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部CTA能譜成像與DSA對顱內血管形態(tài)與顱內動脈瘤發(fā)生率的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8 04:37
目的分析頭頸部CTA能譜成像與DSA對顱內血管形態(tài)與顱內動脈瘤發(fā)生率的相關性。方法研究階段為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接受經(jīng)頭頸部(CTA)能譜掃描并后處理重建診斷顱內動脈瘤,同時經(jīng)頭顱DSA確診患者,作為病變組(n=60),另同期收集就診患頭疼、腦梗、腦出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等臨床高度疑診顱內動脈瘤患者60例作為對照組,分析顱內動脈瘤的產(chǎn)生、位置及與顱內血管的形態(tài)、發(fā)育是否具有相關性。結果病變組60例采用頭頸部CTA能譜成像共檢出73個動脈瘤,其中13例是多發(fā)動脈瘤。檢出前交通動脈瘤14個,后交通動脈瘤16個,大腦前動脈瘤7個,大腦中動脈瘤4個,頸內動脈瘤28個,后循環(huán)動脈瘤4個。60例采用DSA共檢出65個動脈瘤,其中9例是多發(fā)動脈瘤。檢出前交通動脈瘤11個,后交通動脈瘤10個,大腦前動脈瘤5個,大腦中動脈瘤2個,頸內動脈瘤36個,后循環(huán)動脈瘤1個。頭頸部CTA共檢出72個動脈瘤,DSA檢出動脈瘤73個。兩組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頭頸部CTA能譜成像與DSA對顱內血管形態(tài)與顱內動脈瘤發(fā)生率的診斷效能相當,在具體臨床需結合患者個體情況選擇合...
【文章來源】: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8(15)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納入標準:
(2)排除標準:
1.2 方法
1.3 觀察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 果
2.1 分析診斷情況
2.2 分析兩組動脈瘤檢出情況
3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3D-CTA與3D-DSA在急性破裂性顱內動脈瘤診斷中的價值[J]. 劉俊平,龍治華,焦慧娟.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9(02)
[2]CTA與2D DSA、3D DSA在顱內動脈瘤檢出率和動脈瘤頸可見度中的應用價值[J]. 李強,朱敏,姜華,潘洪良.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8(05)
[3]雙能CT血管成像能譜純化聯(lián)合迭代重建技術對顱內動脈瘤圖像質量和輻射劑量的影響[J]. 楊斌,趙衛(wèi),劉博,王元玲,柯騰飛,馬曉峰,李青青,楊亞英.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4 (12)
本文編號:3144816
【文章來源】: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8(15)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納入標準:
(2)排除標準:
1.2 方法
1.3 觀察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 果
2.1 分析診斷情況
2.2 分析兩組動脈瘤檢出情況
3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3D-CTA與3D-DSA在急性破裂性顱內動脈瘤診斷中的價值[J]. 劉俊平,龍治華,焦慧娟.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9(02)
[2]CTA與2D DSA、3D DSA在顱內動脈瘤檢出率和動脈瘤頸可見度中的應用價值[J]. 李強,朱敏,姜華,潘洪良.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8(05)
[3]雙能CT血管成像能譜純化聯(lián)合迭代重建技術對顱內動脈瘤圖像質量和輻射劑量的影響[J]. 楊斌,趙衛(wèi),劉博,王元玲,柯騰飛,馬曉峰,李青青,楊亞英.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4 (12)
本文編號:31448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31448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