- 2.1.1 研究對象28
- 2.1.2 實驗材料28
- 2.2 實驗試劑與儀器28-29
- 2.3 實驗方法29-30
- 2.3.1 實驗準備29
- 2.3.2 實驗內容29-30
- 2.4 實驗步驟30-32
- 2.4.1 血乳酸的測定30
- 2.4.2 BIODEX測定相對峰力矩、平均功率和疲勞系數30
- 2.4.3 小腿圍度的測定30
- 2.4.4 數據的統(tǒng)計處理30-32
- 3 實驗結果32-40
- 3.1 不同干預方法對于試驗對象血乳酸水平的影響32-33
- 3.2 不同干預方法對于試驗對象相對峰力矩的影響33-35
- 3.3 不同干預方法對于試驗對象平均功率的影響35-37
- 3.4 不同干預方法對于試驗對象疲勞系數的影響37-39
- 3.5 不同干預方法對于試驗對象右小腿圍度的影響39-40
- 4 分析與討論40-46
- 4.1 針刺足三里、冷熱交替療法和主動牽伸運動對于受試者血乳酸水平的影響40-42
- 4.2 針刺足三里、冷熱交替療法和主動牽伸運動對于受試者相對峰力矩、平均功率和疲勞系數的影響42-44
- 4.3 針刺足三里、冷熱交替療法和主動牽伸運動對于受試者小腿圍度的影響44-46
- 結論46-47
- 參考文獻47-51
- 致謝51-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馮煒權;對運動疲勞機理的再認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2 賈天奇;常立云;宋佳霖;洪文學;樊鳳杰;;中醫(yī)艾灸療法促進運動性疲勞恢復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11期
3 顧一煌;金宏柱;史曙生;;艾灸對小鼠抗運動疲勞作用的實驗研究[J];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4 張偉;;對冷療在運動創(chuàng)傷恢復期應用的初步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8年04期
5 馬桂芝;方劍喬;;針灸療法抗運動疲勞的研究進展[J];江西中醫(yī)藥;2007年09期
6 張能謙,李云章;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軟組織”損傷的研究[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4期
7 夏建強;運動、自由基與抗氧化劑[J];龍巖師專學報;2001年03期
8 郭愛松;顧一煌;金宏柱;;艾灸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療效對照研究[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9 歐陽紫蓉;丁秀娟;范黎;睢久紅;陳恩萱;;電針小白鼠對化學性胃粘膜損傷的保護作用[J];上海針灸雜志;1987年04期
10 殷勁,楊范昌;運動疲勞機理探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1年02期
本文關鍵詞:針刺、冷熱和牽伸對運動后疲勞消除效果的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30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4830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