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掃描評估原發(fā)性肝癌介入聯(lián)合分子靶向治療效果的價值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7-21 11:01
目的探討并分析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對原發(fā)性肝癌(hepatic carcinoma,HCC)介入聯(lián)合分子靶向治療效果的評估價值。方法選取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間在我院行肝動脈插管化療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聯(lián)合阿帕替尼治療的HCC患者37例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均于術前及術后進行CT檢查,觀察腫瘤內碘油沉積情況及血供情況。結果 37例患者經(jīng)聯(lián)合治療6個月后,治療總有效率為94.59%。相關性分析顯示,聯(lián)合治療4周后,腫瘤內碘油分布與治療6個月后療效呈正相關(r=0.657,P<0.05),聯(lián)合治療4周后,腫瘤血供有無與治療6個月后治療療效呈負相關(r=-0.561,P<0.05)。結論采用CT掃描評估HCC患者TACE聯(lián)合阿帕替尼治療療效具有一定應用價值。
【文章來源】:中國CT和MRI雜志. 2020,18(11)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治療4周后腹部CT復查影像學圖片;圖1腫瘤部位呈Ⅰ型碘油沉積;圖2腫瘤部位呈Ⅱ型碘油沉積;圖3腫瘤部位呈Ⅲ型碘油沉積;圖4腫瘤部位呈Ⅳ型碘油沉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T掃描聯(lián)合磁共振診斷原發(fā)性肝癌及評估其介入治療術后的臨床效果[J]. 周占文.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7(08)
[2]MRI與CT對原發(fā)性肝癌TACE術后的療效評估[J]. 斯興無,周紅俐,陳華平,徐彬,陳世孝. 西部醫(yī)學. 2017(08)
[3]CT診斷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碘油沉積區(qū)域殘留腫瘤研究進展[J]. 于欣,任克,徐克. 臨床軍醫(yī)雜志. 2017(05)
[4]原發(fā)性肝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療現(xiàn)狀與挑戰(zhàn)[J]. 陳丹,王凱冰,李加樁,隋紅. 中國腫瘤. 2017(03)
[5]阿帕替尼對肝癌細胞增殖和遷移能力的影響研究[J]. 姜增凱,葉曉歌,陳琴華.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6(15)
[6]螺旋CT、能譜CT和MRI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價值比較[J]. 王寶玲,周連新. 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6(04)
[7]TACE、IMRT、HIFU聯(lián)合DC-CIK治療局部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效果[J]. 許濤,景紅霞,李林均,張軍,余建云,程雄飛,焦嬌. 廣東醫(yī)學. 2016(12)
[8]原發(fā)性肝癌分子靶向藥物臨床研究進展[J]. 蔣昊,文頌,邵國良. 腫瘤防治研究. 2016(05)
[9]磁共振表觀彌散系數(shù)對肝癌TACE療效的預測價值[J]. 楊歡,袁正,李文濤,許立超,王英. 中國癌癥雜志. 2016(03)
[10]DWI聯(lián)合CT增強掃描在評估TACE治療肝癌患者的臨床價值[J]. 曾春.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6(04)
本文編號:3294897
【文章來源】:中國CT和MRI雜志. 2020,18(11)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治療4周后腹部CT復查影像學圖片;圖1腫瘤部位呈Ⅰ型碘油沉積;圖2腫瘤部位呈Ⅱ型碘油沉積;圖3腫瘤部位呈Ⅲ型碘油沉積;圖4腫瘤部位呈Ⅳ型碘油沉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T掃描聯(lián)合磁共振診斷原發(fā)性肝癌及評估其介入治療術后的臨床效果[J]. 周占文.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7(08)
[2]MRI與CT對原發(fā)性肝癌TACE術后的療效評估[J]. 斯興無,周紅俐,陳華平,徐彬,陳世孝. 西部醫(yī)學. 2017(08)
[3]CT診斷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碘油沉積區(qū)域殘留腫瘤研究進展[J]. 于欣,任克,徐克. 臨床軍醫(yī)雜志. 2017(05)
[4]原發(fā)性肝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療現(xiàn)狀與挑戰(zhàn)[J]. 陳丹,王凱冰,李加樁,隋紅. 中國腫瘤. 2017(03)
[5]阿帕替尼對肝癌細胞增殖和遷移能力的影響研究[J]. 姜增凱,葉曉歌,陳琴華.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6(15)
[6]螺旋CT、能譜CT和MRI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價值比較[J]. 王寶玲,周連新. 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6(04)
[7]TACE、IMRT、HIFU聯(lián)合DC-CIK治療局部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效果[J]. 許濤,景紅霞,李林均,張軍,余建云,程雄飛,焦嬌. 廣東醫(yī)學. 2016(12)
[8]原發(fā)性肝癌分子靶向藥物臨床研究進展[J]. 蔣昊,文頌,邵國良. 腫瘤防治研究. 2016(05)
[9]磁共振表觀彌散系數(shù)對肝癌TACE療效的預測價值[J]. 楊歡,袁正,李文濤,許立超,王英. 中國癌癥雜志. 2016(03)
[10]DWI聯(lián)合CT增強掃描在評估TACE治療肝癌患者的臨床價值[J]. 曾春.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6(04)
本文編號:32948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32948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