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勤人員早復極心電圖特點
發(fā)布時間:2021-07-03 13:14
目的了解民用航空空勤人員早復極發(fā)生的特點,統(tǒng)計分析早復極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初步探討具有發(fā)生心臟事件或惡性心律失?赡苄缘母唢L險早復極心電圖特征。方法對2018年度進行健康體檢的10 140例空勤人員的十二導聯同步心電圖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1)空勤人員早復極的發(fā)生率為8.73%(885/10 140),男女比例約6∶1,早復極的發(fā)生率與心率呈負相關,各年齡組早復極發(fā)生率呈勺型改變。安全員、飛行員早復極的發(fā)生率高出乘務員數倍(分別為17.67%、11.71%和2.75%)。(2)J點抬高≥0.1 mV者占絕大多數(95.59%),J點抬高>0.2 mV者39例,占4.41%。J點抬高伴ST段改變者以上升型為主(224/228),伴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改變者有4例。早復極形態(tài)以QRS終末頓挫波較為常見,切跡型次之。多分布于心室下壁(59.66%,528/885),側壁次之(37.40%,331/885),同時分布于下壁和側壁者較為少見(2.94%,26/885)。結論空勤人員早復極心電圖較為常見,男性多于女性。安全員早復極心電圖最為常見,飛行員次之。早復極的發(fā)生與心率呈負相關,在各年...
【文章來源】:廣東醫(yī)學. 2020,41(10)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ER的不同表現形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某型戰(zhàn)機飛行員心電圖早復極特點[J]. 戴偉川,劉璐. 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 2019(02)
[2]社區(qū)自然人群早復極波分布及發(fā)生率的調查研究[J]. 閻日成,李俊偉,張曉敏,王紅宇.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8(01)
[3]J波綜合征研究進展[J]. 莊微,王靜,劉挺松.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17(02)
[4]健康飛行人員早復極心電圖分型研究[J]. 曹國輝,李水睛,戴偉川. 中華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6 (04)
[5]如何從龐大的早期復極人群中篩查出猝死高;颊遊J]. 洪葵,馬健勇.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2 (12)
[6]異常J波和J波綜合征在航空醫(yī)學鑒定中的意義[J]. 張忠棟,李謙,張越,徐占民. 中華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2 (03)
[7]早期復極綜合征的危險分層[J]. 劉興鵬,Michel Haissaguerre.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 2011 (03)
[8]健康飛行人員早期復極綜合征特點[J]. 戴偉川,周赤龍,田笑霞,沈菊萍,曹欣. 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 2005(01)
[9]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合并異常J波1例[J]. 李肖莉,謝揚,饒邦復. 廣東醫(yī)學. 2002(04)
本文編號:3262651
【文章來源】:廣東醫(yī)學. 2020,41(10)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ER的不同表現形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某型戰(zhàn)機飛行員心電圖早復極特點[J]. 戴偉川,劉璐. 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 2019(02)
[2]社區(qū)自然人群早復極波分布及發(fā)生率的調查研究[J]. 閻日成,李俊偉,張曉敏,王紅宇.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8(01)
[3]J波綜合征研究進展[J]. 莊微,王靜,劉挺松.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17(02)
[4]健康飛行人員早復極心電圖分型研究[J]. 曹國輝,李水睛,戴偉川. 中華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6 (04)
[5]如何從龐大的早期復極人群中篩查出猝死高;颊遊J]. 洪葵,馬健勇.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2 (12)
[6]異常J波和J波綜合征在航空醫(yī)學鑒定中的意義[J]. 張忠棟,李謙,張越,徐占民. 中華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2 (03)
[7]早期復極綜合征的危險分層[J]. 劉興鵬,Michel Haissaguerre.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 2011 (03)
[8]健康飛行人員早期復極綜合征特點[J]. 戴偉川,周赤龍,田笑霞,沈菊萍,曹欣. 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 2005(01)
[9]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合并異常J波1例[J]. 李肖莉,謝揚,饒邦復. 廣東醫(yī)學. 2002(04)
本文編號:32626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32626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